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尹思飞,是在座同学们的学姐。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我在四十中三年以及毕业之后的学习生活,也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些我一直受益的习惯,有学习的也有学习以外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2006年从青园街小学毕业加入四十中学0609这个集体,2009年毕业,进入新加坡克信女中,2011年参加了新加坡的中考(O-level),2012年进入新加坡华侨初级学院,2013年参加新加坡的高考(Alevel),2014年终于上了大学,现在是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大二的学生。之前还不觉得,这次仔细一算,我已经毕业6年。可在我的心里,又像是从来没有离开过。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来四十中看看,看看曾经培养过我的老师们,听听他们的叮咛唠叨,仿佛又变成了当年那个短头发、小身板,默默点头的小姑娘。
直到现在,我很庆幸选择了40中,更是幸运能成为0609班的一员。2006年8月29日是我们新生报到的日子,那天,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班主任,孔晓峰老师。我们是孔老师作为班主任带的第一届学生,当时孔老师还是二八芳龄、玉树临风。班级指导思想“高飞鹫鹰不畏江河,成熟麦穗懂得弯腰”伴随我们走了三年,甚至包括现在我也非常受益。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两个习惯也是衍生于这两句话。
“高飞鹫鹰不畏江河”,我从这句话中得到的是一种不服输的态度。永远记得你并不比别人差。尤其是在初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这些学习的东西是只要你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的。千万不要因为你觉得别人比你学的快、学的好而放弃努力,相信自己,如果你觉得某个章节、某一科甚至所有科都有问题,找老师谈谈得到方法上的指引,找亲人朋友撒撒娇来点感情上的慰藉,然后收拾好心情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一定能有收获。现身说法比较有说服力嘛,虽然我在四十中时英语成绩还可以,但一到新加坡,上课换成了英文的,我这种水平就是两眼一抹黑,基本什么都不会。第一次英文作业是写一篇记叙文,我仔细构思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情节,然后用了整整一个周末查字典,写了两个草稿最后又工工整整地誊写了一遍,周一早上到学校,我同桌在抓耳挠腮赶那个作业,我心里默默地给她点了个蜡,然而到了作业发下来的时候,我发现她那半小时赶出来的文章分数是我的二倍。我得了10分,她20分,满分是30,她给了我一个意味深长的笑。我一下就傻了,考试不及格简直是我上辈子都不会干的事情呀,我还记得那天中午我没吃饭,跑到学校顶楼的一个小角落望天憋眼泪自己待了半个小时。后来我给我自己定了一个惩罚,任何一份作业不及格我就少吃一顿饭。然后就是漫无休止的背单词,看学姐的文章,看各种英文书还有类似“中考满分作文”那样的书,手里随时拿个小本子念叨,我们屋的几个人还在浴室的墙上贴了一张英语单词表。折腾来折腾去,第一次考试我差两分没及格,第一年期末考试我考了个B3,第二年的模拟考试我第一次拿到了A,不过是个A2,然后终于在中考,我考到了最高的等级,就是A1。其实最让我扬眉吐气的是在模拟考试的时候,我的作文拿了一个非常高的分,我同桌终于又给了我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这次我没有傻那儿,我也回了她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这是个不服输创造的进步。我始终有自信,哪怕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说了十几年的英文,我有我这十几年来的学习态度,不服输的态度,我一定可以在一两年的时间里迎头赶上。事实证明我做到了。我可以,同学们都可以。你和班里、年级里好同学的差距是暂时的,只要你向正确的方向努力,你就是每天在进步,总有迎头赶上甚至超越的一天。
