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
综文组 韩静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和社会上是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善于理解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更应冷静、理智地了解分析他们所作的一切,“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积极肯定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从多方面认识自己的特定行为与生活挫折,从而强化自我完善的意向。
小东是各位老师都感到头疼的一个人物,他没有养成学习生活的习惯,经常不完成作业,还时不时地在课上违反纪律。一次小测验后,我把试卷发给学生准备讲评时,他竟当着我的面,把试卷揉成一团。我正想劈头盖脸地训斥他时,上课铃响了,我瞪了他一眼,只好先上课。
下课后,我的气消了很多。我找到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你刚才并不是对老师不满,而是对自己考试成绩的不满才作此举动的,对吗?”他点点头。我又说:“这说明你有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也说明你完全有能力把这次考试考好。我觉得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将来一定大有作为。但我认为,如果你不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自己成绩的不满,而是冷静下来,找出考试失误的原因,或向老师虚心请教,你认为这样是不是好些呢?”小东又诚恳地点点头。此后,在我的课上,我有意识地让他回答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增强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每当他因为一些小事冲动时,我都会设身处地为他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耐心劝导他,帮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对他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一学期下来,小东确实变了。他由原来对班级工作的漠不关心,到现在主动为班级服务:讲台桌脏了,他主动擦,地面有水,他会主动拿起拖把,将地拖干净。他原来上课心不在焉,现在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回答问题。由于行为规范的转变,他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均有很大转变和进步。
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事业,没有情感的教育,不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行为问题,增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不仅要牢记“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这句至理名言,更要提高爱学生的艺术水平。这也是新世纪的教育对教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