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真
扎实推进青少年学生荣辱观教育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6-04-28 08:15:0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得到了全社会的衷心拥护。短短一个多月来,全国各行各业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郁氛围正在形成。教育系统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并不断引向深入。
教育系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引导和教育好青少年学生。我们要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大意义;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到,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我们教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一个人只有知荣辱、懂羞耻,才能在行为上做到有选择、有取舍。但人的荣辱羞耻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各方面影响和教育逐步形成的。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他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在校的青少年,在今后几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中将担当主力军的作用。因此,不仅要让广大青少年掌握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这就迫切要求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原则,大力开展青少年荣辱观教育。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对外开放的环境,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严峻挑战,也使有些青少年是非混淆,善恶颠倒。这就迫切地需要我们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了当代青少年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他们的成长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是切实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大事。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连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都分辨不清,就不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合格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和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
这些年来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扎实推进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要集成各种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的有效途径,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力量,形成有利于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持续发展的载体、动力和机制。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要针对大、中、小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认识水平结合起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要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明荣知耻,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青少年学生荣辱观教育时空,拓展青少年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领域,牢牢把握青少年学生网上荣辱观教育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手段。
——努力拓展社会实践。明荣知耻,重在实践。青少年学生只有经历了亲身的实践和体验后,认识才能更深刻,行为才能更自觉。要在青少年学生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和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发挥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少先队和学生会组织以及学生社团班集体中的学生骨干的作用,并通过他们,引导广大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培养荣辱意识。
——重视榜样和典型示范的作用。榜样和典型对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具有巨大示范作用。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大力宣传和表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
——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肩负起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职责。同时学校还要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强大合力。
近一个时期,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涌现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最近,北京市在高校开展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寻找身边的榜样”主题教育活动,就是形成长效机制的有益创新。要学习借鉴这些好的经验,进一步在创新学习载体和实践形式上下工夫,在制定完善学习实践的制度体系上下工夫,在推进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干部、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育人先育己,为学生作出表率。通过不懈努力,让“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在校园蔚然成风,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扎根。
- 返回
-
上一篇:教育部紧急部署雨季学校安全工作
下一篇:网站为文明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