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初一新生适应性的研究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30 16:12:00

初一新生适应性的研究
                                                       ————副校长莫中勤在河北省心理年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就初一新生的适应性问题谈一点做法。
    一、意义:
    学生成功地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可以使学生迅速融入班集体,发展交往能力;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自信心;磨练意志,塑造健康人格。
    从学校心理教育的实际来看,德育与心理教育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德育注重规范人的外部行为,心理教育注重探讨人的心理问题;德育强调统一社会要求,心理教育则以个体差异为前提;•德育强调认识社会、学习榜样,心理教育主要是认识自己,适应环境,发挥潜能;德育注重灌输,心理教育强调服务。心理教育与德育都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因此,心理教育必须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
    二、内容与方法:
    初一新生的适应,我校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尝试:
    1、班级管理的阶梯式发展:针对行为规范的要求,从基础到严格,走班级管理的阶梯式发展道路。 
    2、学习动机的培养:运用各种各样、活泼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行为的阶梯式发展:
    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按照贺主任倡导的心理教育班本位模式,我校实施班级管理的阶梯式发展:
    今年6月,按照市教委的统一部署,我校在39中招生。翻看《小学生手册》时,看到上面有许多“B”,我劝家长:“我校的新初一大多用实验教材,你的孩子学习怕跟不上,不要报名了。”家长着急的说:“我知道我的孩子考不上一中,但是四十中校风好,把孩子交给你们家长放心。两个月以来我就开始在各中学门口观察,你们学校是最好的。实话告诉你今天我怕排不上队,凌晨三点就来排队,还排到第五名。你们说什么也要收下我的孩子。”晚上把这件事告诉夏校长,夏校长说:“排到前五名的我们都要,家长的支持就是学校最大的财富。”正如家长所说:四十中管理严格,校风好成绩优,使全市有名的热点学校。
    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一贯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与人合作、与环境协调共处的意识和习惯。古印度谚语说: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从为学生一生负责的高度看,就应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做起。
    我校对学生的发型、着装、骑乘车都有严格规定。例如:提倡骑旧车。学生不得乘出租车或让家长用小车接送上下学。遇有特殊情况,学生必须距校门口100米以外下车。
    12月3日远在上海参加全国校长高级培训班的夏校长给我打电话,询问一个学生小车接送的事情。前两天,这位同学生病,看病后打的回来,一直开到校门口,学生不下车,家长硬是拉着孩子下了车,值周干部当即记下姓名,扣了班里的成绩。班主任严肃批评学生,家长感到非常不理解,申辩说:“乘骑规定是签了字,也摆在写字台上,好多时候这些东西也就是说说而已,难道你们学校哪一项规定都这么严格执行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制度定了就要落实,没有人可以例外。“求真务实”是四十种的工作作风。
    为什么这样严格要求?初一9班学生进行调查:全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家长可以开车来送学生上下学,停放在路边,大约可以把学校门口左右100米之内的非机动车道全部占满,如果真是这样阻塞交通,不仅别人不方便,自己也很不方便;再者,学生应当明白自己的身份,学会做普通人,走进四十种,要学会做普通学生和普通家长。做自强自立的人,而不是依附于父母的人。
    1、规范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制定新生的一日常规自评表:
    每一年新生入学之初,往往出现上课没精神、学习没基础、身体素质不良、第一次升旗短短几分钟都坚持不下来,总有几个学生因体力不支而晕倒。深入寻找原因,发现在入学之前,家长往往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假期生活很随意:从内容到时间安排都相当不合理,不论学习上还是心理上或身体上都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
    因此,我们专门为学生设计了一日常规自评表,从按时作息、锻炼身体、阅读、到家务劳动等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与录取通知书同时发到新生和家长手里,要求当天就开始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价,直到开学交到班主任的手里。大约有一半学生能完全做到,80%的学生基本能做到。
    入学后继续执行新的一日常规自评表:
    新生的一日常规自评表交给班主任,仅仅意味着常规适应训练的第一阶段结束。
    入学后,学校的各种常规要求与小学有很大差异,学生还是感到学习任务繁重,要求多、纪律严,常常出现丢三拉四、生活规律性差、学习效率低、不会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忘记写作业或不写作业、上课迟到、自习课没有效率、不认真听课等不良习惯,学生无法应对繁忙的学习生活。因此,在新生的一日常规自评表基础上,又制定了入学后的一日常规自评表系列,按照从低到高、从基础到重点的顺序对学生的饮食作息、家务劳动、上下学、上课、作业、自习课等方面做出规范,成为学生适应中学生活的一根拐棍。
    严格军训,培养团队意识
