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走进大连市实验学校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7-31 16:34:00

 

走进大连市实验学校

7月2日我校优秀教师乘坐飞机去大连

走进大连市实验学校

欢迎仪式

观看大连市实验学校宣传片

大连市实验学校姜春老师在上作文课

[NextPage]

大连市实验学校姜红老师在上物理课

我校教师在听课

课间操

大连市实验学校的孩子们课间弹奏钢琴

[NextPage]

我校孔晓峰老师在上数学课

我校李芳老师在上语文课

翻阅大连实验学校各种资料

[NextPage]

课后分组评课座谈

大连实验学校领导与我校教师合影

双方领导合影

参观旅顺日俄监狱旧址

[NextPage]

参观极地海洋馆

漫步大连海边

老虎滩公园留个影

 

和睦大家庭

[NextPage]

张扬个性,阳光实验
 
——大连市实验学校学习有感
 
教育处   李建茹
 
    在热情似火的七月,有幸走进美丽的大连市实验学校,参观、听课、交流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看到漂亮的校舍、感受到热情的领导和老师、更体会到学生的快乐。正如王晓丽校长所言:既然时光已给了孩子们璀璨的韶华,我们将用心血把他们撞击出火花。实验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阳光的。
    参观楼道时,看到每个班的墙壁上都画着漂亮的图画,但是又各不相同,有时相邻的两个教室还风格迥异,有太阳、有城堡、有向日葵、有一组小手印、有林间小路、有科幻画等等,充满孩子们的幻想,我不禁夸赞构思巧妙,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实验学校科研室的刘主任介绍说:“这些都是每个班的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校长说只要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哪怕简单印上小手印都行,当初我们也担心会影响美观,但是实践证明孩子们是有想象力创造力的。” 这些漂亮的图画,不正是孩子们心中的向往吗?组织和策划这样一幅画,难道不值得孩子们自豪吗?天天在图画前经过,每天都会有人认认真真看上两眼,谁敢说这不是班级的脸面呢?
    听课过程中,由于中间需要换教室,匆匆在楼道穿梭,忽然发现干净的教室门上贴着红五星,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再看教室里的奖状,一下子明白了,这些红五星一定是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优胜班的标志,也就成为班级的晴雨表,和墙壁上漂亮的图画一起,成为班级的一张脸。真是对班级很好的激励,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班集体、为班集体争光的意识。我们学校教育处每周公布班级考评也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班级考评更注重量化,实验学校的红五星更生动形象,求实中学校区许多班主任在班内墙壁上张贴小组竞争评比表格、优胜小组照片和这些红五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弘扬优点,鼓励进步,还是有很多的手段和方法的,关键是我们作为教育者要多用心。
    每一个课间,实验学校宽敞的楼道里都会有悠扬的琴声回荡,在一个大大的鱼缸旁边、两盆绿色植物一侧,三名女生穿着红色运动服,一人专注地弹琴,其余的则是陪伴,顿时感觉一种幸福从心底油然而生,在书声、琴声的陪伴下,孩子们受到美的熏陶,心灵愈加纯洁宁静。尤其是在一层中厅写有办学理念的牌子立在中间,大大的红字写着“求知、求善、求真,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基。敬业、敬事、敬人,为教师的事业和人生添彩”,旁边一个大大的三角钢琴占据很大的一角,用红色绒布盖好,旁边立着一个小牌子,赫然写着“荣誉小琴手”。我油然而生敬意,原来弹钢琴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奖励、一种荣誉。想象穿着红色校服的琴手在这架大钢琴前面坐下,优雅的伸出双手,十指在琴键上灵活的跳动时,他(她)一定会感受到心灵伴随着乐曲在飞扬,能够感受到同学羡慕的眼光,感受到老师慈祥的微笑。荣誉小琴手的设立很好的阐释了“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更让我叹服的是:实验学校很好地解决了班容量的问题,大班也就是45、46人,小一些的班才38人,一节课下来,授课老师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很好地参与课堂教学,看着宽敞的教室、学生之间足够的空档,心里感受到的是舒适、平静,毫无拥挤的感觉,尤其是小学生的不足半米的小桌子,看得几位同行的老师羡慕地说:“如果石家庄有这样的小学,我一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
    短短一天的听课和交流,实验学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用心做教育:以人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让每个走进实验学校的孩子都充满阳光,校歌就是这样唱的:“实验园啊,快乐家园,求知、求善、求真、求美,我们将拥有灿烂的明天。”
 
