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于曼,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名师,数学教研组组长。多次荣获裕华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以下内容是根据数学组董尧老师在“老教师的故事”活动中的演讲稿整理而成
她是市级学科名师,是数学组的顶梁柱;她精研教学艺术,是学科带头人;她从教二十余载,是当之无愧的老教师。作为老教师,她的思想不老,观念不老,干劲不老,她甚至比年轻教师还敢拼敢闯。
她就是我的人生导师——于曼老师。
一、无私敬业的班主任
对于班主任来说,中途接班是个很大的考验。
在2019年,这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于曼老师的肩上。身体并不好的她,在接到任务时,二话不说,立刻投入工作。
为尽快了解每一个孩子,于老师利用课下时间跟学生逐个谈心;利用节假日对所有家庭进行家访。就这样,仅仅两个月,她就获得了全体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有一次,于老师生病住院,就在他养病的这一周,正是组内老师参加市评优课的时间。身为备课组长的她,躺在病床上仍记挂着此事,视频聆听参评老师的说课,帮助其梳理思路,设计教学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每次通话都长达一两个小时。

此后,学校考虑到于老师的身体状况,不再让她担任班主任。但无论是否担任班主任,于老师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只增不减,忘我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带完那一届毕业班后,我以为于老师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但她却在暑假主动请缨继续担任班主任。同事们纷纷劝她身体要紧,她却笑笑说道:“我感觉自己没问题,还想多干点。身边的人都很努力,我可不能落后呀!”
于老师朴实的几句话让我对“四十中教师”这个身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特别爱学生,特别爱教育,特别能奉献。

二、点燃智慧的老师
于老师善于激趣。在一次几何习题课上,于老师从一个简单的图形证明开始,经过各种变式,画了整整一黑板的图形。一个图形竟然有这么多的变式?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孩子们讨论愈发激烈,想法也愈发新颖,本以为枯燥的数学课,在她的启发下变得妙趣横生。
这时,于老师便开始使用第二招——“暗中挑拨”。“我听说小王这两天悄悄把下一章学完了,他怎么这么快啊?”“今天作业中有一道题挺难的,也不知道谁能做出来?”在不断的“挑拨”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钻研,慢慢地,这种学习热情延伸到其他学科。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竞争之外,于老师也非常注意引导孩子们开展合作学习,这就是第三招——共促共赢。有孩子来问问题,她耐心讲解后总是会建议学生再去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思路。课堂上也经常设计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孩子们互助合作,思维碰撞,找到更好的解题方法。时间长了,班里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班级氛围也融洽了。
《学记》中说,教师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我想于老师的教学智慧正好与先贤们的教育思想暗合,能够充分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善于点拨、善于启发,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点燃孩子们学习的智慧。

三、可亲可敬的师父
我很幸运在刚入职便有于老师做我的师父,她认真地为我讲解学校各项制度,耐心解答我所有疑问。她还经常谦虚地对我说:“你们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新鲜的教育理念比我们了解得多,智慧课堂应用技术比我们掌握得好,以后还要多向你请教!”她低调谦逊的品格深深影响着我。
于老师对我们青年教师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去听我的课,并在课后详细提出改进措施。我的备课本她每次都认真批阅,红色字迹满满当当。当我要上研讨课时,她会去听我的每一堂试讲课并悉心指导。有一次周末晚上七点多了,我在授课环节上仍有困惑,于是我打电话询问于老师是否有时间帮我指点迷津,电话那头立刻传来爽朗地回答:“当然有!你直接来我家里吧!”那次请教,花费了整整三个小时,于老师连晚饭都没有顾上吃,我感到十分抱歉。可她却丝毫没有介意,还不停鼓励我:“你准备得特别棒,肯定没问题!”在她的指导下,我从忐忑不安到胸有成竹,最终顺利完成授课。

四、用心钻研的研究者
于老师爱学习,肯钻研。参加工作二十余年,她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从专题备考复习,到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从试题编创,到省市级课题研究,她都主动参与。虽身兼数职,却依然加班加点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理念,带领全组老师不断研究,提升业务能力。
为了编创一道优质的题目,她有时需要花费整整一周的时间,反复修改与计算,就为了能够更加契合中考要求;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她带领老师们进行母题研究,历时一年,从初中数学六本教材中选出典型题目进行变式拓展,撰写成稿,为初三学生提供了一套价值极高的复习材料。更可贵的是,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她从不“私藏”,总是及时地把成果分享给全组教师。我们总是能看到她身上承载的各项荣誉,看到她在各个角色中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却忽略了,在这荣誉与才华背后,凝聚的是她无数个日夜的执着钻研与追求。

在孩子们眼中,于老师就像慈爱亲切的妈妈,学习有难题了,她耐心讲解;心中有困惑了,她悉心开导。
在我眼中,于老师是一位好师父,一位可敬的人生导师。从她的身上,我学到了如何做一位优秀的老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在同组老师眼中,于老师是当之无愧的好姐姐。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有烦恼了,都愿意和她说一说。而她总是耐心倾听,热心帮助。
于老师经常说:“我愿意为大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我们是一个友爱的大家庭!”
而此时的我多么想说,于老师,我的好师父、好姐姐,这个家,有您在,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