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青春期
四十中学家长学校讲座之二
对家长的建议
主讲人:贺银瑞(河北省心理教科所心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河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会秘书长)
作为孩子的家长,在青春期的这个阶段,我们如何让孩子顺利的度过青春期,为了塑造良好的情感,我们要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
第一我们要帮助孩子消除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这种情感是孩子在青春期必然要经过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多愁善感,二是不爱说话,三是渴望交流和父母的理解。那我们要帮助孩子消除这种孤独感就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要经常坐下来和我们的孩子沟通,通过家长的谈和体验让孩子感受到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要调节首先要给孩子定位,让孩子知道他的那种渴望交流的愿望是正常的,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这很关键。我们也可以交给孩子一些自我控制的方法,比如和孩子一起散步、进行体育锻炼,一起欣赏一场好看的球赛,一起阅读一篇美文,一起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如果你觉得看电视、听音乐是来浪费时间,那你可以抽一段时间欣赏一篇美文,或者是你孩子写的作文。我们在这里强调的一起欣赏一起成长是很关键的,抽出你宝贵的时间来,这个时间我觉得家长可以抽出来,你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可以探讨一些事情,可是我们的家长在吃饭的时候都和孩子谈论了一些什么东西。很多的家长在吃饭的时候没有和孩子交流情感而都是交流学习了,慢慢的就成了开批斗会了,开始批评:为什么考试没有考好,为什么没有进前几名,你看邻居的孩子和你一般大,为什么人家的孩子上了两个陪优班,(说着说着腿就上来了),我养你真没有用……,那么批斗会又变成了一场家庭战争,不欢而散。没有把和孩子相聚的时间当成一种美好的体验,去年6月石家庄一个热点学校的校长去我那里眼睛红红,我说你肯定哭了,就问她怎么了,她说就是我那不争气的儿子把我给气的,到现在气还没有消。这个校长是个中学的校长,平时很忙很累,为着学校还得为着孩子,她说中午买了菜要给孩子做饭吃,孩子回来把书包一扔拿起桌子上的花生米就吃,我就说了一句话,他就不干了,我说:“你看,你就知道吃,回来就吃,你看邻居的孩子回来就看书”。我孩子一听,把花生米一扔就跑到了屋里再也不理我了,怎么叫都不出来,也不上课了。我听这个校长说了半天,就说你先别着急,我先问你:“现在的父母怎么了?平时很简单的一句话从你嘴里出来,你的意思不就是让他吃花生米,让他回屋看书吗?孩子刚从学校回来上了四节课,已经很累了,孩子还没有缓过来,你又让他看书,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心理折磨,是一种打击,你让他累上加累,最后导致心理疲软。她说是,我说你为什么不能让他暂时离开学习呢。我给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让孩子暂时离开学习,他会非常的乐意。第二,你和邻居的孩子比,他正在上初二,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而且很重视家长对他的评价,你一味的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还说他光知道吃,那他就会觉得我父母对我的评价是这样的,所以我给她的第二个建议就是:不要横向的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和他自己比较就可以了。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家长是不是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班里或者其他的孩子比,要比的话,以前就算了,今天你走出这个门就不要比了,越比越生气,越比你越不如意,越比你孩子的成绩越下降”。十天之后我和这个校长又见面的时候她说我给的她的建议真的很管事,母子关系和好如出。所以这就是要通过家长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学会了自我调节和控制。这就会消除青春期的孤独感。如果我们按照我们自己的情感和教育方法去对孩子施加教育的话,孩子越生活越累,越觉得家长不理解他,我们称这个叫青春期的过度孤独症。他真的可能要有问题倾向,真的孤独了,所以消除孤独感的第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我们的沟通,通过和孩子对话让孩子在我们身上能学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一起赏识。
