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最爱湖东行不足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18 08:58:00

最爱湖东行不足
——赴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学习总结
语文组 谷志坚
 2004年岁末,我们一行二十多人,远赴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参观学习。保俶塔实验学校坐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通过参观学习,我们领略到了这里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蓬勃的进取精神。保俶塔实验学校“笃志、博学、多思、豁达”的校训,连同那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保俶塔实验学校历史悠久,而她的校园建设和办学理念又是崭新的。苍翠的树木掩映着高大的现代化教学楼、图书楼和会议厅,草坪的石头上都刻着他们的校训,每一层楼梯口都悬挂着书有“志存高远”等格言的镜匾,连下课的铃声都为优扬舒缓的音乐所取代。学校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走进保俶塔实验学校的教室,你能感受到一种严谨有序又不失宽松和谐的班级风貌。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学生中午大都不回家,当你看到那么多学生午饭后在操场快乐自在而又井然有序地开展各种文娱活动的情景,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感染的。我想这一切恐怕都要源自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全面、细致、规范的管理。
 保俶塔实验学校的校长陈竹根在介绍经验时特别强调“我们的教育为了什么”的问题。陈校长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学生高质量的生存,使之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成为能报答、孝敬父母的人;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最好的、可行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即最大限度的发展。陈校长一番话是保俶塔实验学校优良办学经验的高度概括。明白了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怎么教”“教多少”,就会摆正师生的教学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只有着眼长远,才能把脚下的路走好。保俶塔实验学校优异的成绩向我们证明,人文化的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完全相悖,只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就能健康发展,取得实效。
    保俶塔实验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还体现在对教师的管理思想上。保俶塔实验学校把尊重教师、依靠教师的主体观放在首位;引导教师自我规划,不断进取;建立良好机制,让教师有优越感、有压力感。保俶塔实验学校的老师也对我们说,在他们那里各级教师培训严格、频繁,让他们倍感紧张,但也确实获益匪浅。由此联系我们自己,我们北方相对闭塞保守,四十中创造了大量机会培训教师、锻练教师,派这么多人到杭州学习就是为了让老师们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感受课程改革的广阔天地。我们的工作确实很忙、很累,但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加强自我学习,用丰富的知识和崭新的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保俶塔实验学校由于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众多的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和个性辅导人才,并引以为荣。保俶塔实验学校接待我们的几位行政干部都是教学一线的行家里手。陈竹根校长就是知名的教育专家,虽日理万机,但至今仍教着数学课。仓定荣老师是科研处的主任,平时事务繁忙,还要兼任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仓老师为人实在、谦逊,谈吐不凡,深谙教学之道,对新课标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所有这一切都在启发我们,教师欲使学生成才,必先自己成才,而且要博学多才。
    这次杭州之行最有收获的还是听课。语文学科听了两节,一节是徐欢老师的《起点之美》(九年级),一节是于满成老师的《羚羊木雕》(七年级)。南方课程改革开始得早,老师们信息灵,观念新,经验多,手段活。保俶塔实验学校两位作课的老师都注重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畅所欲言。难能可贵的是,徐欢老师把自己与课文作者不同的见解有机地融进文本教学之中,启发教育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独特的感悟。鼓励学生创新,教师首先要作出表率,不能因循守旧,照搬教参,迷信权威。徐欢老师的课从教学的导入到问题的提出,到教学环节的衔接,再到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拓展,都体现出徐欢老师的精心设计,而这种设计不是为了教师充分的表演,而是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充分的表现。徐欢老师的课最具匠心之处在拓展环节。当投影打出一个圆,学生的想象被激发了。学生说:“圆上的每一点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当投影再打出图片展示滕海滨(体操比赛失利,但他不气馁,最后夺得了金牌)、冯云(61次求职失败后,最终获得成功)、乔布斯(苹果电脑东山再起)的事迹的时候,学生感悟道,“失败是成功的起点。”“不怕失败,永不言弃,此刻人生的起点之美更辉煌。”整堂课至此得到了升华。《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徐欢老师的《起点之美》一课做到了这一点。
    在保俶塔实验学校参观学习的最大遗憾是在那里停留的时间太短了,因为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增长阅历,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为把四十中建成一流名校而不懈努力,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吧。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