 
有关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大连听课心得
 
杜萌
 
    2007年7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大连实验中学和我校老师进行的讲课交流活动。这次活动,以大连实验中学教师的展示课为主,本次讲课有刘晓映老师的《作文训练---心理描写》,于越老师的《作文训练---想象联想》,姜春老师的《作文训练---如何审题》,还有我校李芳老师的《甜甜的泥土》。这些老师精湛的教学让我开阔眼界,令我回味无穷,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
    不难看出,大连实验中学的三位老师都是上的与作文有关的课程,这对于自认为作文是教学老大难的我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作文占中考的半壁江山,如何把作文上好、练好,让学生写出一手漂亮的好文章,是所有语文老师的追求。
听完这堂课,老师们互相交流后,我有以下三个思考:
    1、在多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的情况下,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确定作文主题。
    2、在作文教学中师生如何进行有质量的对话?(如何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
    3、教师问题引导在作文指导中的作用?
    通过本次活动,我有以下收获:
    一、把话说具体 
    1、找到真正有话可说且能把话说好的材料。
    一堂好的作文课,除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有一定的广度(在内容的选择上,让学生左右逢源,感到这也可说,那也可说),更要有一定的深度(在丰富的材料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真正有话可说且能把话说好的材料)。一堂课,有雪花更应该是滚雪球,越滚越大。即在作文指导课上,一个新的平台应该建立在旧的平台之上,这样才有一定的高度。这就需要我们从设计上去下工夫。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加字(词),为学生掀开一个又一次写作的天地。且前一个环节都为后一个环节作铺垫,引导学生能把话越说越好。
    2、多问几个“怎么样”,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
    作文课尴尬的时候很多,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说,一段接一段地展示,教师“恩,好,坐下。”“恩,好,坐下。”……课堂的气氛越来越淡,学生越说越乏味。怪不得有人说,一个老师的评价语,体现了这一老师的水平。恰倒好处的评价,对学生写好作文尤为重要,它能触动学生的灵感,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说话写作的兴趣,能引导学生把话越说越好。
多追问几个"怎么样"。是指导学生把话写具体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此,教师及时地随机地多询问几个“怎么样”。如“你是怎样打中靶心的?”“两只脚怎样,手和眼睛怎样?”“太棒了,你当时心情怎样?”“你的同伴楼小捷呢,他有什么反应?那你们的对手呢,他们看到了你打中了以后,又有什么反应呢?”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把话越说越具体。
要让学生把话说具体,还要注意教师提问的方式。
    1)对学生所说的内容感兴趣。说话也好,写作也好,本质都是交流,既然是交流,就应该是双向的。说的人,写的人都渴望能得到回应的。所以,在作文课上的提问,要让学生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不是为了问而问,不是为了让我写好作文而问,而是对我所说的内容很感兴趣,是真正想了解我。当学生叙述事情时,教师用心地倾听,紧紧的围绕学生所说的内容,饶有兴趣地询问:是吗?那当时别的人怎么办呢?你心理怎么想呢?后来怎样呢?教师与学生之间朋友式的交谈。当教师随机地充满兴趣地提问时,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并迫切地想了解自己,便增强了表达的欲望,把话越说越好。
    2)教师的提问还要注意技巧。你的提问不能让学生就几个字就能答完整。“如当时你心情高兴吗?”学生回答“高兴”,这样的一问一答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我们要尽量使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必须用描述性的语言来回答。如当学生谈到“小明是个很用功的学生。”老师立刻追问,“他到底怎样用功呢?”生:“他遇到了难题,往往不钻研明白就不甘心。”师再追问,“那么他到底怎样钻研的呢?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如果一个个"到底怎么样的"都得到了明确的答案,就一定能够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多问“为什么”“怎么样”,少问“是吗”“对吗”,多让学生描述,少让学生选择判断,能让学生把话越说越具体。
    此外,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能够站起来和大家交流的同学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是小组内的交流,及自己自由地说写。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告诉学生不论写人写事写景时,不论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写,一定要多问几个“到底是怎么样的?”在回答自己和别人的问题中,把话越说越具体。
    二、把话写具体
    针对如何指导学生写具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具体。
     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意思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比较两种文章、两个句子的优缺,使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先“悟”出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具体”的。
    2、通过交流,改正写的不够具体的地方
给学生明确具体句与非具体句的区别,是教师一板一眼传授句子具体写法的前提。什么叫具体句?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具体句。什么叫不具体句?不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不具体句。
    在作文讲评课上,通过习作交流,生生、师生之间就没有听明白的地方互相提问,听不明白就问,是习作交流时对听者的要求,“让别人听(读)明白”是对每篇习作的要求。在这样的要让人听(读)明白就必须写明白。学生在不断写明白的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习作的技能技巧,这是学生自悟自得的,其效果自然好。当然集体的交流修改的人数总是有限的更多是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同,优差搭配分成小组,在小组内互相提问题,直到把文章写明白,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总之,本次听课评课活动,我从中学到很多作文教学的技巧方法,真是不虚此行。
                                                  2007年7月20日
 