第二个建议就是帮助孩子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在这里有三个意思,第一要孩子走出自我狭小的学习天地,想想我们的孩子放学回家后都做什么了,就是写作业。我们要建议孩子多读一些好的书,有研究证明,会阅读的孩子成绩提高的很快,而不会阅读的孩子成绩要想保持下去就很难,到了初中,有的内容是很难理解的。去年学习三个代表我到邯郸下乡,听老师们讲讲课,我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学习就是写作业,这个对吗?不对,写作业是学习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整个学习的过程,所以要帮助孩子走出这个狭小的天地,除了要孩子看书外我们还要和孩子进行交流,交流、学习是人生一个一个的阶段,它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等,这是学习的一个阶段,那么学习还有另一个阶段,我们叫它:活到老学到老。生活面临很多的变化,我们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无用,可能会改造会发展,那么我们在学校这个阶段要学到什么呢?至少要学到三方面的内容,一要学到基本的知识,二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你一定要建议孩子有意识的去总结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告诉孩子,除了初中之外你还要面临很多的考试,一不要焦虑、二不要紧张 ,方法就是金钥匙,所以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探讨一下什么是学习,把孩子对学习的理解拓展了,那他带着这样一种学习内涵走到学校的时候,他会非常的愉快,而且有宽泛的、拓展性的适应来听老师的课的时候,他会积极去思考。第二个狭小的天地是要他走出自我成长的一个封闭的天地,走出自我,指我们的孩子要学会与人交往,首先学会与父母交往。要学会与同伴交往,与老师交往,与环境交往,总之要给孩子一种理念上的提升,叫:交往也是学习。比如他做家务,布置房间,他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乐趣,提高了他的生活能力,这也是一种学习。要学会交流,指要敢于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而我们现在的孩子不善于表达也不愿意表达,没有形成一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观点,在沟通方面显的滞后,所以提醒大家,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上网聊天,聊天对不对?我们暂且说他对,要鼓励孩子上网,因为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变化,但是过度的沉溺于网络,我们发现到了青春期如果过度的沉溺于这个的话会抑制孩子思维的发展和沟通,网上聊天语言很简单,就是简单的几个字,这种简单的思维就带到了他的学习生活当中去,比如他在理解数理化的时候他的风格非常的浅,他在作文的时候语言不是精练而是非常的简单,用语非常的幼稚而不老练,在咱们省有四百多所心理实验校,截止到这个月上半段,我们搞了一个彻底的评估和验收,除了张家口外,我走了咱们省的十个地市,去了之后我有意的翻学生的作文,现在学生的作文非常的简单,到了初中了,作文就写三篇,就写两篇,语言非常的简单,难道我们的孩子心里没有话吗,他有话,他想说但是他说不出来,没有观点吗?有观点,想表达,表达不出来,原因他不善于表达,不愿意表达,当他想表达的时候因为种种的原因抑制了他的思维和思路的发展,我们称他为中小学生思维的简单化提前发展趋势.所以非常之简单,除了网络之外,长期沉溺于书本,沉溺于算题也抑制了我们孩子思维的发展。所以建议大家在辅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让他走出自我狭小的天地,要交往,要沟通。要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欣赏,一要欣赏他人的优点,二要欣赏学校和家庭提供给我们的学习资源,不要不珍惜。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仅不会欣赏,他们连享受都不会。在去年前年通过省教育厅的批准,咱们的心理教育有一套教材上了学生用书目录。四十中是河北省的开展心理教育名列前茅的心理教育名校。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们和四十中的老师探讨家庭时,涉及到一个活动,就是亲子关系时,我给大家提出一个理念,让我们初中生要正确的深入的理解家是什么?让他学会欣赏。教材中有一段资料,在战乱时有一个流浪汉,房子被炮火轰炸没了,他流浪街头,忽然他在街头看见他卖艺的小女儿,他非常激动,热泪盈眶的把他的小女儿拥抱在怀里。说,孩子,你老爸终于有家了?家是什么?是房子吗?不是!是别墅吗?不是!是汽车吗?不是!是三室两厅吗?不是!家在这个流浪汉心上就是对这个女儿的一种情感体验。那我们现在的孩子是怎么理解家的?是房子?是父母?还是他学习的那个小环境?要让孩子去学会去欣赏我们的家,是非常关键的。他只有学会欣赏这个家,他才会珍惜这个家,他才能在家这个环境中体验到幸福。我们一开始就说了,他为什么没有幸福感呢?他不会欣赏!所以这一点非常关键。
第三个建议,建议我们的家长配合我们的孩子发展我们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有一本家庭教育的书说中国的家长忽略了自身的一个职能,什么职能呢?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成为一个职业教育家!在教育孩子方面他应该成为一个职业教育家!你要为孩子着一生给他设计好,谋划好。叫谋划人生,设计人生,然后才能发展人生!谋划人生发展人生,关键在我们孩子之初的时候,要发展好他的兴趣爱好,我们家长要善于发现我们孩子的兴趣爱好,最终去强化它。而不是一味的去盯着书本!这是要消除的第一个不良情感,要消除过度的孤独感!第二,要帮助我们的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自卑的阴影可以这样说,自卑体验是青春期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我们每个人都会自卑,这种自卑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有一个心理学家曾经说过,青春期可以称他叫自卑的年龄。