我还想给大家讲一个我在四十中时的故事。初三的某次自习,我看化学的时候找到了个问题,班里的其他同学也不知道,我们就结伴去找化学老师,杨会彦老师问。杨老师解答了这个问题,之后突然问了我一句“懂了吗?”我点了点头。之后杨老师又问我知不知道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而不是问别人,我愣了一下,回答说因为我学的比较慢。杨老师给了我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当时作为一个挺爱面子的小姑娘,觉得在那么多人中被认为是最笨的一个好丢人啊。仿佛是为了证明自己不笨,我每次化学课听讲都异常认真,闲的时候也乐意多看看奶奶流传下来的化学书,看着看着还真看出了兴趣,物质和生命在分子的层面就是一个化学的世界,无数的化学键让物体有了他们的形状,无数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人这个精密复杂的生物体。后来当我下定决心学习化学,我突然又想到了初中时的那个小事件,并不是纠结于那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发现冥冥之中事情自有联系。我很感谢杨老师,她不仅仅带我进入了化学的世界,更在有意无意之中帮我找到了我的兴趣所在。
不服输的态度部分来源于你和别人的比较产生的一种不满,但这绝不代表你目标就是要超过那个人。不服输是一种激励自己的手段,目的是让自己不放弃努力,和自己比不断进步。现在在大学,课堂里随便坐在那个角落的人可能就曾是物理国际奥赛的金牌得主,或是很偶尔才来上课,大部分时间自学研究生的知识的科学狂人,或是已经有一个创办三年的公司,或者是小提琴拉的有音乐会水准。我每天都能感觉到压力,也知道自己和他们有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很可能是短时间内弥补不了的。但这并不能让我妄自菲薄,忘记努力。我相信我的每一分努力都是我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的坚实一步,这条路是只属于我的,我会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珍惜我在路上遇见的每个人,每件事。我们大家每个人都有一条只属于自己的路,这条路不孤单,平行于它的一定还有很多条路。你和坐在你旁边的同学们现在走的就是基本平行的路。大家都要经过一个中继站叫中考。这条路宽窄不一,也许长短也不同,但相逢就是缘分。就像之前讲到的我和我的同桌,还有四十中时和0609的一群小伙伴们,我们互相帮助着又偷偷比较着。她考好了,我会为自己伤心,同时也为她高兴。我考好了,为自己鼓掌,同时也傲娇地看她一眼,默默祝福她下次取得好成绩。只要假期重合,每次回家我都还会跟0609的小伙伴们聚一聚。前几天,我和现在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徐彬雅还有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的冯颢桐一起回来看老师们,看到初中时我们围着孔老师的照片,感慨万千。时过境迁,当年的小姑娘们已经长大,但情谊却像老酒越老越醇。希望同学们也能珍惜友谊,拉着小伙伴们一起前行。
高飞鹫鹰不畏江河,成熟麦穗懂得弯腰。在努力高飞,不服输的同时,我们也千万不要忘了时时回头看看。懂得弯腰,在我看啦就是懂得自省。从学习上来说,就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再实际一点,就是弄个错题本。我记得当时教我们英语的薛倩老师和刘颖老师都十分强调错题本的使用,我直到现在也保留了这个习惯,并且在备考GRE的时候看到了一位大神“榨干错题”的四个步骤,我觉得非常实用。第一,弄清为什么正确答案是正确的;第二,弄清为什么你选的错误答案是错误的;第三,弄清是什么让你没选正确答案;第四,弄清是什么让你选择了这个错误答案。前两点相信大家在平时整理错题的时候都会遇到,但后两点在我看来是对于选择题中最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选择题来说。每一道错题都代表着一个没有掌握牢的知识点或者是结题方法。弄清自己为什么被迷惑,为什么没有。另外对于模棱两可的题,尤其是扔橡皮或是抛硬币选出的答案,也要当错题对待。我在四十中时,一有错题就用荧光笔画个大大的圈,然后周末有时间摘抄到本上,考试之前集中复习错题涉及的知识点并且找相关题练习。中考前,我爸妈也齐上阵帮我把历史政治做过的所有错题打乱顺序抄下来让我重新做了一遍,那个本子直到现在我也留着。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仅仅是传不习乎,或者习不会乎,每天睡觉前想想今天见的人、做的事情,待人接物上哪里不周到,或是见到了别人做的很值得学习的事情,都是十分重要的。也许对大家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但就像四十中被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口的那句话,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会体谅他人的人更是四十中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记得孔老师在班里哪怕是随便转悠一圈也一定会把地上的垃圾纸屑捡起来,上次陪我们转学校时看到墙上的砖掉了会马上拍张照片,作为安全隐患认真对待。当时教我语文的谷轶老师会把每次早读的内容清清楚楚写在纸条上交代给我,我们问的问题也都会记录下来下次上课解答。