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让你更快乐
语文组 杜 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弹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
我也曾经迷惘过,以前,我对学生的个性、优点并不留心,但对他们的违纪行为却特别敏感,如此我找到的是当警察的感觉。以前,我采用磨的战术,自己经常加班加点,也迫使学生加班加点,如此我找到的是当技术工人的感觉。以前,我极力把辛苦喝到肚子里的墨水倒给学生,却发现学生总是热情不高,如此我找到的是当教书匠的感觉。看到学生在日记中以我的口吻给我作的评价,我真是哭笑不得:动不动就批评,因为你爱我;讽刺挖苦,因为你爱我;各种惩罚,因为你爱我;将我赶出教室,因为你爱我;爱就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砸得我喘不过起来。看到这些我很茫然,辛辛苦苦的我,为什么总和不上学生这根弦?
经过一番思考,我结合一定的理论在班内实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几个月下来,感觉还是有些收获的,现将主要活动向在座的领导及同仁教师们汇报一下,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理论:(一)增长知识,和上调子
粒沙见世界,滴水见太阳。学生对老师的看似不经意的评价,却给我敲响了警钟,我的教育观念已经落后了。泰戈尔有句极富哲理的话:“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于完善。”作为班主任,要做使“鹅卵石日臻完善”的水,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学生,驾着学生自然心态支配下的人格之船,撑着充满爱意的教育之橹,来和上学生的调子。我要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从人性化的角度更多的充实自己的头脑。因此,在今年我着重阅读了周弘所著的赏识教育系列丛书,以期通过理论学习来真正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把人的世界还给学生。
实践: (二)初二下半学期到初三上半学期,是学生各方面变化都比较大的时期。这些刚入学时踌躇满志的天之骄子,经过两年多的学习,随着学业的繁重和学习难度的增加,一个个都变成了霜打的茄子,再也没了往日的风采。很多学生开始问自己“我,能行吗?”面对学生逐渐失去的自信,面对他们烦躁不安的心情,面对他们所面临的种种压力,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1、享受眼泪
一次上完课后,不知谁在我的语文书中夹了一封信,信是一位中等学生写来的。大意是说他在初二时已经做好了准备,初三生活再苦再累他也要好好努力,可是初三开学仅一个月,他就感觉坚持不住了,成绩并没他想象的那样慢慢进步,自己真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然后放弃令他心痛的学习。无独有偶,几天后,在我的课上,当师生之间起立坐下的礼貌程序进行完后,我发现讲台上有一封装帧精美的信,写着“杜老师亲启”,回去拆开一看,是一封想换座位的信。大意是,自己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感觉还是很吃力,进步不大,可自己的同桌简直就是“太空垃圾”(不知学生为何会有这种评价),总是对自己说“我们真倒霉呀,”“你不觉得累吗”“初三的生活真是痛苦”等等,他的这些言语实在是烦人。恳请老师考虑换个“心理健康”的同学做同桌。看到这些问题,我觉得给学生进行一下心里疏导十分必要。面对困难与失败,许多学生叹息说学习生活太苦了,我给他们设了一个通俗的比喻:苦难就像树开叉的原理,树在成长过程中第一个叉开的最大,就像母亲在孕育生命,孩子诞生的那一瞬间,就像种子破土钻出地面的那一刻,痛苦是最大的,却产生新的生命,开过一个叉后,树上的叉会越开越多,树叉会越来越小,那么后面的苦难也就会越来越小了。你们现在的苦难对于生命成熟也许是一个小叉,如果你平静的接受它,生命会不断开叉,变得枝繁叶茂,反之,如果你不成长,你永远就那么几根叉。“流出眼泪是幸福的”,体验苦难是进步的表现,所以要让学生“享受眼泪”,“享受痛苦”,让他们理解每战胜一步苦难,人就会成熟一分的道理。而且要他们记一句话日记“今天我感到____事情是苦难”,然后再回味一下,看看思考后有何收获。
2、可爱的缺点,未来的优点
初三生活一步步向学生走来,一些对初三的恐惧的字眼也一声声冲进我的耳鼓,记得在初三第一次班会上,我让学生们形容一下初三生活的滋味,大部分学生都说:黑色初三,魔鬼地域,苦咖啡……总之他们面对初三的态度是战战兢兢,不敢向前迈步。一天课间,一个中等学生愁眉苦脸的独自在座位上叹气。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自己的现状是一塌糊涂,“你以前不是挺自信的吗?”“自信?老师你说我还有优点吗?”他惊讶的说。“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老师,像我这样想法的人不是我一个吧。家庭学校,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唠叨,我已经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原来学生的感觉是这样的。