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0日讯(记者 翟帆 赵秀红)国务委员陈至立今天下午参加了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教育组的联组讨论。讨论中,委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万钢委员在发言中阐述了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黄润秋委员提出要从立法的角度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分担,裘锡圭委员建议把传统文化中关于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内容及早教授给青少年,张俐娜委员希望高校能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图登克珠委员对加快藏文信息技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提出建议,丁伟岳委员提出必须加强科技与教育管理的科学性,贺美英委员建议要改进高校评估办法,蔡克勤委员强调教育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王沛清委员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读书难、读书贵”现象的成因,邵国培委员建议设立“高等教育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工程,魏权龄委员提出要落实《教师法》中关于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规定,周国治委员对将我国由“钢铁大国”变为“钢铁强国”提出自己的建议。
陈至立对委员们的发言表示赞同。她说,长期以来,政协委员们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改进我们的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陈至立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过去一年来,重点加强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多亿元,对国家重点贫困县170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为中西部地区1700多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许多辍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此外,过去一年,我国职业教育也得到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从今年起,我国将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相信这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陈至立说,通过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为“十一五”及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教育领域也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需要很好分析和总结,如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尚未完全落实,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各级各类教育不够协调,教师队伍建设还需加强,素质教育需要大力推进等。希望教育界的政协委员们继续发扬热爱教育、关心教育的传统,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教育部部长周济等参加了今天的联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