 
和谐之美
 
——大连市实验学校参观有感
 
文综组  王翠敏
 
    大连七日之行,最有意义,感触最深的一天莫过于在大连实验学校参观学习的一天。
    大连试验学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精致自然”,整个校园不大,依小区而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社区学校,站在门口,整个校园一目了然,左边是一排整齐的教学楼,右边便是操场,操场边上的一排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其根系苍苍垂垂,似乎其中深藏无比睿智、散发育人品德,满树的榕花正开的绚烂无比。如此设计自是与大连地比金贵,求弹丸之地而不可多得的特点有关。建筑方案虽有不得已而为之的缘由,却恰好能给人一种小家碧玉的感觉,同时与美丽的大连城相得益彰。
     进入教学楼,迎门而摆的一架钢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带我们参观的老师说那是供学生们课余时间练琴而设的。拾阶而上,楼道上墙挂的色彩纷呈、内容丰富的壁画再次让我们感叹不已,仅这两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实验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入楼道,摆在楼道口的几盆郁郁葱葱的植物正长的茂盛无比,靠窗的一个大鱼缸里养了很多金鱼,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书架,放了学生们爱读的课外书,旁边还有一张书桌,方便学生们在课间的时候也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此处,让我们流连忘返,想象一下,自由自在的金鱼、枝繁叶茂的植物、引人入胜的书籍、如饥似渴的学生,这是多么美好和谐的一幕啊。
    我们此行最重要的行程安排是听课、评课,当我们踏入教室准备听课的时候,教室的学生人数又让大家艳羡了一把,每个教室的学生人数都不超过四十个,这在咱们当地是想都不敢想的一件事情。教室人少显得宽敞明亮,墙上张贴着学生自己做的画报、窗台上摆放着绿色植物,学生们在各自的座位上作课前准备,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我们所听的几节课都是英语课,两个英语老师风格各有不同,但是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非常的融洽、顺利,老师不是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学生对老师也是落落大方,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会用温柔的眼光盯着学生,轻声细语的纠正,让学生感觉到即使是我回答错了,但是我的回答仍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认可。对于不爱学习不听话的学生,老师会走到他的面前帮他拿出作业本鼓励他开始学习。……有了这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了这样宽松舒适的课堂,即使是英语课这样需要学生大胆表达的课堂,学生们也会把上英语课当成一种享受。
    本次参观学习,给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建设,学校对学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大连试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同样如此,虽然它的校史很短,但是文化建设决不是挂几幅画、种几棵树那么简单,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已经深深的浸润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教职员工的心中。给我的最大感受之二就是师生关系的和谐,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同样体现在课堂外。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不正是和谐的缩影吗?
    本次参观学习,用四个字形容就是“不虚此行”。
 

 

 

返回

上一篇:庆祝高玉宝同志任我校名誉校长十周年活...

下一篇:难忘的军旅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