老师们的这些习惯也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家里的灯没关我会随手关上,实习时上司交代的事情我会在记在脑子里的同时写到本子上,设好回复日期。人们能认出来四十中的学生,不仅仅是因为标致的头发校服,更是四十中学生规范有礼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些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时时自省,时时见贤思齐的。我初一的时候字写得不好看,当时教我语文的魏景利老师特地在我的作文上一笔一划认真写上要我认真练字。他自谦自己的字并不形体兼备,但同学们都能看到魏老师无论是写板书还是批作业,字都是横平竖直、一笔一划,十分漂亮。我也被影响着。虽然我现在的字也不好看,但我每次都尽最大努力写得工整,方便需要读的人。
不仅仅是每日的自省,每到一个小阶段的结束,比如一个学期,我们需要站在高一点的角度思考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成果,想想自己最近的状态是否有利于进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概念叫“comfort zone”,翻译成中文叫舒服圈,或者放松区。这是一个自我放松、不追求高效益的状态。比如一定有同学觉得初中的东西太简单,并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然后天天上学写作业,回家就看看电视玩玩电脑,悠哉悠哉。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这代表你目前停滞不前,你在蹉跎岁月。你应该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更好的成绩,或是发展一个兴趣爱好,或者学好英语,有无数让你继续努力,脱离目前舒服状态的理由。在这里,作为大家的学姐,作为仍然在学习语言道路上挣扎的过来人,我强烈建议大家趁着初中课业负担不重的时候多学点英语,学好英语,说好英语,用好英语。掌握了英语代表你能够读懂更多的书,从更多的视角看问题,和各国各地的人交朋友。现在高考英语权重在降低,英语水平更能成为辨别学生素质的试金石。我之前在新加坡,包括现在剑桥的同学中有很多是发达地区的学生,比如杭州外国语、南京外国语还有人大附中等名校,他们的英语水平真的是比石家庄高上一大块的,放眼到新加坡,很多本地的同学都是从小会说双语,在初中高中学习第三门语言,我认识的一个非常喜欢语言的同学会说普通话广东话潮汕话英语德语日语六门语言,真是让我自愧不如。当然了学英语是我根据个人经历总结出来的,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未来的规划选择你想投入的方面。重点是不要让自己过得舒服,永远找点儿事情做,对自己狠一点。这就像是在实现大目标的大路旁边的岔道,或者是游戏里的支线任务,很可能让你发掘到一个以后非常有用的装备。现在我看到大家青春洋溢的面孔,内心是非常羡慕的,你们才上初中,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学自己喜欢的东西。上了大学之后,尤其是剑桥这种比较变态的一周上六天的学校,为了睡够觉我只能放弃许多自己很想做的事情。
在一些大的阶段性的转折点,比如大家的中考,我们更是需要回首过去,看看自己大阶段性的目标有没有完成,完成的怎么样,需不需要调整之后的目标,或者对于那些目标暂不明确的同学来说,是不是在向你想的方向前进。我初中的时候感觉自己挺喜欢科学,但并不确定自己未来到底要做什么,但我清楚的知道我喜欢有挑战性的事情,我需要,也希望一直在一个有竞争力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再接近点现实、通俗点说就是考个好高中,上个好大学,最后我明确知道我的阶段性目标是中考考个好成绩。我相信绝大部分同学的情况都和我当时一样,那个还不甚清晰的理想需要现在一步一步打下的坚实的路基。有了这个的指引,其他的一些诱惑就变得没有什么了。我记得上次和徐彬雅还有冯颢桐在南校区门口碰到几个同学,对我们这几个学姐长长的头发表示了羡慕之情。我并不会像曾经我爸妈跟我说的那样告诉大家外表、穿衣打扮不重要,相反,它们在你上了大学,实习、包括工作的时候很重要,我在英国上大学,出门见人的时候化妆打扮是对伙伴的尊重。但对于还上初中的大家来说,这些并不重要,你并不会因为长得漂亮穿的好看就能上个好高中。四十中对于仪表着装严格的要求在我看来更是尽量避免大家有任何的peer pressure,也就是来源于同伴的压力。你并不需要穿漂亮衣服来融入一个集体,四十中的校服、标准的短发就是我们的名片。在一个阶段就要做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情。
