A 朱永新:理想教师的八大特质

特质一:胸怀理想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作为教师来说,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教育家读懂这首诗的前提是什么?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要读懂它。如果没有解读这首诗的愿望和冲动,你永远不会读懂,也不会与精彩的诗篇。马卡连柯曾经把他的著作称之为“教育的诗篇”,我觉得很有道理。
特质二:自信自强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断地挑战自我的教师。
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往往是这个人事业、职业能否成功的标志。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至极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日本学者坂木保之介写过一本关于他自己的书,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他在班上学习成绩很差,年级一共有500人,他排在470多位。但是他的父亲并没有失望,而是不断地去挖掘他的“火花”。一旦树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很多东西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所以校长应该保护教师的这种自信,甚至于带有骄傲性的自信。作为教师也应珍视这种自信,不因一时挫折而丧失自信。只要一个人自信心不被摧毁,他一定能够成功。
人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有他的价值、他的舞台,就应该有他扮演的角色、达到的境界。有一本书叫做《五体不满足》,讲的是一个年轻的日本人,无手无脚,但正是这样的一个人,考入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成为日本畅销书的作者。因此,我认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题:一个是追求成功,一个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特质三:善于合作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他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有不少教师个人素质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与别的教师斤斤计较,这样的教师不会有多大出息。对于合作、竞争,要确立“双赢”的观念。
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我过去一直是讲三要素: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
第一是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们的教师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会理解别人、同情别人,这样的教师也就会被视为一个善解人意的教师。所谓“善解人意”,就是善于换位。换位并不意味着他不知自己的存在,而是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并会及时伸出友谊之手。
第二是尊重。尊重是人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士可杀,不可辱”。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人的人格。
第三是互惠。西方有一种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的平衡,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心理评价,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都要付出,这是所谓的成本。同时,每个人都有得到一些东西,这是属于利润。如果这种交往能够令自己有所收获,他就会继续这种交往。如果这种交往浪费很多时间、精力,不值得,他就会中止这种交往。但是有些人在看待教育过程中是吃了亏还是占便宜的问题时,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所得,这就导致各种各样的交往的失衡。
一个优秀的交往者,一个理想的教师,他能够讲一点奉献的精神。我们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和境界,因为这样一种精神境界的背后是你能得到回报。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得失,表面看暂时得到一些,但实际上失去长远利益。
特质四:充满爱心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
我在教学教书的时候,我们的师范生在离校时请我给他们留言,我写得最多的一句是:挖掘你生活中、你职业中的内在魅力。因为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是厌倦它还是喜欢它,对整个心理的发展,对你的幸福感、成就感的获得,都是至关重要的。你不爱教师这个职业,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我们过去经常说,“家有二斗粮,不做孩子王”,和孩子打交道确实是一件非常烦心的事,每天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烦恼。但是我说,大烦恼才会有大乐趣,大问题才能有大成就。你仔细去挖掘教师这个职业,就会发现它实在是美,可以说,世界上没有比教师职业更美的东西。
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不知道失去多少非常优秀的人才。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
特质五:追求创新
第五,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我们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挑教师、挑班级的进修,都喜欢挑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富有经验”的教师,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这样,教育家,不分年龄。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所以我说,如果你不信,你从今天开始,就写教育日记,就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个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今天产生了一个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产生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把这些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5年以后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最精彩的书。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项链。
特质六:勤于学习
第六,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在苏州,我们搞了一个名师名校长培训班,除了进行“与大师对话”等各种培训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读名著,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探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老师是无所不知的,而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是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其价值是一样的。要培养这样一种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们。
特质七:关注人类命运
第七,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我们经常埋怨社会,这也不是,那也不好。我们诅咒腐败,诅咒关系,诅咒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所诅咒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所塑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教师是病态社会的根源,所以教师不要逃避责任。作为一个教育家,作为一个理想教师,他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等问题,才能唤起孩子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特质八:坚韧刚强
第八,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师生存在不同的环境,有的在重点学校,有的在非重点学校,有的在城市,有的在农村。孩子也有不同的背景和基础。有的人经常会埋怨:怎么让我到这样一个蹩脚的学校工作?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想说,所有的环境,都能够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事实上,环境好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一个名气很响的重点学校,他的规范多,它的自由可能会少;而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人的创造性可能得到更大的发挥。真正见功夫的是,你要把差的学生教育好,把差的学校管理好。
我觉得,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恒心非常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人,走到最后的十里路就泄气了,就停下来了,而真正成功的人是坚持走完最后的十里路,这要靠毅力。
我们不能强求每个教师一定要有我讲的这样一种理想和追求,但是我想,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这样一些理想的教师,如果一个校园没有这样一些理想的教师,那就是一种悲哀,既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所以我希望,中国的教育充满理想!我们的教师、校长,充满理想、激情和诗意!
