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次"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在沪启动
1月9日,上海市闸北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内首次对青少年、家长、教师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进行基本的媒介素养知识普及。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和反应的能力。具体说来,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公民,必须能够主动获取信息,正确理解信息,批判地思考信息,让信息为己所用。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超表示,在信息的海洋中,如何去认识、识别、取舍、利用、反馈和生产媒介信息成为必备的社会素养。尤其是青少年更需要这种媒介素养,因为他们缺乏成熟的认知能力,在海量信息前容易成为信息的奴隶,从而惰化自己思辨和梳理的能力;面对色情、暴力等负面消极的东西,容易被导入误区,受到腐化,影响身心健康。“媒体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学习者正确地读懂媒体,正确地使用媒体。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凯介绍,上海市闸北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属首创,为期两年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培训、实践和调研三大内容:培训是在学校、社区对青少年、家长、教师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进行基本的媒介素养知识普及;实践是围绕主题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公众媒介素养意识、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参与和支持;调研是对公众实际的媒介素养状况进行调查。
据悉,寒假将至,为比较和思考传媒对生活的实际影响,告别网络或电视一周的生活实验———“离网离视体验周”活动也在网上紧锣密鼓地招募青少年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