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三节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
备课教师 | 张宇佳 |
课时 | 1课时 |
教 学 目 标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有关长江的文字、图片资料,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概况。 3.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探究长江的开发利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及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
主 问 题 | 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突出水文特征,说出具体的开发利用方向或需要防治的主要问题及具体措施。 |
教具学具 | PPT课件,长江流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等。 |
教 学 过 程 |
出示学习目标 | 1.指图说明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注入的海洋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2.理解长江开发的意义和利用情况。 3.了解长江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授 课 过 程 | 新课引入:播放《长江之歌》,同时播放长江的相关图片。 每每听到这首深情的赞歌,我的心都如同长江水一样汹涌澎湃。长江与黄河一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这节课我们就跟随《长江之歌》的旋律,行走长江,做一次科学考察之旅。 | 聆听,欣赏,融入。 | 引起学生兴趣关注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
第一乐章 长江万里行 在出发前,我们举办了科考队选拔赛。有四所大学进入了决赛:清华、北大、哈佛、剑桥。现在请每两列最右侧的同学告诉大家,你们想代表哪所大学参赛? 记清楚自己所代表的团队,我们来看第一个任务:结合“长江流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一会我们请同学来指图展示,开始! | 独立完成后,每个代表团派代表来指图展示: 清华大学组:描出长江的干流,观察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干流的形状。 北京大学组:指图说出长江主要的支流、湖泊。 哈佛大学组:说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剑桥大学组:指图说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讲解表达能力,通过讲解也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
第二乐章 长江探宝 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假如你是一个水利专家,你将如何开发长江? 请结合“长江干流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分河段分析长江的开发价值并说明原因。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教师巡视,小组有问题时引导点拨。 上游落差大,有巨大的水能资源;中下游落差不大,是不是就没有开发价值了呢? |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地形崎岖,峡谷中多,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适宜建水电站; 中下游流经我国第三阶梯,地势平缓,江阔水深,水流平稳,航运条件优越,可开发航运价值。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发散思维,开动脑筋。 |
第三乐章 群英献策 长江有巨大的水能资源和优越的航运条件,那长江是不是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呢? 专家们对长江的忧患进行了会诊,结果如下: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向下流,到中下游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大量淤积,造成河水水位抬升,如果遇到较大降水,又易引发洪涝灾害。长江也存在着河水污染问题。 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针对各河段存在的问题,说出治理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兴利除弊,国家对长江进行了综合治理,重点治理了滩多急流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观看“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视频。 | 上游,水土流失,可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草; 中下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退耕还湖,修建水库,裁弯取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入海口,河水污染,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加强监管力度。 | 与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 |
当堂检测:砸金蛋 挑选你中意的金蛋,并回答问题, 如果回答正确,则加相应的分数。 | 学生们积极抢答。 | 本环节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
小 结 | 用知识结构图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提问相关知识点。落脚点在“人与环境协调发展,人地和谐”。 用长江相关知识填词的歌曲《青春修炼手册伴奏》,结束本次科学考察之旅。 | 畅所欲言,积极谈收获、总结 可以跟着一起唱。 | 突出重点,整理思路 |
板书设计 |
 |
课后反思 |
1、用歌曲《长江之歌》引入课题,营造了一种欢快的学习气氛,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利用图片、视频等课程资源,为学生推理分析创设了情景,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学生活动由简到难,课堂环节设计较合理。 3、用积分制贯穿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教高。 不足:课堂各环节衔接可以设计得更自然流畅一些;班级靠后学生参与度还不够,课堂气氛略微欠缺;处理好教学内容多与学生参与程度方面之间的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在总结环节,让学生自己画“结构图”,学生谈收获,不要老师直接说出来。注意同步板书和课堂的生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课程改革理念,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