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内容是根据刘艳华老师徒弟郝熠老师在“老教师的故事”活动中的演讲稿整理而成。
精益求精的“高级”教师
刘艳华老师经常被大家称呼为 “高级”。我原本以为这只是对职称的叫法而已,后来我发现并非如此,这是对刘老师工作能力的真实概括。
刘老师常年担任初三教学工作,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但她在专业上的研究却从未止步。她不仅承担了市教科所化学工作坊的许多工作,还多次受邀参加市区级教研活动。2022年初,市教科所开展初中“双减”作业设计专题研讨活动,刘老师作为骨干之一进行设计研究,并在全市以及新疆库尔勒地区千人培训中进行讲解。她还是市教研员李焱老师工作室的成员,在工作室的带领下坚持每周读书并撰写上千字的心得。

我从教后第一次听公开课,就是刘老师的裕华区初中化学“名师讲坛”。那是节初三复习课,刘老师研究了河北近十年的中考真题,从复习教材开始,引导学生总结出研究物质组成的最佳化学反应类型,进而过渡到2016年中考题。又出示了教材中验证产物同样是二氧化碳的两个实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其中一个实验要把烧杯倒转过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当学生具备了这种意识后,刘老师引导学生用批判的视角审视2014和2019年的探究题在实验设计上的不合理之处。这节课的内容从教材到中考,深入浅出地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研究物质组成的思路和实验设计的评价与改进充分展示了出来。
刘老师宣布下课的时候,在场的老师们都自发站起来鼓掌, “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老师们发出由衷的赞叹。区教研员说道:“整节课我的思维都在高速运转,一点儿都没有走神儿。每个问题设置的角度都让我耳目一新,这个课堂设计了不得!”
在研讨中,刘老师说到,课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科学思维以及质疑能力、批判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一直是我们四十中的传统。听到这,台下老师又都自发地鼓起了掌。会议结束时区教研员动情地说:“我亲历的各个级别的优质课非常多,但是第一次看到听完课后老师们自发鼓掌,这堂课真的很不错!”

我想,突出的专业能力正来源于刘老师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身经“百战”的刘老师已年过45岁,但却从没有“激流勇退”的想法。每次的公开课,她都打起百分之二百的精神认真准备。准备时,刘老师几乎把所有班都试讲了一遍,每节课后都会真诚地请教大家:“我这个课还有哪里不太好?对于这个问题的描述我觉得不是很清晰,应该怎么说更好呢?看这节课学生的表情好像不是很理解,你们听课的时候对这里的衔接有什么感觉?”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这堂课已经近乎完美了,但刘老师还是能发现不足,甚至在正式上课前一天试讲完后,她发现课件上还有细节需要推敲,又急匆匆回到办公室进行修改,完成后天已经黑透了。
从我认识刘老师到现在,她一直如此精益求精。每次不管我拿什么问题去请教她,刘老师从不会凭经验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先找到书中的相关知识,让我看过之后再给我讲解。她的严谨认真使我受益良多。
持之以恒的前辈榜样
突出的专业能力还来源于刘老师持之以恒的认真研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刘老师坚信:研究应该扎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教学中,她从不肯轻易放过自己的困惑和思想的火花。一般说来,在中考复习阶段,老师们并不把氢气作为一个专题去复习,因为氢气的还原性并未在课本上出现,并不是复习重点,且关于氢气的知识在教材中的分布过于分散,不好归纳。而刘老师认为要站在学科的视角让学生认识这种重要物质,虽然有关氢气还原性的知识在教材中出现得少,但不代表它不应该被系统掌握。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老师见到了一些化学教学方面的专家,专家也非常认同刘老师的观点。没想到,2018年河北省中考框图推断中真的就出现了对氢还原性质的考查,我想这是对刘老师教学远见的最好诠释!

类似的情况还有2021年,那年河北中考的实验探究题与我校结课试题中的实验探究题非常相似,而那次结课试题的命题者就是刘老师。刘老师深入研究课标,不断思考,从教材的课后题中找到了类似的题目进行了改编。
为什么刘老师会对复习的方向有着如此清晰的把握呢?我觉得这和刘老师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研究课标、不辍学习密不可分。
关心后辈的知心姐姐
对于我们青年教师,刘老师毫不吝啬地提供帮助。组里每一个人的公开课她都热情给予指导。2022年杜艳茹老师参加裕华区评优课,授课思路一直不尽完美。周末,刘艳华和化学组的其他老师们和杜老师又在线上一起研讨,关键时刻,刘老师从课本的一个资料卡片中找到了突破口:提议把波义尔的实验进行改进后搬到课堂,让孩子们进行实验和探究。这样一来,这节课的导入问题和主线索都得到了完美解决,学生跟随科学家的步伐在实验中学习了有关酸碱指示剂的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的课堂性质。最终这堂课取得了裕华区优质课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生活中刘老师也是无微不至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关怀。2022年11月5日,我由于疫情封控不能返校拿教学物品,是刘老师热情帮助,踏着夜色到校,为我拿来了教学的必要用品。天气寒冷,黑夜中等待我的刘老师不时地搓手取暖,可她丝毫没有在意,还关切地问我冷不冷,让我拿了东西就快回去吧。当我接过沉甸甸的书包时,发现里面还有一个沉甸甸的包裹,打开一看是许多的水果蔬菜!我的眼圈顿时红了。这就是默默无言,却用实际行动感动人的刘老师。回想起来,刘老师的细心体现在许多时刻,她会在我咳嗽时给我几个雪梨和冰糖,嘱咐我记得熬梨水;会在我因疫情隔离在家上网课时默默地去帮我盯班;会在我感觉孤独时以一句“没事,有我呢”安抚我的心情……我何其有幸来到四十中,又何其有幸进入到了理综组这个大家庭,认识了刘老师!谢谢您刘老师!您的精益求精、学无止境、温柔细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