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表,引起了学生家长、老师及社会其他方面的广泛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哪些规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哪些有效方法?如何把《意见》落到实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定州市开展的"四学"活动展开了调查。
一、"四学"活动的起因
定州市共有20多万名中小学生。进入新世纪,对外开放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信息化速度的加快,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信息平台,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生活方式日渐进入他们幼小的心灵,丰富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这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一些青少年抓紧汲取营养,但是也有一些青少年,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生,由于认知、辨别能力较差,在一些光怪陆离的新鲜事物面前不知所措,表现为沉湎于不健康文化中,不思进取;另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太阳"们在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面前懒散而缺乏刻苦精神。面对这些现象,该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振焦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青少年都是祖国的花朵、未来事业的建设者,没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是不可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的。带着强烈责任心,2000年春节刚过,他就组织召开了几次座谈会,邀请教育专家、社会学者、学生代表等进行交流探讨,研究探索符合现阶段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道德建设规律,并分析病因,查找病源、制定疗法、对症下药。
他们还专门抽调人员,成立了三个课题组,深入到全市中小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入调研,通过和中小学生谈心,和教师、家长聊天,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掌握中小学生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现实状况。最后,把中小学生在道德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快速发展,致使一些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等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充斥了一些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头脑。
二是一些道德领域失范现象给青少年带来了严重影响,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等传统美德在一些人身上难以体现。
三是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家庭的溺爱,首先表现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索取,不珍惜劳动成果,动手能力差;其次表现为缺少追求和信仰,得过且过,刻苦精神差,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心中缺少精神理想和远大抱负;另外还表现为盲目攀比,追求物质享受。
四是重智育,轻德育。一些学校和家庭只顾追求升学率和高分数,在培养学生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缺少学生感兴趣的道德实践活动。
针对以上实际,该市经过认真研究,于2000年5月份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通知,广泛开展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四学"活动。
二 、 "四学"活动的内容
"四学"活动就是以加强和改进广大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从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培养和树立广大中小学生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良好的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主要内容为:
学会做人,就是教育青少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学会求知,就是培养青少年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鼓励、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还要养成勤奋刻苦、求真务实的精神和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进取意识。
学会生活,就是培养青少年学生自立、自理、自强的生活能力和经受挫折、承受艰苦的健全心理和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强身健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诚实正直、乐于助人、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优良品质。
学会创新,就是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独立思考、善于求新求异的探索精神和开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优良品质。
三、"四学"活动的做法和效果
为使"四学"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该市专门成立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振焦任组长,关工委、宣传、教育、文化、团委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步骤和督导检查评比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虚功实做,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持之以恒,确保实效。并把"四学"活动的成效作为年终考核定档的重要依据,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学校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该市把"四学"活动寓于广泛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把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做为开展好"四学"活动的基础和关键。该市在开展"四学"活动中,在全市上下大力开展"修身铸德"工程,教育引导全社会人人讲道德,提高了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营造了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大环境。
该市还通过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达到教育目的。该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每年清明节都组织中小学生到该市教育基地--北疃烈士陵园进行扫墓,聘请当年战斗英雄和惨案幸存者讲述当年革命经历,痛斥日寇暴行。由于活动规模较大,每年都吸引日本友好团代表一行十几人接受教育,并当场谢罪。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刻感受到当年抗日战争的惨烈,激发了大家热爱祖国的激情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幸福生活的信心。
该市"四学"活动的开展,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以德育促进智育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收到了良好效果。近几年来,该市每年大中院校上线达5000多人,升学率连攀新高。全市中小学生的治安刑事案件从2000年前的每年约300多起下降到现在的10起以下,案发率大幅下降。一大批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一大批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好典型,如冰窟救人舍生取义的候志辉烈士、水坑救人英勇献身的花季少年陈冠平等英雄事迹感人肺腑……
四、 "四学"活动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一要针对实际。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针对实际,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既要针对实际、有的放矢,又要开拓创新、选准载体。要找准未成年人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和突破口,层层推进,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课题细化、量化、明确化,确保实效。
二要以人为本。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激发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道德践行变为他们的自觉活动。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一点一滴抓起,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自觉构建青少年自主道德教育框架,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真正入脑入心、取得实效。
三要虚功实做。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现状,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扎实效果。要加强和改进学校考核评价机制,把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从单纯的考分中解脱出来,德育、智育并举,把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要加强道德建设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积极主动地为未成年人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四要齐抓共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单靠学校推动是不够的,必须齐心协力,形成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发挥好宣传、媒体、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同时让学校、家庭、机关、企业都成为教育场所,共同来营造一个重视、关心、爱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环境,争取使网络覆盖社会的各个角落,采取教育引导和多办实事等方法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要净化环境,加强对网络、音像、图书、广播等传播媒体的监管,人人行动起来,净化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社会大氛围。
五要常抓不懈。抓好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繁重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定州市开展"四学"活动,几年如一日,扎实开展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只要各级各部门,社会、家庭、学校一起动手,高度重视,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常抓不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实做好,祖国的花朵就会更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