[NextPage]
魏书生:12条妙招来做好班主任

1、学生座位自愿组合
学生座位自愿组合,组合有两个条件:第一,有利于学习;第二,要两厢情愿。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研究人与人的组合,研究学生的位置,有利于使学生变得更理智,更开阔。提倡先进同学和后进同学同桌,既可以提高后进同学的成绩,也可以提高先进同学帮助人、改变人的能力。
2、选一位控制老师发怒的学生
每次发过脾气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发脾气的人也都尝过发脾气的苦头,于是我给自己许下承诺,以后一看到同学提出警告,我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次我正要发火,有同学站了起来,笑着看我。我一时竟忘了过去的许诺,问:“你站起来干什么?”他笑着,不自然地挠了挠头,说:“老师过去让我帮助您控制发怒,不知道今天还算不算数?”
渐渐地,我爱发怒的脑细胞利用率低了,能力也低了。每当回忆起这些,我便充满了对学生深深的感激之情。
3、行使“主人权力”
让学生们时刻认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们才能把学习当作是耕种自己的“责任田”,而不是为老师或家长“打工”。
我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承包的“责任田”。如,轮流承包的有:担当“值日班长”、抄写“每日格言”、主办“班级日报”、教唱“每周一歌”等。固定承包的有:收发各学科每日作业、检查学生日记、监督老师“发火”等。总之,每名学生都有自己“说了算”的田地,都是主人,都有机会行使主人的权力,都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4、点亮“盏盏心灯”
班级的黑板右上角,每天都由学生写上一则格言。我常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试想,从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天天点亮“心灯”,学生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天天受到“心灯”的照耀,会收到不可想象的效果。
5、确立“座右铭”
要求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座右铭”。座名铭上写清三部分内容: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第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第一个内容起到“精神充电”作用,第二个内容可以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积极性,第三个内容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实现第二个内容的最好办法。
6、自我“精神充电”
让学生心目中都有一位自己崇拜的伟人,书桌内放有这位伟人的传记。有时,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集体充电”,全班同学起立,各自想着自己最崇拜的人,自己就是这位伟人,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事都和自己崇拜的人一样。想象得越逼真、越形象、越生动、越细致,“充电”就越成功。有时进行“个体充电”,当学生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他们就想象这位伟人,学习这位伟人是怎样不怕挫折、战胜困难的,于是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7、主办“班级日报”
办班级日报有若干规定,如:直接反映本班同学学习生活的要占60%以上的版面,主要设有班级新闻、学先进专栏、本班同学的学习方法介绍、好人好事、警钟专栏;对班级纪律、卫生、出席、课间操得分情况,必须及时报道;为昨天的值日班长开辟一小块工作失误及补救的分析园地,及时分析班级工作失误的原因及制订补救的措施;每期报纸必须有图画点缀,黑白的可以,彩色更好;报纸必须在当日上午12时之前夹到报夹子上面,不能拖为晚报等等。办“班级日报”,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如写作能力、书法绘画能力、版面设计能力。
8、坚持“道德长跑”
我让学生尽量坚持写日记,称之为“道德长跑”。学生们写日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是学生自命题,总的要求是让学生把“摄影机”对准生活的光明面。让那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风土人情、崇拜的人、喜欢的书、感人的事时刻影响着学生,激励着学生不断地进取。
9、加强体育锻炼
学生每天要坚持长跑5000米,做仰卧起坐、俯卧撑100次,男女生同样。这是多么大的体育运动量啊,对一般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这样做,更重要的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磨炼了同学们的意志。
10、于反复之间引导学生上进
后进学生有上进心,也能上进,但上进的过程充满了反复。要反复抓,抓反复。不要因为看到后退了就灰心,就气馁,而应当认识到这是情理中事,进退皆在自己理解之中,便容易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感情,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把后进同学引上上进之路。
11、在平凡之中关心学生
和平年代、当今社会,师生之间不可能有战争年代师生之间生死与共的那种感情,也难以有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歌颂的那种教师为学生献出了生命的机会。更多的还是这种在平平凡凡的日常生活中播下的一粒粒平平凡凡的互相关怀的种子。我们不能因为平凡,就不重视它,在人世间,感情总是相互的,当你向对方表示关心之情时,必然也得到对方的关心。教师一定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心学生的感情。
12、享受“快乐人生”
人世间有什么?有阳光,有鲜花,有正义,有善良,有勤奋,有自强,有开朗,有快乐;人世间还有阴云,有毒草,有邪淫,有凶恶,有懒惰,有自卑,有狭隘,有忧虑。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畅谈竞争的快乐、吃苦的快乐。例如让学生写日记以“谈学习是享受”为题,居然让学生一直写到“谈学习是享受之一百”。就是这样强化学生享受人生快乐这根神经,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从不感到沮丧,始终保持欢快愉悦的心态。 ----整理自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NextPage]