    今年我校的新生来自全市53所小学,小学要求不太一样,家庭情况不同。新组合在一个班级的学生,形式上在一起活动,但实际上还没有形成集体。组织纪律性、协调性、彼此关照不够,学生也不能产生归属感,在新的环境中无所适从。军训强调协调一致性,有助于培养集体精神。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校的情况,我校的军训安排在开学后一边上课、一边训练,事实上加大了学生的难度,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紧张的生活中来。在新集体中都想有一个好表现,身体好的坚持把动作做到最好,身体不好的也尽量坚持训练。有一位女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军训开始后,每天晚上都要输液,老师告诉她可以停止训练,但是她自始至终坚持了下来。初一14班的一位男生的爷爷每天拿着水壶看着孙子,在潇潇秋雨中全体学生都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爷爷被深深感动,回家拿来相机,亲自为学生拍照片,并发表到河北日报上。
    李建茹老师在读书笔记《重新审视锻炼》中写道:新生入学后不到两天,我就发现班里有一名“多动”男生,把上课的老师搞得心烦意乱;自习课再三强调不准说话,但也无济于事。调到第一桌,但毛病依然。军训时一再被教官批评、罚站军姿。
    军训汇操表演时,他发现自己站在面对观众的第一排。小声对我说:“老师,我总是乱动,会影响咱们班的,把我调到中间吧!”我有意将他一军,说:“没事,你不会乱动的,我相信你!”“老师,我真的不行,你看我腿都哆嗦了。”我鼓励他说:“小伙子,你没问题,一定能表演好。”尽管我心里敲着小鼓,但还是没有让步。轮到我班表演了,每个同学都极为认真,不肯出一点差错。当然包括那个同学,他真的没有乱动一下。
    比赛完我说:“你表现很好,这不是能管住自己了吗?”他肯定地说:“我从小学就有这个毛病,管不住自己。”我说:“那为什么军训汇操时你一点都没有乱动呢?”他回答不上来,我告诉他:“你能管住自己,只是平时太放松,没有认真管自己。只要用心去做,你能做好每一件事”,谈话中学生告诉我随便上个高中就行,我发自内心地说:“你很聪明,虽然小学基础不够好,但是如果发愤努力,相信你会考上一所不错的高中的。”
    我想: 如果没有军训汇操的锻炼,也许这段转变的路程还需走很久。
    初一11班班主任侯美丽老师在读书笔记中写道:“军训比赛前一天,我在班上说:同学们,你们表现都很棒,但是为了队形整齐,我们计划去掉多出来的两名同学。话说到这里,我注意到班上两个个头最小的男生表情立刻变得十分沮丧。晚上,两名男孩的家长分别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对这次军训表演很积极,每天在家练习,听说不能上场,伤心的哭了,别人都能上,可我们练了半天却不能参加比赛,这训练还有什么意义。听了这些话,我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我当机立断,一个也不下去,全上!”我看了侯老师的笔记后这样写道:“你的决定是对的,可否考虑换一个教育角度:不是所有参加训练的都能上场,有一些挫折时需要学会承受。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
    短短两周过后的军训汇报表演中,各班都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服装自动统一,动作规范到位,体现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班级整体的发展:步调一致---文明守纪的团体---互助友爱的集体
    目标是:从宽泛---严格,从他律---自律---内化。
    第一阶段:最初学校对新生的要求是学生按时到校、大致遵守课堂纪律、完成作业(只求数量,不要求质量)。班内没有大的违纪现象。服从学校管理,重视外在统一。
    李奕老师以《可爱的》为题记述了一名女生,她在学校里比男孩子还野。“她中午不吃饭,把父母给的钱都买了小食品。她上着课跳起来捉苍蝇,谁把她惹急了,她拍着腿大骂“三字经”。诸如此类,让许多老师在五班先认识的就是她。似乎这个小姑娘实在是一个不佳的“典型”。
    在2002年第三期《班主任之友》中有一篇文章《可爱的》,开头有一首冰心的小诗:“除了宇宙,只有孩子是最可爱的。”只要去发现,她身上其实不仅是缺点。
    在一开始疾言厉色批评过她几次后,我很快发现了她身上纯朴厚道的本色。挨了批评的她从不记恨、躲避老师,而是主动帮老师干这干那,把这当成她的荣幸。中午不回家,她把母亲给她做的可口饭菜主动分给同学吃,别的同学练节目,她在一旁抱着衣服,拿着水瓶毫无怨言。班里要擦地板砖上的石灰迹,她拿来母亲摊煎饼用的铲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发觉她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也许她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可那不是本质问题,她实在是一个善良的天真的学生。我鼓励、表扬她身上的优点,给她提出改进的建议,她都认真地答应改正,我再问其他老师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她真的进步了。在她身上一点一滴的进步,在我心里都是甜滋滋的……
    第二阶段:两周以后,要求逐渐提高。
    今年6月上旬,市教研室的领导到我校察看中考阅卷的地点,走进教学楼,他奇怪的问:“今天学生不上学?”我说:“上,他们正在上自习。” 领导说:“不可能啊。”推开教室的每一扇门,看到同学们正在安安静静的学习,没有一位老师在。全校的自习课已经做到只听到纸和笔的摩擦声和翻书声,没有其他任何声音。第一阶段作业只求数量,不要求质量,第二阶段要求认真完成,书写清楚,以后逐渐要求效率和正确率高。
    由于各班情况不一样,每个班又有具体要求。比如:普通班要求的认真完成作业,总有3—4人达不到要求,而实验班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的要求是准确、效率、举一反三。
    第三阶段:除高效率的学习外,还要表现出高度的文明修养。学会关怀同学、关怀家长、关怀老师。
    王同杰老师去年12月生病,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和现在的学生家长发生争执,都坚持自己照顾王老师最有利。在家休息两个月,同学在班委带动下取得了学校科技文化节的第一名、体育周活动第一名、年终评比先进班集体。
    已毕业的学生王璞自豪的对我说:“在一中奥班9班,有我们初三一班11人。“今年中考有135名学生被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录取,25名优秀毕业生被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录取,有57名学生河北师范大学附中录取,50名学生被十五中学录取,还有数十名学生被十七中学和二十四中学录取。据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统计,近十八年来,一中录取的高一新生中,40中毕业生所占比例和绝对人数始终居于全市中学第一位,一中的校长这样评价:“我校的学生中,40中的学生历年来人数最多,素质最高。40中学和我们是一家,是我们的大后方。”今年新加坡教育部和我国教育部在我省进行教育合作,在石家庄市招收12名公派高中留学生,新加坡教育部派人对十几所学校数十名优秀生进行严格考试和挑选,我校有5名学生被录取。新加坡著名的英华男中校长王德进兴奋的对我说:“我一共录取了6名男生,你们学校就占了4名,他们懂礼貌、思维积极活跃。”
    小学和初一学习方面的情况比较:
    课程门类
    小学高年级的考试科目 :  数学、语文、英语。