所以说他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但是在青春期我们要帮我们的孩子走出过度的自卑。这种自卑的表现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我们的孩子不相信自己,没有自信心。或者说自信心比较弱,没有建立起来,不相信自己。在学习方面,在生活方面都不相信自己。就比方说我们一开始所说的,父母有事情,孩子一个人在家里,他能做饭吗?他应该去体验去!但他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理念,说我不会做,我做不好。这就是缺少一种生活的能力,提早说,我不行,我不如别人。在学习方面也是这样子的。学习成绩上不去的话,他也会过早的说,我不如谁谁谁,我不如这个,我不如那个。没有从自身去反思去。第二方面,是在学习生活方面过度的强调客观原因。而不善于去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也就是说在学习生活方面没有学会自控。咱们省有两个理科班,一个是二中的理科班,一个是唐山一中的理科班。每年高考完之后,都会对理科班的学生做一个分析。在去年我们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在与学生交流时,石家庄二中理科班有一个没有获奖的学生,说起他理科班时是神采飞扬啊,对理科班是一种骄傲。虽然他没有被推荐上大学,当然他的高考成绩也不错。他说起他们班第一第二名时,有一种自豪感,有一种荣誉感,说他们真行!我就赶不上他们。我问他们怎么行啊?他就举了一个例子,说这个第一名在高中三年都是第一名。但是我不服气,为什么啊,说这个第一名在高三有一段时期经常偷着出去看电影,回来就晚,白天就困,在课间时就不和同学交流,也不出去活动,就趴在那里睡觉。我们都特反感他。但是也都特崇拜他,他虽然在课间睡觉,但一上课就特别精神。他说的这个优秀的孩子课间睡觉,上课精神就提示了我们。后来我们在整理材料的时候我就提醒他们,我说这其实是人的学习能力的一种自控。优秀的学生他知道他晚上睡眠不足,非常困,他怎么办呢?他就抓紧课间时间睡觉,上课的时候非常精神。我们好多学生却倒了个个。上课睡觉,下课精神。上课昏昏欲睡,下课活蹦乱跳。我们想这种现象可能是存在的,这就是学习的一种差异性,这是优秀生教我们的要控制自己的学习、情感,也就是知道自己哪里有不足了要及时去调整及时去补充,如果这一点不能自控的话很容易产生自卑,越学越不如别人,这是一种表现;还有一种表现就是事事不如别人,事事不如意,整天生活在一种牢骚中,这三种表现造成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孩子缺少成功的体验,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到现在积累的都是失败的体验,放弃的是成功的体验;第二个原因就是客观评价不当,主观评价也不到位,客观评价是很关键的,他会造成一个人自我观念、自我想象是什么样子,现在大多数的孩子生活在客观评价里,即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在这种评价下而主观评价也不到位,那就造成了对学习、对生活种种偏激的理解,今年中考后有一个资料,北京的中学生给考试下了一个定义:魔鬼词典。他们理解为考试是一群心怀鬼胎的成年人给未成年人设置的陷阱,考试是很有心计的老师们给学生们挖的一个个智力陷阱。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对考试是这样一个认识,这就是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发生了矛盾,就容易形成过度的自卑,造成主观评价和客观期望发生矛盾,而家长又给我们的孩子预设了一个期望值,而这个期望值孩子又打不到,造成过度的自卑,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是缺乏成功的体验,而积累了失败。这个在心理学上也有一个实验—白鼠实验,这个实验指的是有一个箱子底部通上电机,这个电机不至于把小白鼠给电死, 只让它痛苦不让它死,然后里面有一个杠杆,只要一压杠杆电机就短了,把小白鼠放到箱子里实验就开始了,小白鼠为了不让电击,就不停的跳,突然跳到了杠杆上逃避了电击,然后小白鼠就不停的压杠杆以逃避电击的痛苦,大家预想一下,压到最后小白鼠的命运会怎样?小白鼠很聪明,压到最后它就不压了,而是爬到箱子底下,不动了但是没有死,心里想:你不就是电我吗?电吧,我看你能把我怎么样。这个实验得出一个结论:获得性失助,这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的是在生活体验中,获得了一种无奈感和无助的情绪体验。如果把小白鼠当成我们的孩子,把杠杆当成我们的孩子,把下面的电机我们当成了学习成绩,成绩高就会得到表扬,反之则得到批评,杠杆我们称为努力,这个孩子会不断努力压杠杆,努力半天也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最后这个孩子爬到学习成绩上不动了,你爱怎么样就怎样,你能把我怎么样呢。这就是家长在和孩子谈话的时候都注意到的孩子无动于衷,或者左顾而言他,这也是在我研究中出现的学习中的二皮脸,你说什么我都不在乎,我都不怕。这种获得性失助在学习还生活中是非常危险的,这就是让我们的孩子积累了失败放弃了成功,久而久之,他会成为一个失败的人,帮助我们的孩子消除这种心理在这里也有三个建议:第一要帮助我们的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关键是他的兴趣、能力、爱好 ,我们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使他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学习现状,认识自己的能力。第二个建议要孩子愉快的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纳之后再分析。第三方面要培养我们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非常关键,培养自信心有一个落脚点,就是家长和孩子要互相赏识,赏识孩子的优点。
