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县是一个战略位置险要,拥有悠久历史的县城,在平山的沟沟坎坎里充斥着革命的勇士和光辉的历史,从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到抗战时期的平山团,平山人民用自己的献血和生命,谱写了“悲歌慷慨、忠诚勇敢、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壮丽篇章。
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国人民眼看国民党的部队纷纷败退,日寇横行,人们都盼望着能有一支自己的武装部队来保卫家园。1937年秋,八路军东渡黄河,王震带领120师359旅战地工作团到平山扩军征兵,平山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仅1个月零3天,就有1500人正式编入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由于都是平山子弟,所以人称“平山团”。这支部队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被聂荣臻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我们现在都称人民解放军为“子弟兵”,这三个字的由来,就是随着平山团的嘉奖而家喻户晓的。
1939年5月,平山团与717团一起取得了著名的“上下细腰涧战斗”大捷,全歼日军常冈旅团1500余人。在这次战斗中,战士王家川与敌人顽强搏斗,在连续打死8个敌人后壮烈牺牲。在全家的支持下,弟弟王三子步行几百里山路找到平山团团部,要求接过哥哥的枪继续战斗,并顶替哥哥的名字仍叫“王家川”,王氏兄弟的事迹感人至深,团部当即答应了他的要求。后来,《抗敌报》特别发表了王家兄弟前赴后继,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通讯《王家川没有死》。
忠者,赤诚无私,尽心竭力于职责为忠也。在那个革命的年代,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精忠报国舍生取义,忠于革命忠于党的英雄儿女,为了革命的胜利奋勇向前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而忠诚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该永远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
点评:通过这篇文章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忠,忠诚、忠良、忠真。忠的核心是“真”,忠诚不讲条件,忠诚不讲回报,忠诚是一种责任,忠诚是一种操守。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舍身取义”等壮举,无不构成一幅幅扣人心弦的壮丽画面。“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是近代我国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所说,他还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要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弘扬中华美德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