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参观学习体会
综文组 张卫新
2004年12月中旬,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二十多人来到了美丽的江南城市——杭州,在享有盛誉的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参观学习,收获颇丰。
可能是因为身处于有着优美环境和浓厚文化积淀的“人间天堂”,因此一走入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人文气息: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修葺出一个个郁郁葱葱、妆红裹绿的小小园艺,点缀着一块块嵌有诸如“笃志”、“博学”、“多思”、“豁达”等字眼的美石,教学楼的每一个楼梯拐弯处都张挂着催人上进的字匾,楼道的墙壁上展示着学生的艺术创作成果,就连下课的铃声都被轻柔舒缓的音乐所取代。
在这样一个环境优美、让人心情舒展的地方,我们听了两节公开课,尽管我没听到我专业的课程——历史课,多少有一些遗憾,但听到的两节政治课(一节初三的思想品德课、一节初二的心理活动课)还是让我触类旁通,有了很多收获,感触最深的是课堂上体现出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初三的严雪珍老师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节中,在艺术的传授小康社会的概念、提出和内容、目标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一个“时空穿梭”的环节:《小康生活大家谈——憧憬2020年》,让学生畅想“二十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自己的设想,既锻炼了思维,又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感性、深刻的认识。而另外的“议一议”环节:《杭州有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小市长信箱”:《为美丽的杭州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又让学生将课本内容和家乡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生出主人翁的感情。初二的王红琴老师讲的心理活动课主题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角色互换,内心体验”环节中,教师创设如《我与父母》、《我与老师》、《我与失学儿童》等体验情景,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品的形式来演绎,体验他人的情感,从而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生们的表现非常积极,编排小品时讨论热烈,表演时全心投入,真情流露。这样的教学形式轻松活泼,老师教的自然,学生学的有趣,不仅传授了教材知识,而且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正符合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保俶塔实验学校的陈竹根校长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情况。该校是一所包括九年一贯制的小学、初中和特色高中的完全中学,2001年由保俶塔小学和向阳中学合并而成,建校之后,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很大成绩。
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了学生的未来,提供最好而可行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这种理念和我们四十中学“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校训有着同样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即在保证学生具备基本道德素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促进其智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保俶塔实验学校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发展,给教师提供各种展示自己形象和实力的平台,制定以三年为一阶段的《教师发展规划》,鼓励教师的进修、学习,在学校中形成“自我加压,自我发展,不断进取”的教师发展机制。
在陈校长的诸多介绍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保俶塔实验学校对新课程标准应用的思索:“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如何避免出现以下几个误区:j有了创新,丢了传承;k有了主动,忘了接受;l有了情感;丢了知识等。河北省现在正在推广新课程改革,我们自己也面临着如何转变思路,尽快适应新课程要求的问题,如何在课程改革中真正获得实效,而避免流于形式、走花架子,保俶塔实验学校的思索也正是需要我们很好的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此外,保俶塔实验学校在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开发中对小学和初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的重新组合,也给我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通过对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参观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南方省市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对新课程改革也有了更感性、更切实的认识,这对我们今后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思路,探索新课程的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