于永正:给青年教师的20条贴心建议
他,被称为语文教坛的传奇人物,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每到一处,每上一课,都给人留下惊叹:语文课,竟能上到这种境界!他就是江苏徐州鼓楼区教研室主任于永正。1962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半个世纪的教师生涯里,他的教学,他的品格,他的育人思想,灌溉了学生与青年教师们的成长。你若是没听过他的课,没读过他的书,那么你一定错过了一座珍贵的精神宝藏!他说,自己教的不是语文,而是孩子;他说,自己刚悟明白怎么当老师却已经老了;他说,自己至今还像孩子般好奇、贪玩。“教了半辈子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他的朋友张庆为他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这也忘那也忘惟上课不忘,下联是:此亦长彼亦长数语文最长。

女儿要当老师了。她和所有即将踏上神圣教坛的年轻人一样,既激动又不安。由于她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心里就更没有底儿了,于是向我讨教,索要“锦囊妙计”。我说,“妙计没有,经验倒有些。”她说:“那就请老爸支几招儿吧!”
下面,是我和女儿谈话的要点,算是为她支的“招儿”。
一、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
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的或者严厉的目光“盯”住他。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某一人正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再无效,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必要时,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我知道了,你叫李勇,你叫王强。”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当时怎么样乱七八糟,傻呼呼地走进教室。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说、好问,有人一刻也坐不住。所以一开始,就要和学生约法在三章——上课就应该怎么样做,不能怎么样做,违反了,老师要怎样处分等。
二、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神十足
走进课堂,要把90%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尽量不要吼叫,训斥只可偶尔用之。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字等,这叫“以动治动”。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这样的表扬会更有效:
“第二组同学坐得最端正。”如果班级里某一角落出现“骚动”。
“李勇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如果李勇的同桌走神了,或者在做小动作。
“小强同学善于思考。”——如果小强的同桌读书心不在焉。
三、要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直呼其名的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地批评、提醒,有时效果更好。
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
四、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如果第一遍读课文是齐读,第二三遍最好自由读,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低年级易犯这个毛病)。
板书“大”和“小”,故意把“大”写得大大的,把“小”写得小小的;板书课题《骆驼和羊》,故意把前者写大,后者写小;板书课题《鲸》,故意把这个字写得斗大,如此,学生一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是变化。
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个词则请他们以动作表示;这个词请学生用它说句话——在应用中理解,那个词请他们查查词典。
讲翠鸟、燕子的外形画简笔画;讲鲸,则让学生看图片;学习《劈山救母》让学生讲故事;学习《桂林山水》,则让他们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并背诵……
这都叫“变化”。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五、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倾听学生的谈话
如是你在适当时机和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表扬要有实指性,忌空泛。“你做作业总是那么细心,很少有错误。”“你回答问题不但对,而且口齿清楚。”——这样说就具体了。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
六、让孩子们通过小组竞赛来保持良好的纪律
教低年级,可把全班分为几个组(如四个组),上课时,不论哪个同学在哪些方面表现好,都在他所在的组上画一面红旗或一只苹果;有人表现不好则擦掉一面红旗或一个苹果。下课时,表扬表现特别好的组。这个办法对维持课堂纪律很有效。
七、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要让学生学会思考
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时“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的人,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可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宁静以致远。宁静是心无杂念,专心思考、刻苦钻研的意思。
有的学生很优秀,也喜欢举手,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知道你很优秀,当别人说不出,读不好,写不好时,再请你出马,怎么样?”不能让少数学生“独占课堂”。

八、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一起玩
