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文明校园>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5-11-03 11:53:00

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

   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最引人注目的,无疑就是长达14页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生命教育渗透多个学科

  纲要首先列出了从小学1至2年级、3至5年级、初中到高中阶段,生命教育内容的各自侧重点,形成了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

  其次,中小学生命教育将会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中。《自然》、《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身》、《生命科学》等显性课程,将被深度挖掘生命教育内容,同时,老师们也将帮助学生在语文、音乐、美术等隐性课程中学到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再次,学生们将接触到包括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从自己的兴趣、经验以及社会热点出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最后,各种课外活动也将成为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都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载体。所有这些,目的都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青春教育从学会逃生开始

  “大自然常常会给人意外的打击。如果出现了一场大地震,很多房屋都倒塌了,你与其他人被困在一间倒塌的房屋里,只有一个很小的洞可以出去,最先出去就意味着能够幸存下来。请你用充足的理由说服别人你要第一个出去……”在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青春健康教育的一个活动中,学生们会面临这样的选择。

  据记者了解,北郊高级中学从2003年开始和上海市计生委合作,汇编了校本教材《生命青春》,共分五个部分:珍爱生命,父母、朋友和老师,友情、爱情和迷恋,行为的改变,预防“艾滋病”。活动以学生互动的自主式教育为主。

    松江区方塔小学针对学生好像“烦恼”多了这个情况,开展了给烦恼找一个“出气地”的活动。这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处理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中遇到的烦恼:第一阶段是畅所欲言说烦恼;第二阶段是条分缕析出主意;第三阶段是养成良习去践行。

    虹口区某小学的李莉老师表示,她会从身边的小事情出发,比方说手指被划破该如何消毒,加上从各个渠道搜集的一些材料去指导学生,告诉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构建完整的生命教育网络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吴增强副所长认为,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珍贵,自发且主动地去学习一些安全知识,比方说自我保护技能、溺水等意外事件发生时的急救方法、平时生活中水电煤的安全使用等等。

  另外,学校也要尽可能利用班会、广播多做宣传,老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当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家长们不能将眼光集中在孩子的成绩优劣上,而要以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去教会孩子如何自我保护。

虹口区教师进修学校穆老师对记者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自然爱护有加,家务不让做,危险活动不让参加。这种因为怕危险而将孩子过度保护的做法,将导致孩子碰到真正意外时无法应对,家长应该未雨绸缪,让孩子提前学习应对意外的能力。”

  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一个单独的课程,而要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穆老师还建议:“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老师要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灌输式的教育无法让学生领会生命的真谛。”

返回

上一篇:集中注意力14法

下一篇:身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