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教学教改全接触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31 16:21:00

教学教改全接触
教育处  赵敏战
  受学校指派,今年暑假我们一行四人到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参加了由《语文周报》社组织的“第十四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教改研讨会”。会上听取了在全国语文界颇有影响的诸多大家,如钱梦龙、陈忠良、张定远、宁红彬、郑国民、赵大鹏等人关于新教材教学教改的专题讲座。他们的理念、观点、思路、方法听后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张定远(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代理事长)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精神:改革语文课重知识的传授;改革课程结构;改革教授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即语文素养。不光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还要培养爱国的、美好的情操和思想;培养学生语感,在潜移默化、熏陶渐染中培养学生思想。
  一、语文教学抓那几方面问题
    1、在教学中进行主体教学 这是针对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单向教学的方式而提出来的。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课内外教学的主人,一定要相信学生的潜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它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只是做好导演(点播、指导、辅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启发、点播、讨论、合作等)。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吕淑湘说“语文教学是一串过程”,不让学生参加实践的过程,教学效果是微乎其微德。不要迷信教材、专家课本。必须发扬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创造、提供良好的环境情境。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想的问题 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到创新的内容,这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我们  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言前人之未曾言,发前人之未曾发”。对学生的言论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适时引导。
    3、综合学习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西方已实行了好多年,我国刚开始。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能自主组织文艺活动;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能获取信息方法;学习关心大事,讨论大事,展示学习成果;查找资料并能用文字分类标识。
    4、加强文学教育 首先要加强阅读,形成积淀,培养语感。比如一周让学生背诵12首古诗词。在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如日本国内有6个出版社出版中国春秋战国时文藉,让中学生看;设有唐诗研究会,学校定期举办展示会,老师、教授、学生同唱;其次,在现代文教学中,没必要把每篇文学作品的特点、写作背景、段意全讲,要讲的是文学语言、语言特点、人物性格、美好的意境、文学情趣。
    二、作文教学中应处理的几个问题
    1、命题作文与自命题作文相结合 彻底否定命题作文是值得商榷的,毕竟我们初、高中是基础教育,还应适当有命题作文。
    2、快速作文与研究性作文的关系 在初中进行必要的快速作文还是很有必要的。   
    3、文艺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的关系 长远来想,应给文艺性作文提供一定的空间,以此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4、整篇作文和片断作文的关系 一个学期写四、五篇作文过少,对培养学生能力有欠缺。可写片断作文。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5、课内作文(给材料作文)与课外作文(深入生活)的关系 强调学生到生活中去。每学期去一次,访一次,写一次……
    6、常规作文和创新作文相结合  按照大纲要求,有序的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并能学以致用。在初二、初三写作要融入创新作文。
    7、读和写的关系 见多识广,熟能生巧。读得多,积淀下来,灵活仿写访用。
    8、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关系 叶圣陶说:“把你说的话记下来,修改后就是作文。” 
    9、老师批改与学生自批、互批的关系 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找出几篇范例来。让学生在认真批改他人作文时,重新审视自身作品,察漏补缺,扬长补短。
    陈忠良(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上海东方教育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
    专题:作文教学大变革
    观点: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重要,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来的重要
    作文教学中应有三个变化:
    1、让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写作(反映的是社会学)
