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班是我带的第一个班,2014年到2017年,是我和四班一起艰难成长的三年,一千多天,风雨坎坷,喜怒哀乐,师父始终陪伴在我的身旁,与我并肩作战,给我鼓励温暖。从带班理念的浸润影响,到具体操作的点拨指导,师父无一不记挂在心,真正是手把手,一点一滴,从零教起。
师父爽朗大气,带班既务实严谨,稳扎稳打,亦灵活洒脱,后劲十足,更像是男班主任的风格;带我这个徒弟则是耐心细致,一点点地教,一步步地带。我资质平平,悟性有限,在班主任的成长之路上,就像一个刚刚学步的孩子,跌跌撞撞,蹒跚而行,而师父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带着欣赏的眼光,陪伴鼓励,一边放手让我历练,一边随时准备扶我一把。


刚接四班之初,缺乏经验的惶恐,久带初三的惯性,忙碌,疲惫,焦虑,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所适从。一个班主任小白,带着初一一群懵懵懂懂的小家伙们,花样百出地犯错。那段时间,我特别爱哭,特别爱发脾气,师父开导我,初一的孩子还小,要以教为主,以帮为主,无论遇见多么淘气的学生,多么棘手的事情,都别灰心沮丧,冷静下来,面对它,接受它,然后想办法,寻对策,努力改变它。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时的四班,班里有几个孩子数学只能考十几分,师父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她不仅在课堂上关注他们,辅导课,放学后,她经常把几个基础薄弱的孩子叫到办公室,翻翻他们的课本和练习册,问问他们今天的作业,遇到疑难之处,她不疾不徐,仔仔细细地讲解。她办公桌抽屉里,经常备着糖果和小点心,就是为了给这些孩子垫补一下。


据1906班班主任李振辉老师说,2021年暑假和2022年春节期间,倪老师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组建1906班、1908班线上“课堂”。针对班级中数学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同学,她组建了钉钉群,每周在这里为这些学生布置作业、讲评作业,整个假期从未耽搁。有人要求倪老师要这样做吗?没有,是她一片赤诚,为了让学生在初三这个关键阶段,能更上一层。倪老师即将退休,身上的干劲儿却未减分毫,她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尽情散发着光和热,温暖、照耀着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
据学生说,倪老师总是会“差别对待”他们,对于最近考试成绩较好的同学,倪老师往往会提出一个较难的,但认为他能够回答的问题,如果他回答错了,而且犯的是不该犯的错误,倪辉老师就会实行严厉的“批判式”教育。但对于最近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老师一般会提问一些简单基础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老师就会耐心地引导他说出答案,接着还热情洋溢地加上一句:“非常棒,孩子!”对于这些同学倪老师实行的是鼓励式教育。在倪老师的影响下,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信心十足,不骄不躁。


倪老师上课时,总是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她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独有的默契。学生说:“倪老师讲课并不只在讲台和黑板前,她经常一边讲一边在教室里走动,这时候你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了,因为很有可能下一秒她就会敲一下你的桌子或拍一下你的肩膀,让你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答案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倪老师就会用一个词——‘扯~得远了’,来否定我们的答案,后来,这个‘扯~’字说得多了,就成了全班通用语,当我们觉得对方说得不对时,就送给他一个‘扯~’。这个‘扯~’字还会引起一阵阵笑声,同时也缓解了答错题的那个同学的尴尬。”师父正是用她的言传身教,向我传递着教育的温度。
我从师父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术”,更有宝贵的“道”。在师父的影响下,我在思想和育人理念上逐渐成长。面对性格各异,基础不同的学生,我明白了教育如果有捷径,那一定是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去做事;面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明白了要追求光,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叫做“影”的艰苦现实,坦然面对,积极解决才是上策;面对成绩的不如人意,我明白了要摒弃功利之心,静候,再静候,就算失利,也始终要守,每一分收获都需要长期灌溉与坚持,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要过于急切地追逐理想的结果,如果真的付出了,那么就把一切交给时间;面对逆境、困顿和痛苦,我明白开始时捱一些苦,才能栽种绝处的花,每一步的坚持与辛苦都有此刻的意义。

我和师父之间的故事,丝丝缕缕,点点滴滴,桩桩件件,留藏在记忆中。最难忘记是当年放学后同行的日子,从求实中学到槐北路,短短几百米,我们师徒相伴而行,边走边聊学生,说班级,倾吐烦恼,分享惊喜,交流思想……春风微雨路,踏雪夜话天,是那三年里最美好的时刻。那风,那雨,那雪,那月,亘古不变,人间寻常;那人,那暖,那情,那意,起自心上,万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