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18 08:54:00

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有感于新课标下的特色教育教学方法
数学组   孟勇惠
    2004年12月13日,我们去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参观学习。走进保俶塔实验学校除了感受到优美的花园式的校园环境外,感触最深的是学校的人文教育的氛围、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新课标下的创造性的运用的新的教学方法。
走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最醒目实属鲜花和绿草的映衬下反应学校特色的标语——“笃实、博学、多思、豁达”。全校师生志存高远,谈吐间有民族情感、民族精神,尤其是永不服输的精神。课间优美的音乐让我更能感觉到该学校教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豁达开朗和愉悦的心情,更能体现教学环境的情感性。走进教室,墙壁上的名人名言又是人文教育的一个特色: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茅以升;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法拉第。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通过两天的学习,对于该学校在新课改的几点特色总结如下
    一、实施课题牵动,以科研促课改,让科研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对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有直接的影响,他们利用附近大学和知名学校大学教师的教育资源,合作承办科研课题。大学教师重视对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中学教师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实际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问题入手,从“大科研”的角度,他们学校教师汇集各类子课题,搜集子课题的实例丰富科研课题。形成科研兴校,形成了教师之间“自找压力、自我奋进”的学校精神。通过学校的科研,让科研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让科研带动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进而提高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集体备课的特色充分挖掘教材,每次集体备课解决三大问题:⑴学什么⑵怎么学⑶学到什么程度。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该校采用“集体协作式”备课,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性。在共同备课时,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共同分析一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共同挖掘各类教材相关内容的链接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比如我们听初一的新教材——垂线的性质,课堂内容涉及到三角形的三条高尤其是直角三角形,互补的两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等等内容很充实、丰富。初三的课是开放性试题专题讲座,一节课共解决了六道题,选题的内容涉及到几何、代数,难度有易到难,确实能够反映出集体备课的智慧。除了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共同互相听课评课,写教学案例分析和教案的课后反思,积累教学经验。编写校本课本。
    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的一项重要途径。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集体备课在加强同学科交流的同时,倡导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借鉴;遵循“资源共创,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在协作式备课的平台上,发展教师个性,创造性,让教师自主修改、补充、完善,使之符合教学实际。他们还开展了“一课多法”,同一课题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试教,通过比较,取长补短,选出最优法。
网上教研,在教研时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辟了“教研活动”、“教育科研”、“课程改革”、“课改论坛”、 “教育资源库”等栏目,为教研员和教师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教师提供信息、解决困惑,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
    三、课堂的教学的特色: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注重落实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能力。
    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逐渐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把一个时空有限的课堂变成一个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相互研讨的无限空间。突出教师的合作意识,新教师—新新课堂、青年教师—开放课堂、老教师—创新课堂,老中青三代教师共同面对课改,力争做到“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自己。
    1、创作新型课堂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体现为教法的灵活应用性。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的教学方法:采用合作与探究式、自主合作探究式、任务式、倾听式(倾听老师说、倾听学生说、听我说)等教学方法相结合,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让每一节课不流于形式。并且摒弃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的误区:由过程无结果、有自主忘了接受、有情感忘了知识等等。所以他们及时提出了学会倾听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课堂内容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完成新课表达到的要求。
    2、落实课堂效果——抓细节(落实每节课的教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听初三的专题复习课(汤浩老师)主要式任务是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教师有的放矢,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不会的知识点。学生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初一的新课(欧阳瑞祥老师)——垂线的性质,教师通过两个学生用绳子的实际演示,得出垂直时相交的特殊情况,并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会知识产生的过程。并把一节课的重点——垂线的定义、垂线的性质进行不同层面的练习。保证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能解决数学问题,落实课堂效果。
    由“教书”转向“教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应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从理论上讲,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数学,同样地在教师指导下也能学会会学数学。关键就在于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教师是否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教学对策。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由“教书”转向“教人”。采用科学方法,不仅让每个学生都学会,更重要的让每个人都会学,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怎样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明确“学什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注重学法指导。该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十二年办学”的教学方针。该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法指导。1-6年级主要是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7-9年级主要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数学学科主要对如何利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的学法指导。
    通过这次对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参观学习,确实使自己又洗了一次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自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一定要与时俱进。知识和新课标在不断的改变,新型的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必须不断改变的自己的教法,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做好的服务,提供优质的服务。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