    “写是为了更好的交流”。比如德国的中学生想组织自行车比赛,他们需要做的事情程序依次是:写申请(应用文)-写规则(说明文)-写裁判誓词-写校长开幕词-写会歌、谱曲-写相关报道。毫无疑问学生从中得到的远远不止一次成功的运动会。
    2、重视写作情境的价值(体现的是语言学)
    写作实际上跟说话一样,语境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我们都应注意话是谁说的,是写给谁看的,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要这样说。
    像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后,国际社会都予与强烈谴责,各种媒体也进行了相关报道。记得中央电视台报道时,著名播音员邢质彬表情严肃,语气庄重,表述清楚规范。而作为综合娱乐频道的香港凤凰卫视在报道时,著名主持人窦文涛这样说:各位观众,美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后,说由于离南联盟军火库太近,殊不知,美驻南联盟大使馆比我们还近;另一个原因由于地图而误炸。想想看,大使馆上空飘扬着五星红旗,门前有铜牌告示,写得很清楚。看来一后搬家时得先给克林顿打电话,免得误炸又是你的不是。这两个原因都不成立时,克林顿只有道歉。道歉时我看了,嬉皮笑脸,还没有三个月前给莱温斯基道歉时庄重:穿黑晚礼服,两眼圈有些黑,这也难怪,来时挨了希拉里的两记耳光……
    3、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涉及的是教育学)
    我们应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的眼光从不同角度来探求思考问题,提倡有自己的思想,相信他们总会有一些让我们惊异的观点。写作时,太大太空放之四海皆准的不行,没思想个性;太小也不行,就事论事没深度。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刊登了浙江温岭市一学生的文章《南郭先生给我们的几点启示》,立意新颖,独具特色。一般情况下,针对《滥竽充数》可有两个命题:滥竽怎能充数/滥竽为何能充数。但这篇文章在尊重事物原貌的基础上,可贵的是又阐发了事物的时代精神。作者说给了我们三点启示。①择业上的失误。“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他选择了一个经济不景气的“皇家民族乐队”。②不可饶恕的失误:应有几个知己,由不会到会,由不精到精。没有一技之长,在新旧体制改革时候,只有落得逃之夭夭的后果了。③在逃之夭夭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人格上的一次闪光,说走就走,没有赖着不走,没有妨碍体制改革的发展。
    毋庸置疑,这就是一篇成功的作品。这也应了那句话:人成功的秘诀,是与众不同。
     宁红彬(北京市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
    专题:搞好教学设计――谈引导
    观点:教师不是演员,不是权威,不是上级,不是裁判,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引导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既是教学观念,又是教学手段。要求教师把大家带上捷径,不走弯路;带上正路,不入歧途。实施中注意三点:师生平等,教师带领,学生行动。
    要正确实施引导,需做好以下几点:不要包办代替;不要过难过易;不要暗示答案;不要引诱答案;要引起学生兴趣;要激发导向思维;要知识技能含量;要平凡隐藏不凡。巧妙的引导使用平常的语言做不平常的行为,最后获得不平常的结果。这结果是学生不经意间或德的,并不是刻意追求的。
    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引导:
    1、初读课文时的切入性引导
    切入点可以从标题入手,如《驿路梨花》、可以从任务入手,如《皇帝的新装》、可以从事物入手,如《中国石拱桥》、可以从事件入手,如《古代英雄的石像》、可以从写法入手、可以从词语入手,如《济南的冬天》。
    2、研读课文时深入性引导
    如词语解读、词句代替、查异求因、以文解题、逆向思考。
    3、学生困惑时的破解性引导
    思维阻塞,打通思路;思维错位,调整思路;认识有误,扭转思路;认识不一,集中思路;思维定势,开拓思路。
    4、对非预期性表现的应变性引导
    讲《七根火柴》时,有学生提出文章里有两个病句①“并排放着一小堆火柴”②“他脸色好像舒展开来”。“并排”表示一个挨一个,很整齐。而“堆”是杂乱无次序;另外一个“脸色”怎么能用“舒展”来修饰?猛一听,感觉也有问题,但我们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用词表意的习惯以及一词多义现象来理解的话,始料不及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遇到这种情况时,可引导学生相互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此外,北师大中文系主任、新课程标准组主任郑国民、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中语会秘书长顾之川分别从不同角度高屋建瓴的诠释了语文课程标准改革的相关问题;北师大附中副校长程翔博士、特级教师钱梦龙,分别以示范课的形式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成功的教学方法作了有借鉴性的立体展示;北京市特级教师赵大鹏就2002年语文高考命题改革问题作了具体分析。确切的讲,在这种理性的言传和感性的身教之下,每个人的感悟都是很丰富的。       
    静下心来仔细体味:参加研讨会的收获不单纯是实用的教学方法,给予我们最大冲击的是思想的更新和优化。社会在发展,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对我们来说一切变化都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作为育桃李培良材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不光是探究新教材新教法,更需要做的是研究每一个学生。以期通过我们的有益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力。用顾之川的话来说“给学生一份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诚如斯言。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