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教育传真

教育传真

均衡教育发展 北京裁剪“贴身”办学标准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5-05-26 08:47:00

均衡教育发展 北京裁剪“贴身”办学标准 
 

   三年磨一剑,《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已进入最后的打磨阶段。“新标准正在审批、颁布中,具体出台时间尚未确定。”5月23日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线联平告诉记者。但他确认,新标准不久即将出台。
  标准是否“封顶”?一些身着“豪华装”的学校在担心;完成达标是否要启动更广泛的学校合并?有薄弱校担心丢了身份才能穿上“新衣”。北京市南顶中学校长徐朝晖想得更远:“随着生源萎缩,达标之后会不会导致教育资源过剩甚至闲置呢?”
  很多学校都表示,他们期盼“贴身”的办学标准赶快出台!
  启动教育“集体致富”

  说起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标准,不得不提到王晋堂。王晋堂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一中原校长,为了新标准的诞生,他曾三次“上书”:1999年在《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法》的提案中重点建议制定新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2003年在《均衡教育资源抑制择校》的提案中强调办都符合标准的学校;2005年直接提交《关于尽快推出〈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的建议》的提案。
  “目前在用的标准是1988年制定的,17年过去了,北京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今天的话说,办学标准必须与时俱进。”5月20日,王晋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北京已经具备让百分之百的孩子上合“格”学校的实力。他指出,“格”就是即将出台的新标准。
  之所以连续追加提案,王晋堂说他太着急了:“经济在腾飞,新建小区不断拔地而起,受经济利益驱动,开发商不可能自觉地建立合格的配套学校。”他不能眼巴巴地看着有人套用1988年那套过时的“标准”,造成事实上对教育利益的侵犯。
  王晋堂另一层用心是,希望标准出台后,可以为政府办教育再加把劲:“按照传统的考核模式,政府要出政绩往往注重培养典型,现在则可以用达标率来给政府办学打分。”
  “要完成达标,政府必须从锦上添花走向雪中送炭,这就矫正、拉平了教育资源的分布,减缓了择校的冲突,从而真正构建起和谐教育。”王晋堂对标准的最终期望值着落在其治本的功效上。

  “两极”发生“碰撞”

  线联平向记者证实,出台新标准的重要意图就是为了均衡教育发展。但对于这个美好意愿能否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记者调查发现,在北京学校的“两极”间存在碰撞。
5月12日,在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办公厅就新标准组织的座谈会上,北京市教文卫体委员会有人提出希望新标准“封顶”,否则校际间的差距无法缩小。对于这种呼声,出席该座谈会的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教学主任陈凤伟早有耳闻。她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赛跑中,裁判不能为了让大家齐头并进而让前面的停下来等。”陈凤伟介绍,史家胡同小学在1999年实行班班多媒体教学时,外界就有人指责“奢侈”,可如今早已证明,这是最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

  “当丧失了维持运转的成本后,能让学校把设备封存起来吗?”陈凤伟问。她告诉记者,为了在均衡发展的潮流中照顾和谐,学校已经有意识地取消了一些超前计划,而且也在多途径地接济一些薄弱校,但她认为不能用标准来打击一些学校探索、冲刺的积极性。
  徐朝晖也出席了座谈会。5月21日记者登门拜访时,他手头拿着一份新标准的草案,这份草案他已经琢磨了一年多时间。对于标准与教育均衡化,徐朝晖认为应该系统地认识:“薄弱校弱在哪?无非是硬件建设、师资力量与生源质量,而三者是一个闭合的圆圈。”他分析,硬件条件是吸引师资、生源的要件之一,师资带动生源产生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促进硬件建设、稳定师资与生源。
  “因此,改变校际间的距离最终需要改变学校的经济状况。”徐朝晖认为一些好的学校在招生时是买方市场,手头活,如果不加以抑制,均衡发展的道路将相当漫长。“但老百姓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天经地义,教师人往高处走也是人之常情。”徐朝晖告诉记者,有些薄弱校的教师谈到其工作单位时羞于启齿。但他还是希望新标准能融入“西部概念”,给予薄弱校挑选师资的优先权。徐朝晖的理由在于,新标准如果真正落实,都是合格的学校了,能为师资重新“洗牌”提供契机。

[NextPage]


  王晋堂也告诉记者,新标准在软件考核中,应该树立“人民教师”的观念:“教师不是哪一所学校的,至少现在可以按照区县调配教师。”

  几多期待与忧虑

  南顶中学地处北京市西南部三环以南、四环以北的一个狭长带内,与另一所学校承担着该区域的初中教育,生源半径达到2公里。徐朝晖是2003年出任该校校长的,近3年来,随着布局调整与薄弱校改造,北京市、丰台区两级政府已经给该校注入了350多万元资金。徐朝晖参照手头的标准草案把钢用在刀刃上,他认为目前学校除个别硬件外,基本达到标准的最低线。
但南顶中学2003年就已经建成的校园网,由于电信部门的光纤缺席,至今无法与外界接壤。另外,徐朝晖了解到,今年北京市的初中毕业生大约是15万人,3年之后将锐减至10万人左右。而南顶中学目前在岗教师有66人,按照新标准每班不超过40名学生来配额教师,师资已经超标。“我曾尝试过真正实行教师聘任制,却没有成功,因为配套的人事制度没有跟上来,让老师落聘行不通。”生源枯竭后,过剩的教师怎么安排?学校会不会被合并?对新标准出台后可能引发的问题,徐朝晖现在还找不到答案。
  为“家事”忧心的同时,徐朝晖还在考虑“国事”:“几年后学生少了,是不是会有一些教育资源浪费呢?比如新标准要求人手一台电脑。”
  线联平曾收集过各方面关于新标准的议论,他告诉记者,北京市教委用了3年时间,做了充分的权衡、考虑:“目前北京市超过标准每一个条款的学校微乎其微。譬如城区许多学校,包括一些好的学校,用地紧张是一个共性问题,而这却恰恰又是许多郊区农村学校的优势所在。”线联平说,将“小土豆”学校合并的确是完成达标的一种方式,但合并决不应是简单的“拼盘”,而应是一种合理的资源整合,明确划分出各校区的教学、实验和学生活动等功能区。他指出达标将依靠对基础薄弱区县、学校和困难群体的政策倾斜来完成。
  至于生源萎缩后可能出现教育资源富余,线联平称,北京市教委经过周密、细致地调研,新标准将全都考虑到这些问题。“教育的历史性欠债太多,今后将推行全面素质教育,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新标准下的现实条件与未来需求是吻合的!”他说。
   “新标准贴身之外,更注重贴心!”线联平说。
 

返回

上一篇:中考猜题辅导公开做广告对学生有害无益

下一篇:高考无需“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