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传真

教育传真

重点高中理应画上句号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4-11-23 09:12:00

“重点高中”理应画上句号 


  伴随上海市民近半个世纪的“重点高中”称谓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今后,“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这一称谓将会全面代替原有的“市重点”与“区重点”的叫法。据悉,首批49所申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已有28所通过总结性评审,并将在网上公示,接受市民评议。

  “重点高中”,不仅上海有,全国皆有,流传至今足有几十年的历史。从省重点、市重点一直到县重点乃至镇重点,无形当中给各个学校画上了不平等的地位线。所谓“重点高中”,实际就是当地政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建设的中学的称谓,强调的是其教育资源的优势。对“重点高中”自身来说,这种优势由于缺少“后顾之忧”,并不一定能成为动力;相反,却很可能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累赘。对其他非重点高中来说,这更是一种起点上的不公。

  “重点高中”往往都是能上不能下的,类似于“终身制”。这很不利于中学之间展开合理公平的竞争。而且,“重点高中”的面一直很有限,因为有定额限制,并不能做到对该奖励的学校都奖励,不能把“称谓”激励先进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仅如此,“重点高中”的评选,过于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了教学以及管理改革等“软件”建设。然而,“硬件”总是与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成正比,只有“软件”才真正是学校努力的结果,也最能反映问题。蔡元培说,大学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我想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中学。

  尤为重要的是,“重点中学”的官方意味太浓,换句话说,“重点中学”更多的只是政府眼中的“重点”。这种“自上而下”式的评选,使得学校失去了改革和创新的勇气,教育文件成了它们教学实践的唯一指导。然而,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社会公众才是最好的裁判。

  但凡“重点”其实总意味着垄断,垄断是一种“癌症”,打破垄断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这个意义上,“重点高中”理应被画上句号。“重点高中”是到了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上海市教育部门正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返回

上一篇:无厘头的另类语文是对经典的亵渎

下一篇:体育特长生明年高招重大调整:一级运动员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