    初中一年级的考试科目: 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政治。
    作业量
    小学高年级:大约1 小时
    初中一年级:大约2 小时
    任科教师数:
    小学高年级 :4---5人  初中一年级:12人
    课程难度: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小学生考前集中复习一周就可以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中学生一周不听课就会拉下。”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我校从两个方面入手:
    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指导。
    2、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的动力要素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对学习起制约作用。它是指一种学习精神和态度,具体表现为: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它们影响智力活动的具体操作,动力水平的差异影响了智力活动的投入程度、专注性、持久性、坚韧性等方面,是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常言说:苦学不如乐学,乐学不如好学。怎样在学习活动中寻找乐趣,使学生真正的喜欢学习?我校教师不做班,管理内紧外松,要求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另外在每年的11月份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给每个学生展示其特长的平台,以其长带其短,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今年是第五届科技文化节,设立了普及篇、科技篇、文化篇三个部分,整个活动采用各个班级自己承办、教育处协办的模式,竞标、海报、组织、总结一系列的活动都由各班同学自行策划,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育思想。正是这些活动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多姿多彩的中学生活,形成了我们40中学所特有的校园文化。
    于曼:《科技节活动的启示》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活动又拉开了序幕,同学们擦拳磨掌,跃跃欲试。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班没有申办成功,这次同学们决心很大,一定要承办一些活动,可事与愿违,又没有成功。看着同学们失望的眼神,我想一定要为同学们争取一次机会。我鼓励同学们与我一起想点子,搞策划,最后终于获得学校批准,举办“八度空间”——数学竞赛活动。
    这个活动专业性较强,而且工作量非常大,当时我也忙着自己那节公开课,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完全放手给同学们。我的班委在这次活动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大范围发动同学,合理分工,从最初的竞标书,海报宣传到选题,打幻灯片,一直到最后的活动过程,每个环节都井井有条。我每隔一端时间了解一下情况,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初赛时,我特意观看了活动全过程,针对不足,详细指出活动的缺陷和设计不够周密的地方,同学们及时调整,活动结束了,我班举办的“八度空间”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这一次科技文化节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如河北电视一台晚间新闻栏目、河北电视五套、石家庄台生活直通车节目、石家庄经济广播电台、燕赵晚报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播出。
    3、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一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种劳动的需要,而且是一种不轻松的耕耘。二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中学与小学相比较,课程门类繁多,深度难度加大
    为此,初一年级各学科开设学法指导课,从学习动机、学科特点、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针对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习的特点,在初一年级进行阶梯式学习的研究。常规的学习分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分别将每一个环节从低到高分为0~5级水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努力的目标,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内,达到自己的目标,自觉的提高学习能力。
    三、结果:
    1、阶梯式班级管理           
    运用一日常规表,较好的培养了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从外部要求内化为自我愿望。行为规范的遵守、学习任务的完成都出现一个飞跃,尤其是对中上等、中等学生的影响大。家长纷纷反映方法好、学生的进步快。
    2、学习适应性研究 
    通过初一学法指导课,引导学生顺利实现学习上的过渡。普通班的差生率明显减少。
    运用阶梯式学习指导,配合自评表格,仅仅两个月时间就看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方法更科学,在短期内上了一个新台阶,期中考试成绩好于往年。
    经过科技文化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每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感到受益很深,找到自信、发现自己的潜能,鼓舞了士气,促进了学习和人际交往,加快了适应初中生活的步伐。
    结束语
    严格的管理,夯实做人的基础
    扎实的心理教育,挖掘学生的潜能
    开放的教育,为学生张开个性的翅膀
    我校的心理教育也象上台阶一样,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谢谢大家!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