第三要帮助我们的孩子树立自尊心,消除他看不起自己的这种心理。这个自尊有一点要强调,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强化培养的是孩子健康自尊,这个很重要的,健康自尊是治疗一切社会疾病的良方。如果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种文化没有健康自尊的话他就不可能构建起来,这是大而广之,我们都知道在今年的9.18当天,在珠海一个日本的观光旅游团集体买春的事件,这个关键就是一个民族健康的自尊心的问题;小而广之家长应该通过家庭教育帮孩子构建健康的自尊一方面要强化孩子自身的两个素质,即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两种素质都不能偏废.两个手都要硬,不能一手硬一手软。学习能力素质指的是孩子的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大而广之。细小的方面指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比如说他的记忆力: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整合的能力),到了初二,必须要培学生这种能力,人的神经象一棵树,树上有不同的神经元,如果这个人要聪明的话,就有一个沟大联环支撑的神经网,各种信息要四通八达的都能连起来,前后知识能够沟通,可以随时掉出来利用。到了初二,科目增多,学科程度加深,如果我我们还一味的沉溺在做作业,算题当中,而不有意识的整合这种能力的话,那么,这个学生会学的非常累,作业完不成,完成也不是高质量的,成为一个变相的无效学习,在这里拼时间耗生命,为什么优秀的孩子学习很轻松呢,他就是这种整合的能力非常高。第三个能力指的是利用学习资源,这种学习资源指的是这么几方面:课堂资源(老师讲的资源),我们应和孩子定期的讨论,在课堂当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家长可以周一的时候问下孩子有没有收获。第二个我们称他叫文献资源,它指的是教材,练习册,参考书,这些文献资源我们怎么利用,要教给孩子学会使文献资源和课堂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文献资源是课堂资源的强化,一种变化,不是重复如果文献资源要重复的话,那么,我们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会慢慢的下降。第三个资源我们称他叫信息资源,他指的是多种媒体网络。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关键的是到初二,不断的强化学生三种能力,这三种能力会在他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他的自尊,越学越愿意学,积累成功。这是一种学习能力。另外一种是他的心理素质能力,我给大家提供几个纬度,第一个纬度,我们要和学生一起探讨,树立自身良好的自我形象,良好的自我形象由三个方面;正确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我,有意的控制自我,这样他就会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正确的自我形象。这是心理素质能力方面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我们要培养他们满意的心境,对于环境满意,对同伴满意,对家长满意,对自己满意,这是一种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方面我们有一个定位,叫主观体验要幸福,比如现在我问大家:“你们幸福吗?”如果你现在回答我不幸福或者幸福我从来没有想到,那你就赶快去想去体验幸福,;如果每一个人每一天的每一时刻体验不到幸福的话,我觉得这个人的状态就没有,他的心理状态就不可能调整到最佳。主观幸福感去年我在一个全省的小学会上讲了半天,迁安市的一个教研主任后来又碰到我,他对我说:“贺老师,你的这个主观幸福敢反正我是理解的很深刻,哪天我回家后和我爱人吵架,她越吵我越不说话,后来我问了她一句话,我问她你体验幸福吗?你有幸福感吗?问的她一句话也不说了。你们可以想一想,从婚姻、家庭、交往、生活教子你们能不能体验到幸福。所以培养我们孩子的主观幸福体验是非常关键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家长、家庭、学校、社会创设了非常优良的学习环境,而我们的孩子没有体验到幸福感这是为什么?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这是从心理能力方面需要培养的第二个方面。第三方面就是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我们称它为适应能力和意志品质,在前面我们讲了很多了在此就不要重复了。第四个心理能力就是培养我们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这三种心理能力加上刚才我们所说的三种学习能力就会把我们孩子健康的自尊培养起来,这是第三方面。第四方面我们要帮助孩子控制,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情感。第五个,我们要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的心态,抑郁的心理体验,是孩子在青春期普遍得到的一种心理体验,过度的孤独就造成过度的抑郁。它的表现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无精打采,持续的这种抑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