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6-01 15:26:00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综文组  张福军
    摘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因为记忆力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活动,形成一 定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上保存下来,便产生了记忆。
    关键词:记忆 节奏 兴趣 图示
    结合我学习历史的多年来积攒的体会,我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比如说,我在讲述新文化运动时,就首先让学生朗诵了刚刚学过的语文课文《我是一条小河》等五四时期的三首诗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深刻的认识了这几首诗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而也就理解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旨。在讲述普法战争一节时,我作了简短的“埃姆斯急电”的故事情节介绍,然后着重指出:“普法战争爆发是路易波拿巴的扩张野心同俾斯麦利用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政策发生了冲突,而埃姆斯急电仅起到了导火线作用”。采用与课文有关的传闻、秘史,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讲述必须简洁,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之感。
    其二,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加以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1848年欧洲革命中有一幅《梅特涅夹着尾巴逃跑》的漫画插图。在导入新课中,我先让学生看这幅图,紧接着简短的介绍:“梅特涅是奥地利 首相,擅长外交权术,他一贯仇视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舞台上显赫一时,而在1848 年革命中却男扮女装仓皇出逃,可见这场革命声势浩大,那么这场革命是怎样爆发的呢?”以此来导入新课。 这种简短的插图介绍,给学生以1848年欧洲革命规模大,对反动统治打击之深,震动之大的信号。这对整体课文的讲述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其三,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
    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在历届中考中常出现一些题,我们在学习时应重点抓几方面问题。 在讲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节时,我作了这样的交待:①俄国历史上有哪两次改革?对俄国的历史发生了什么影响?②俄国历史上两次改革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哪些内容?这种方法开宗明义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讲述课文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
    其四、对历史教科书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其中包括课与课之间的整合,一节课顺序的整合,对小字部分的合理运用,以及把教学难点适当提前,甚至于从课前导言就开始引出难点等。比如,我在讲第三册的22课《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23课《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和军阀割据纷争》时,我就对这两课进行了重新整合,根据这两课所讲内容的两条主线把它重新整理成两课,一课命名为《大众的愤怒: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另一课命名为《遗憾:只为资产阶级》。这样既强化了情感主题又清晰了知识线索。再比如说,讲述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知识点较多,重点也有北京人与山顶洞人两部分,为了不至于在授课的最后赶时间,我把这一课的难点即“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得比较”有意识的从课前导言就开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既有效的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又很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要问题。这样的例子在我的教学中还有很多。
    二、指导学生掌握几种记忆方法,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学习历史,要有适应的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方法是:首先找到每一时期历史发展的线索,可能不止一条,然后从线索出发,去寻找和这一线索有关的知识点,任何细小的地方都不能忽视,最后把几条线索放到一个平面内,仔细回想,这一时期历史发展,就像一棵树,有树干,树干上还有分支,分支上可能还有果子。学习历史就像爬树一样,先抱住树干,然后向上爬,到达分支,最后才捡到果子。而且学习历史,要有历史思维。例如看待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都从正反两方面来看,有了历史思维,无论题怎么变化,你都能答出来。每个人都应培养自己的这种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老师的思考问题的方式,然后把老师的变成自己的。天长日久,你也就会慢慢有了这种能力,这种能力会使你受益终生。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复述,是提高记忆力良好的捷径。
    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特别是中学历史书六册一千多页,所要记的,夸大点说浩如烟海,因此培养学生有节奏地复述是很重要的。奥斯曼土耳其兴起中有 四次战争,我指导学生在节奏地记住62-89-96-53。事件是“阿德里亚堡、科索沃、尼科堡、君士但丁堡”。将 历史知识分解去记,有节奏地复述,记忆效果是比较好的。复述后,教师略加点拨指出:前三件事发生在十四世纪,后者发生在十五世纪,然后再引导学生复述:1362、1389、1396、1453。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容易记住。
    《三十年代反法西斯斗争》一节中,朝鲜人民抗日武装斗争有四件大事:1932年4月抗日游击队,1934年3 月成立人民军,1936年5月成立祖国光复会,1937年6月奇袭普天堡。我引导学生复述:年是32、34、36、37;月是4、3、5、6;事件是游击队—人民军—祖国光复会—奇袭普天堡。这样有节奏地复述几遍,一般学生都能 很快地识记。
    2、利用简单图示指导学生加以记忆。
    利用图示,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唐代安西都护府图中一些地点,学生在测验时往往张冠李戴,我采用图示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简图绘制速度快,直观性强,绘完后教师略加演示学生便可记住。天山北属北庭都护府,以南属安西都护府,四镇中,上为碎叶,下为于阗,中为疏勒,安西都护府初设在高昌,后移至龟兹。寥寥数言把方位交待得 清清楚楚,学生识记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不易混淆。
    3、对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可采取大声朗读的方法,边读边想,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下来。对于比较难记或者重要的人名、时间、地名等,可采取“手脑并用”的方法,即边写边想。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当然,光凭记忆是学不好历史的,要在课余抓紧时间多多思考,发现问题。这样,你的成绩肯定会突飞猛进地增长!
    4、结组学习。 为了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起来,我建议同学之间可以进行结组学习,通过结组学习,使自己像老师一样讲解知识,互帮互助,即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升华同学之间的友谊,这种一举三得的好办法,何乐而不为呢?
    三、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解决难点。例如,十七世纪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在课堂讲述中,我从三方面入手:经济上——盛行农奴制,工场手工业落后;政治上——目的是想 向外扩张;措施——军事、经济文化。讲述时板书力求简洁,纲目明了,板书繁杂反而不利于学生记忆。
    学习历史,要多总结、多复习。我们周围很少有能看一遍知识就永远不忘的人,所以多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一般把所有知识点都记住以后,就看目录,看到一课标题,就回想这课所有知识点,把它背出来,最后翻书看看有没有遗漏,如果有就补遗。多总结,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更清楚地看透事物发展的过程。这样,记忆也才会更好。总结主要是根据线索、按照时间依次排列出来,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就总结自己掌握的内容。
    要巩固记忆水平,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记忆质,美国内战一节讲析完后,一般学生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概况、结果基本都掌握了,但是为了提高记忆水平,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思考题“用史实说说美国内战 为什么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我作了简单的提示:首先,独立战争虽然打碎了殖民枷锁,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不彻底,因为政权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其二,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从背景方面可以看出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其三,林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逐步废除奴 隶制,在内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体现了第二次革命的任务。综上分析就不难看出,美国内战确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附参考书目
    《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  叶平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11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