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学习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31 18:02:00

学习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
数学组  解淑丽
 
    在假期新教材培训中,体会最深的是这次教材改革与以往的相比,比前面任何一次改革的力度都大,教材把握比较困难。无论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还是教材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特别是要改变过于封闭、纯粹、单纯追求解题技巧训练,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作法,要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价值的并能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数学内容,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重新设计必需的“双基”内容,改变过去过分注重数学学科自身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系统,忽视学生的经验和认知发展规律的状况,应根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阶段性心理发展特征及与数学课程的适应性来科学地划分学段及课时比例,应加强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及在数学课程内部加强各部分内容的关联与整合,设置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实践活动与课题学习)应设置具有弹性的和多样化的数学课程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教材的设计,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师孤立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需要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后的的“读一读”、“想一想”及章节中的“实习作业”       等,这些原来不够重视的知识和实践活动。如:《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6.6,实习作业这一节,要求测量倾斜角和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要求学生不仅了解测倾器的用法,更要会使用它及配合其他工具(如皮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高度。如果只会给了图形及数据能解答,而没有亲身体验设计、量得数据的过程,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还难以理解,更不能应对中考的试题。随着改革的深入,在2003年中考试题中,全国各地很多省市对这节知识加以考查。如四川、广西南宁、青海、天津、辽宁等,尤其辽宁24题,完全要求自己利用所给工具(皮尺、测倾器)设计测量平面图、记录数据、求得的高度。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培养。
    新教材要求教师、学生要有广泛的生活知识,很强的动手能力。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还要服务于生活,有些生活知识要让学生体会,首先教师充分体会在先,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活动。这让我们这些教授了十几年旧教材的所谓的老教师添了不小的困难,但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将被淘汰,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更新知识,让学生爱学,乐学。从新教材中还反映出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搞的“自主学习”、“四环节”等教改课题,与新教材的要求吻合,更坚定了我们教改的信念。
    改革步子大了,我们得努力跟上,即使暂时没有教授、学习新教材,也需要充分了解新大纲的要求,综观近几年的中考题,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还不是新教材,但考试题型从几年前就已开始贴近新大纲,与使用课本有一定的差距,只局限于现用课本的教学,早已落伍。
    改革需要实验,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总结、摸索、修改中,逐步趋于成熟。当然,时代在进步,一切都在改变,随时应对面临的改革,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                                                                                                            
                                                                                                                    2003、9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