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园地>教研空间>教学天地

教学天地

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4-03-19 14:54:00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品格,把他们造就成创造型人才,是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理应树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路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讨论法  比较法  质疑法   想象法
  冷静地反思近几年语文教改中的“创造性思维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作文训练是“沸点”,现代文阅读是“热点”,而文言文教学则是热潮中的“冷点”。 相比较而言,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更喜欢施行“权威性教学”,教师独霸讲台,用一种“字字落实,句句过关”的方法,满堂串,满堂灌,刻板的逼着学生按同一个方向,用同一种方法,去求得同一个结果。这就造成学生习惯于师云亦云,迷信书本,顺从资料,从不自己考虑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一、用讨论法磨砺创造性思维:
“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锐利。”(培根)在教师指导下,抓住容易引起意见分歧的地方设计问题,有机的诱导学生主动出击,阐述自己的观点,广泛的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维信息交流,磨砺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我在教《愚公移山》时,曾提出了“愚公笨不笨”的问题,让学生分为“笨派”与“不笨派”进行讨论。“笨派”学生觉得:“按常理分析,愚公面临的困难(山高且大、人少且老弱、工具落后)无法克服,他提出的两个理由(子孙无穷匮、山不加增)也不能成立——一家一户子孙是可能穷匮的,山本身也可能增高,而实际上天帝又不存在,明知不能成功,却偏要去做,这不是太傻了吗?”“不笨派”学生则认为:作者赞扬愚公,实际上是赞扬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愚公藐视困难,挖山不止,正是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体现了“人定胜天”的思想。这种“愚公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因此愚公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一位真正的“智者”。通过讨论,把学生由“常规思维”一步步引向审美思维,从而把握了寓言的美学特征:通过一个虚拟的生活故事来表意明理;同时也把握了《愚公移山》的哲理内蕴:无微不积,无大不亏,积小可以成大,亏多可以至少。
  二、用比较法训练创造性思维: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 学会比较,善于从矛盾中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比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材料中进行比较,寻求正确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获得可靠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在比较过程中,逐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课文的深刻含义很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倘若一点点剖析给学生听,又剥夺了学生动脑的机会,达不到培养思维的目的。如果树立起一个参照物与之作比较,那就会立刻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甚至不教而自通。
  例如《出师表》,大多数学生只理解了表现文字的一层,即诸葛亮抒发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表达感恩图报、担当大任的心情。其实,此“表”还有更隐秘、更深刻的含义。如何让学生理解语言以外的深意呢?于是,我采用对比方法,来激发学生思维。我对学生说:“诸葛亮会打仗,还会写文章呢。你们看,这篇《出师表》里就隐藏着另一篇《出现表》。”学生一听,便来了精神。于是我就说:“刘禅对诸葛亮的身世很清楚,诸葛亮干吗在‘表’里啰嗦,实在是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学生说:“不是,这里也藏着另外一层意思。即当年你父亲三顾茅庐、枉驾求贤,连我这个只想苟全性命的农夫也甘心为他奔走效劳,你千万不能忘了‘亲贤远佞’这个安国定邦的根本呀,不能失去你父亲那机关报胸怀和品格呀!”我肯定说:“对,这才是诸葛亮要说的真话,但对阿斗就不能这么直来直去。”通过曲、直两层意思的对比,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
  三、用质疑法促进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清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张载也说:“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解除疑难。对学生的提问,如果有独到见解,教师要热情鼓励;对教师的解答,如果学生有不同看法,也应允许学生保留,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有些问题,可以求同存异,不必强求学生一定接受教师的结论。
  我在教《石壕吏》时,学生就敢于对课文内容质疑:石壕酷吏连老妪都不放过,为何不抓杜甫?这一问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点头称是。我抓住这一契机,对提出疑问的同学进行表扬,接着又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怎样区别身份。就这样,通过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点拨学生解疑辨难,培养了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用想象法拓展创造性思维:
  想象是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灵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要求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创造性地、独立地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广阔无垠的思维天地遨游。
  如教完《愚公移山》后,引导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据说天帝虽然并没有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但愚公他们却真的铲锄了险峻的太行、王屋二座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是谁帮的忙?问题一出,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浮想联翩的境界之中,各式各样的异想天开的情节都设计出来了;愚公的子子孙孙团结奋斗了几辈子,终于挖出了一条通道;智叟受到感动,承认了讽刺阻拦愚公挖山的错误,率领全家老小,动员全村上下,投入挖山的大潮之中。一些情节曲折、结局新奇的想法是始料未及的,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中可以看出创造想象力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在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里,作者都留有让读者展开想象进行再创造的空间。这些空间正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着力之处。让学生填充这些空间,常常能获得思维训练的高效益。
  总之,学生有无限的创造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信任学生,适时、适度地给学生创新性思维铺路搭桥,不断开辟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学生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在语文世界自由翱翔。

参考书目:
[1]《实用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大系》编委会编著:《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丁尔荣著:《创造能力培养与训练》,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钱威、徐越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返回

上一篇:四十中学教育科研核心构成和课题立项统计

下一篇:鱼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