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29 15:24:00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数学组   张晓娴
    摘 要: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作业布置的五个要点和作业批改的三种方法。
    关键词: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作业;布置;批改
    当前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前提下,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为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
    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组织好学生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 教师应重视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改革。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有关作业布置与作业批改的几点体会。 
    一、作业的布置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目的性
    即布置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而言之,就是作业要练习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教师布置作业应侧重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不能过难过繁,否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知识点,宜布置一些开放性或综合性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又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
    2、适宜性
    即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中下等生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作业练习训练是不可能全面和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更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要给他们充分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和探索中提高。当然要处理好它与“题海战术”的关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侧重于在解决基础题快而准的基础上,提倡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3、针对性
    即作业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布置的作业如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太难或太深,学生不会做,势必影响他们的兴趣和情绪,挫伤自信心。因而有针对性分层次留作业是可行的。
    4、趣味性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阅读理解题、探索题、开放题等经常变换,互相穿插或“一题多变”,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何乐而不为呢?
    5、差异性
    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老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成两组或三组,分类布置作业。即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留基础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课外题或思考题。同时可在布置作业时,布置适量选做题。这种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必各有所得。
    二、作业的批改: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不当,就会造成学生对作业的轻视。如作业布置过多,作业内容乏味,教师批改不及时等都会给学生作业造成消极影响。而作业的全批全改更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因而学生主动思考,查漏补缺,深入探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2、教师花费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一个数学教师每天至少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改作业,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如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等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教学改革很难付诸实施。
    3、 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究其原因是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关系,教师批改作业常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划出错误,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部分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因此,作业的全批全改不仅使教师很辛苦,也束缚了教改的手脚,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数学作业批改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当堂批改作业  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平时小测  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课代表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及时讲解。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批改,让每个学生在批改中得到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3、教师抽查和面批  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奠宙,马岷兴.  建设更好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3)
    2、刘兼.谈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内参) 2001
    3、教学改革手册——使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