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文明校园>校园文化建设>健康之窗

健康之窗

中医人眼中的精气神

作者:jiaoyuchu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19-10-10 10:34:42


中医判断人体的健康, 不外乎精气神三个方面,人的健康和疾病,都和精气神有着密切的关系。“精、气、神,中医称为三宝”,“三者有着链锁性的关系”。那么精气神究竟指的是什么?它们之间又上演着怎样的三角“链”呢?快来看看中医老前辈秦伯未先生为我们做的解读吧。

中医人眼中的精气神

作者/秦伯未

 精、气、神,中医称为三宝,就是说明,这三者对于人体极为重要。

先谈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殖能力的物质基础。中医把精归于肾脏,《内经》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又因“两精相搏,合而成形”和 “人始生,先成精”,然后脑、髓、骨、筋、 脉、皮肉、毛发等形体组织逐渐生成,精为生命的基础,所以称肾为“先天”。待到出生以后,便靠饮食来给养,这是脾胃的作用,故称脾胃为“后天”,并在临症上认为先天不足,可用后天来调养。

精,对于体力有密切影响,故患有遗精的人,多呈腰酸、背痛、足软、腿弱;严重的神疲力乏、气短、肌肤不润泽、耳鸣、目无精光、不能久立,称做“精极”。由于肾主藏精,一般对上述症状称之为肾亏,以补肾为主。

必须指出,中医书上有很多地方是指广义的精,就是指人体的精气。如《内经》说:“精气夺则虚。”又说:“精气竭绝,形体毁沮。”在疾病方面,如说“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及“尝富后贫,名曰失精”等等。也有单指一种物质的,如说:“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这些都不能和狭义的精混为一谈。

2

次谈气。气和血并重,更把气作为血的统帅,这是中医生理上的一种认识方法。气的名称相当多,有元气、真气、精气,这些都是指整个人体内气血和其它物质及能力,名虽异而实为一种。另有阳气、阴气之称,这是从元气内分别两大作用,说明一种能保卫体表, 另一种能保持精力不使亏耗,故也叫真阳、真阴。还有宗气、中气,是指元气中有一部分属于上焦肺,另一部分属于中焦脾胃,所以亦叫肺气、胃气。概括的说,均为元气

气血的气,有些地方代表能力,有些地 方代表物质,因而有气属无形、血为有形的说法。我们的体会.前人把气和血对等提出,血是物质,气也应该是物质,气所发生的作用就是“能力”。血液循行脉内全身受其营养,气能改善血液的功能和帮助血液的 正常运行,二者是构成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内经》说:“血主濡之,气主煦之”这就说明二者是绝对不能分离的。假使气受到心理上、环境上的刺激,无论情志方面的喜、怒、哀、乐,气候方面的冷、热,以及工作方面的劳逸,都会影响到血。因此,前人特别重视气,称做“气为血帅”, 又说“百病皆生于气”。

一般的说,血分病虽当用血分药治疗,但还有理气和血、行气逐瘀、血脱益气等治法,这是因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要使血液循行正常,先使气机舒畅;要使瘀血排除,先使气分通利。有出血不止的症候,还能用补气药来帮助收摄;严重的贫血,根据阳生则阴长的道理,同样需要用补气药来加速恢复。这些方法,在临症上都是很有效的。

2

3

再谈神。前人认为人体的各组织都是有形的,还有一个高级的、无形的一种能力在主持活动,称它为“神”。假使神能充旺,内脏和形体就活泼,神一涣散,一切不起作用了。神在内脏方面的活动,《难经》上曾指出: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可知中医所说的魂、魄、意、志等是用来区别各脏的活动现象的,名称虽有不同,总的说来只是一个神。

由于心脏统率内脏,故一般以心脏的神来概括其它四脏的神,而且彼此之间有密切关系。《内经》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一系列的思想意识活动,都是神的作用。

神发生病变,便会产生胸膈烦闷,两胁不舒,精神不能自主,手足无力,狂妄不识人,记忆力衰退,前阴萎缩,腰脊酸痛不能俯仰转侧等一系列的症状。成方中如朱砂安神丸、琥珀定志丸等,均是治疗这种病的。但是,神不是空洞的,需要物质来营养,《内经》所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就在治疗神病时候,不能单靠安神定志,必须结合养血、补气等方法了。

精、气、神三者有着链锁性的关系。气生于精,精化为气,精气充盛,神自活跃, 反之,神不充旺,定然精气不足。同时神如活动过度,也能影响精气,从而使形体衰弱。所以在养生和治疗方面,又须互相照顾

 


返回

上一篇:体检发现息肉切还是不切?它们是癌症的“

下一篇:冬吃萝卜赛人参,这样搭配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