如果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倘若你犯规,同样要接受相应的处罚。这样,学生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和他们一样。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不应该也不可以有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九、上好第一节课
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材装在心里,准备好教具,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如果——
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
那么,你就成功了。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以上说的几个方面能做到一半,也会成功,要有信心。哪一方面不足,就努力去修炼。
十、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
老师讲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当好动的学生拉着你讲故事时,你不要趁机给他提要求,更不要批评他,否则他会难堪。你可以这样说:“没想到你喜欢听我讲的故事!以后肯定有机会。”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
十一、组织好你的教学
必须这样对影响大家学习的学生说:“这个班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而是几十个人。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得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大家。利己,但不能损人;损人利己是大家所不容的。”
对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把话说浅显一些:“你一说话,就会影响别人听讲、做作业,所以请你不要随便讲话。”
课堂上,教低年级的老师说得最多的话是组织教学的话。“苦口婆心”这个成语,是教低年级老师的真实写照。
十二、要经常读书
要经常读——注意,我说的是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读书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
十三、如果你犯了错误,要道歉
比如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体罚学生(我担心你会忍耐不住)。一定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
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十四、讲到重点部分,给没认真听的学生提个醒
讲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十五、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
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你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感到每个孩子都有可爱的地方,即使长得丑的学生,慢慢也会看顺眼,更应当关心那些学困生。
要学会赏识孩子。让学生感到你赏识他的办法很简单——主动地和他们说说话;夸夸他们的某一长处;拍拍他们的肩;和他们一起玩,如扳手腕;请他们替老师做点事——如收作业本等。如果扳手腕你让着学生点,而且让学生赢一次,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念念不忘:“哇,我战胜老师了。”
十六、最好当班主任
当班主任,才能真正感受到当老师的甘苦,才能锻炼自己。
如果当了班主任,别忘了搞活动。想一想,你童年时代最喜欢什么活动,那时你希望老师搞什么活动。搞活动最明显的作用是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和班集体的凝聚力。
十七、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但不要太厉害
清代的冯班说:“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意思是说,老师如果太厉害了,懦弱的孩子变得暴戾。什么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
像孔子说的那样:做到“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如果你今天狠批了张三一顿,明天一定要找个理由表扬他,至少要主动和他说话,好像昨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十八、对所有学生家长都要以礼相待
还有一点要说一说,即对所有学生家长都要以礼相待。不要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对任何学生都要首先肯定他的长处,把优点放大。也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树立信心。“罗森塔尔效应”同样适用于学生家长。
尽量不要请家长到学校来,而应该主动到学生家去。老师踏进学生家门,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谈,学生和家长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啊!在这种情况下,我想,无论谈什么,学生和家长都会接受的。
十九、认真听其他老师的课
记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你走向讲台前以及走向讲台后务必抽时间听听别人的课。
我要不是听了李孝珍、斯霞、王兰、李梦钤、左友仁、李吉林、张光缨、贾志敏、支玉恒、靳家彦、张树林等众多优秀老师的课,恐怕是不会把课上好的,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课。”
二十、记住八个字
以上说的,都是初为人师时要特别注意的。有志于当老师,请记住古人的这两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虽然这句话只有8个字,但其实它把怎样当一个好老师讲全了。若干年后,当你把这8个字读厚了,读成一本书了,你就是个很优秀的老师了。[NextPage]
精彩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