我们常常放大学生的缺点,导致学生也总是关注自己的缺点,而且那么多的父母和老师不能容忍孩子的缺点,那么多的孩子也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于是便有了好孩子太累,坏孩子太罪,便有了悲观的思维方式。一个人,如果不能包容自己的缺点,便会厌恶它,这种厌恶的情感,固然可以促使人改正缺点,但厌恶的情感更会消解人内心的力量,让人觉得不快乐,缺点因一时无法扭转而更加厌恶,甚至会使人丧失斗志。与其这样,还不如接纳自己的缺点,把它看成可爱的缺点,也学会将它变成未来的优点,那时心里充满了希望,充满自信,人生的步伐才会越走越快,越走越稳。所以我提出了“可爱的缺点,未来的优点”,将学生的缺点看成是可爱的,相信他们现在没有的优点,但肯定有未来的优点。如此在班级中尝试,“说说我缺点的可爱之处”,“改正今天的缺点,未来的我会成就什么”,让每个学生快乐起来,大家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感觉有缺点还是可爱的。同时我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还送给他们一首小诗:
如果你喜欢伟岸,那就做一棵大树;
如果你喜欢纤小,那就做一株小草;
如果你喜欢五彩缤纷,那就做一朵鲜花;
如果你喜欢奔腾不息,那就做一条大江;
如果你喜欢轻声细语,那就做一条小溪;
重要的是,你就是你,自信的你。
3、愿自己的眼中不再有后进生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对这类人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总是让老师们最挠头的,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平时投入的精力要比一般学生多得多,可效果并不太明显。老师们往往对他们投入几倍的关心,但我却发现这种过多的关注学生其实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压力。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也是通过一件事而感悟出来的。
那是期中考试后的一天,一位学生告诉我本次考试中有一些学生不够老实,还给我列出了他们的名单。对于这个问题,我很恼火,第二天在班上宣布:这些人必须给我一个交待,否则……后面的话我没有说,但大家都知道我的话意味着什么。又过了一天,我收到了几位学生的字条,都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一幅无辜的样子。这几位学生全是学习不好的,一边看着字条,我一边在思考:我觉得平时对他们很关心了呀,处处想着他们,处处优待他们,可是结果却是这样,我真的感到既气愤又懊恼。难道他们真是捂不热的石头?看着看着,一位学生的信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您是否记得在初一的一次班会上,你把咱们班比作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树上的一片树叶。可是老师您注意到没有,随便找到一颗看起来树干很健康的大树,它的叶子并不一定都是个个绿得发亮,春意盎然,总有一些因得不到充足的阳光、水分或被虫子侵害了的叶子,我就是所说的后者中的一片叶子……”
看到这里,我对自己平时对这位学生的关心程度作了回忆,因为他很敏感,因为他很个性,我对他的关心很多,课间嘘寒问暖,学习上开些小灶,对他的错误也采取宽大处理,同学们羡慕他,有的同学甚至半开玩笑说宁愿自己也变成差生,来接受老师对自己这样的待遇。他也很用功,也曾一次次发誓,一定在初三这次考试中有好成绩,可他却想作弊,虽然动作不大,但还是被眼尖的同学看到了。事后想想,这里面也有我的过错,过多的关心,其实并不是给他正常的阳光与水分,这样作的结果,导致这片叶子并不能自然、健康的成长。太多的水分只能使植物的根部烂掉,太多的阳光只能将树叶炙晒而死。他们只需要像其它同学一样平等的接受老师的博爱,过多的关注只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个特殊人。
由此我又想起了一件事。自己有一次出去听课,需要临时安排一位老时代我几天课,回来后我询问她班内的情况,她说:你们班并不像你所说的后进生林立呀,(因为总在一起,大家对各班的头疼人物都了如指掌)他接着说“我和他们相处了几天,怎么没发现那些学生的劣迹呢?”而且她说每位学生都很配合,她感觉和学生相处得非常融洽。我苦笑着摇摇头说“因为你不了解他们,你不知道谁好谁坏,所以心里没底,自然也就没感觉了”。事后思考,这位老师的结论提醒了我,代课的她少了些急功近利,少了些浮躁心理,抛开了应试的束缚,也就能够平等的对待学生。而我做惯了班主任,思维形成了定势,对学生有了固定的看法,做法中难免会带出优劣的不同待遇,而所谓的后进生,他们也只是想求的老师对他们和其它学生一样的待遇,并不希望有过多的特殊待遇呀。因此,我提醒自己,让自己的眼中不再有后进生,这样,每个学生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成长。
“爱学生”是一个闪光的教育理念,但“爱孩子,连母鸡也会”。爱要讲究水平,讲究方法,讲究艺术。赏识每一位学生,赏识他的优点,更要赏识他的缺点,多些宽容,多些包容,多些平等尊重,在这条教育之路上,我永远是个新兵,我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自己,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才华,做一位学生真正喜爱的好教师。
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