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参观西柏坡有感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18 08:45:00

参观西柏坡有感
教育处  蔡艳爽
    2004年11月21日,四十中学教工团员在党总支书记王辉球同志和团委书记李亚楠同志的带领下,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
    这是我第二次到西柏坡了。第一次是在6月初,尚未大学毕业的时候,作为志愿者到西柏坡做讲解员。第一次看见山,看见山村,看见山民,尤其是革命圣地的山和人,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慢慢了解了革命先辈在西柏坡的点点滴滴,革命之艰苦卓绝,人民革命之崇高伟大,人民革命家指点江山之气魄,在心中产生的是景仰,是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特有的感慨。
    西柏坡纪念馆馆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到西柏坡圣地工作过、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到工作岗位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第二次去西柏坡是我到四十中的第三个月,由学生成为一名教师,再去西柏坡的确有种不同的感觉。
到达西柏坡首先瞻仰了中央五大书记铜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胸有成竹、高瞻远瞩的气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再次感动着我们。于是我们全体教工团员在五大书记像前合影,振奋之情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我们先参观纪念馆的十一个展厅再到中央大院八处故居:董必武同志、周恩来同志、刘少奇同志、毛泽东同志、任弼时同志、朱德同志的故居以及中央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逐一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的奋斗历程。
    西柏坡因着群众基础好,因着背靠太行山、面临滹沱河的优越地势,以及滩地肥美、稻麦两熟的经济条件,由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成为中国共产党解放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农民成为了土地的真正主人。
    在西柏坡统一了华北财经,董老为将来新中国的银行命名,并亲笔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
    在西柏坡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力量,中国革命处于胜利的前夜。
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两个务必和两个转变。领导人高瞻远瞩,为革命胜利后的道路指明了 方向。
    七届二中全会后十天,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开赴北平;六个月又十七天之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了新中国的成立。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由此,西柏坡不再只是一个小山村,它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西柏坡精神是一种革命的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孜孜进取的精神。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我们重温誓词,西柏坡精神扎根于心底,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