从这件事情引申出去,当我长到20岁再回首当时四十办的各种活动,好像都比当时被动接受多了那么些道理。还记得“我当一天家”,当时我还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照片还是靠摆拍,到了英国,终于做到了能够区分各种不同香料,知道了在英国大米和白菜一个价,都是人民币11元一斤。也终于在经历了实习时一个星期的早上麦片中午三明治晚上白菜荷包蛋挂面配火锅料的时候明白了爸妈又上班又做饭不易,且吃且珍惜。还有体育课,直到现在每次闻到塑胶跑道被太阳晒过散发的味道都好像是回到了当年刘四强老师哨声中的4321,但又在新加坡两千四百米的考试中轻松过关,自己锻炼做准备活动时总少不了肖辉老师当年发明的“两头起”,不知道现在大家还做不做。也许大家像我一样讨厌体育课,不喜欢太阳底下一圈又一圈的汗流浃背。不如把它当成一个锻炼意志力的机会,锻炼身体的同时锻炼锻炼自己的心志。平时学习累了可以下楼跳跳绳,跑跑步,没准再上楼那道数学题就做出来了。
说了一堆我认为的好习惯,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以前孔老师教给我们的习惯养成四部曲,养成一个习惯好比发射一个绕月探测卫星,有以下四步。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从今天晚上开始天天背诵听写;发动了,加速了,火箭正在带着卫星前行,超过第一宇宙速度,脱离地球,向着月球奔去。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卫星在入月球轨道前有一段漫长的飞行过程,习惯的养成也是一样。也许这个过程枯燥无味,但当年孔老师在每月八字方针中给过我们这样一句话“重在落实,贵在坚持”,如果我们自己的自制力不够,可以同学家长老师共同监督。把自己背单词的计划告诉家长,每天晚上听写,练字的字帖每天交给组长检查,从外部督促自己。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漫长的飞行过程中总会出点什么小问题,及时调整很重要。毕竟都还是孩子,在形成好习惯或者是克服坏习惯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反复、拖拉的现象,外部的监督也快没用了。这就要求自己要自制,发现最近做的不好了,自己督促自己,刺激自己,发挥一下好胜心,及时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整了,就一定重写;
第四步:进入轨道,自由飞行。
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努力,启动,加速,调整,入轨。卫星一旦进入轨道,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养成习惯以后,人会感觉“自由”很多,不必着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就是正确的。就像刚上初一的时候觉得四十中的规矩好多好麻烦,可到了初三就一点不觉得那些规矩还存在了。
以上说了那么多,谈不上什么学习方法,更多的是我作为一个学姐觉得自己当时没有做好的地方,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能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少走些我曾走过的弯路。同时也请大家珍惜在四十中的时光,不管你是剩下一年、两年还是三年,你要知道这样一个外部约束十分强的环境不是哪里都有的。也许是我太早脱离了大陆这些压强比较大的学校。在新加坡,尤其是现在到了英国。并不是有许多人像四十中的班主任那样关心的学习、生活,我高中的班主任基本只有班会的时候才会来班里,也没有早读啊自习啊这样的时间。中国的有些大学甚至高中也是更加“放养”的方式。当你的老师并不时时关心你的学习成绩思想动态,当你的同学并不是积极向上斗志昂扬,你是否还能像在四十中一样的拼劲?在我看来,如果你能把不服输和自省当成习惯,你就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在你那条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经常有不熟悉的同学听说我在剑桥,觉得哇好厉害,可今天大家也看到了,我也是两只眼睛一张嘴,我也和大家一样曾经坐在四十中的教室,奔跑在四十中的操场,我语文一模考的还不到100分。既然我可以,你如果想,也可以。
记得上次站在四十中的讲台还是2009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时隔6年,一样是金秋九月,谢谢孔老师和谷老师给我这次机会,我也借此对所有教过我的没教过我的老师说声谢谢,谢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让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健康活泼的中学生。感谢四十中能给我去新加坡考试的机会,让我在南洋狮城度过了难忘的五年,并有机会在剑桥这座百年学府学习思考。我想为所有的老师说一句迟到的教师节快乐,也祝所有的同学们能在四十中收获好习惯、好成绩,有个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