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河北有个四十中】“魏”你带来 惊鸿“艳”影——老教师的故事(二十二)

作者:科研处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22-11-15 14:57:38

音乐教师魏艳

河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石家庄市教研系统专家库成员

石家庄市艺术教育委员

“国培” “省培”研修导师

省、市级评优课一等奖

区政府嘉奖

省、市、区活动组织先进个人

区级德育先进工作者

优秀社团辅导教师

以下内容是根据魏艳老师徒弟贾思涵老师在“老教师的故事”活动中的演讲稿整理而成。

如果你在四十中校园里听到有孩子口中哼唱着戏曲选段,你不要惊讶,四十中所有孩子都能有模有样地唱上几句戏;如果你路过音乐教室,听到里面传出专业、优美的戏曲唱腔,你更不用奇怪,那一定是功底深厚的我的师父——魏艳老师在上课。

最惊艳的相遇

初识师父时,我还在师大读研究生,她作为国培专家为省内中小学音乐教师讲授戏曲知识。

还记得那日薄阴,师父身着国风服饰,妆面淡雅,整个人散发着淡定悠然的气质。开讲时,听课的老师们有的在整理上节课的笔记,有的在张望外面是否会下雨,注意力并不集中。没想到师父一亮嗓:“观只见平郎丈夫,头戴王帽,身穿蟒袍,腰系玉带,足蹬朝靴,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打坐在金銮……”老师们的注意力瞬间便被吸引,全都聚精会神地欣赏着师父的精彩表演。之后师父又展示了黄梅戏、评剧等戏曲选段,她优美的唱腔加上剑指、遥指、凤点头等专业动作,让所有的老师不禁为之叫好,教室内顿时掌声一片。我当时想:这一定是一位从小学习戏曲的专业老师吧?

待师父唱完,她便介绍到,自己是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的音乐老师,大学学的是手风琴专业,后来自学了戏曲表演。在场的老师都很惊讶:手风琴老师唱戏竟唱得这么好!师父告诉大家,四十中的孩子每人都会唱几段戏,只要掌握方法,在座的老师们都可以学会唱戏和教戏。老师们听后都很振奋,兴致勃勃地按照师父的方法练习,课堂气氛高潮迭起。

由于大部分音乐老师没有戏曲功底,加上很少有戏曲方面的示范课可以学习,所以,虽然戏曲教学是课标中的重要内容,但却成了大部分音乐老师都不敢触碰的领域。师父的出现犹如及时雨一般解决了老师们的难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用心的“跨界”

后来,我也来到了四十中工作。令我开心的是,魏艳老师成为了我的师父!在与她的进一步交往中,我才知道成功地从手风琴跨界戏曲的背后,是她长期的学习与付出。

戏曲艺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是高度集中的综合性艺术,绝非朝夕可学成。为了让学生学到专业的戏曲知识,师父利用休息时间到河北梆子剧院进修,跟随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田春鸟老师和河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胡金平老师学戏。她把自己大量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学戏上:下班路上在唱,做饭时在唱,连哄孩子睡觉唱的都是“梨花开,春带雨……”她曾感慨道:“这戏,我一唱就放不下了。”

唱戏和教唱戏是两个概念。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初中生对戏曲文化了解甚少,很少认真听戏。为了能让学生对戏曲感兴趣,学得不吃力、不枯燥,师父结合学情在教学中独创情境教学和手势记忆法,效果良好。她还在课程中加入了唱戏歌的内容,让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结合起来,极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网课期间,虽然和孩子们隔着屏幕,但师父对待教学的认真态度丝毫未减。一腔一调,感染着每一个孩子。针对学生长期居家学习、倦怠疲惫的情况,她还创编了桌面操在课前播放,让孩子们以饱满的状态进入课堂。师父的用心深深感动了我,让我敬佩。

最“较真”的老师

   师父做事严谨认真,我们总开玩笑说她真是个“有强迫症的摩羯座”。

“墙上这个脸谱有点歪,影响上课的美感。”“钢琴必须摆成这个角度,才有利于弹唱时师生互动。”“凳子必须按颜色分类摆,这样学生一进门就能找到自己小组的位置......”点点滴滴的细节都被师父看在眼里。

每排练一个新节目,师父都高标准要求,带领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训练、彩排,就连周末也不例外。经常我看彩排时觉得已经很完美了,但是师父总还能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次社团课,因为一个动作,孩子们已经练习了20多分钟,师父说:“咱们再排练最后一遍就结束”。可结束后,她还是不满意,说,我们再跳一遍,这一遍注意搭档的配合。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精益求精,孩子们开玩笑说,咱们是“永远的最后一遍”。

七一建党节的那次演出,每个孩子都要画上戏曲大妆。师父提前一周便教我们如何画妆,如何绷头纱,叮嘱好每一个细节。“腮红太重了,重新擦掉。”“眉毛太垂了,卸掉再画。”就这样,从眉头的走向,到眼尾的弧度,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变成了专业戏曲化妆师,帮每一个孩子画出了最好的精气神。

在这一件件追求完美的小事背后,是师父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最暖心的师父

我有一件战袍,是黑底彩绣的中式坎肩。

上学期我需要参加校研讨课。得知这个消息,我很紧张,师父鼓励我说,年轻人多锻炼才能成长。于是我认真备了一节课,找到师父研讨。本以为自己准备得还不错,可她看过我的教案后,只问了我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以‘端午节划龙舟’为主题的课,你让孩子们划了吗?”这个问题直击要害。师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只有老师讲授的课堂,虽然不太容易出错,但绝不是一个生成的、动态的课堂,一定要让孩子们参与其中。”

于是,我通过磨课,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推翻重来。师父在我每次试讲时都认真记录,把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一讲解给我。无论是周末还是深夜,只要我有问题,她都会及时回复,详细,认真。

在我即将上课的前一晚,我给师父发微信说自己很紧张,她很快回复:“没事儿,明天我给你带一件和课题相贴切的‘战袍’,赐予你力量!”

次日,我身着师父赐予我的‘战袍’,抚摸着那件暖暖的绣花马甲,信心百倍,出色地上完了课。

这就是给我无私指导、给我坚定力量的师父。

其实不止是我的师父,在四十中的大家庭里,每位老师都是那么地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每一个人都在用平凡书写伟大,用普通孕育崇高。而我的师父,用她的一言一行,“魏”孩子们带来属于她的惊鸿“艳”影,书写她教育生涯的精彩篇章!

返回

上一篇:【河北有个四十中】“记者”初体验,实

下一篇:【河北有个四十中】我校举办《燕赵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