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女娲造人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18 15:04:00

女娲造人
    语文组   武侠
    一、导语
    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的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形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请你举出你所积累的神话故事(学生发言。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从远古开始就一直是东西方都在关注的话题,西方《圣经》的《伊甸园里》记叙上帝耶和华刚刚创造了天地之后的世界是一片荒芜不毛之地,于是上帝就为大地降下甘霖,使地上长出植物。而后耶和华又按照自己的模样用泥土造了一个男人,取名叫“亚当”,并且在东方造了一个花木繁茂、到处长着鲜美的果子的伊甸园给亚当居住。后来,上帝感到亚当一个人很孤独,就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又造了一个女人并取名叫“夏娃”。后来,夏娃偷吃了禁果,惹怒了上帝,上帝就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了伊甸园贬到尘世里生活了。亚当和夏娃就成为了以后所有人类的祖先,他们的后代不断地在地上繁衍。古老的中国也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猜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中国远古的造人神话吧。
    二、关于神话
    在读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神话的有关知识。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中,一切自然想象乃至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都被赋予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反映了人类对于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其特点是:神话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进行不自觉的艺术加工;神话的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神话,要细致揣摩这方面的特点。
    三、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1.复述是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时间、情节、环境、主要的观点、精彩的片断等。它是用自己重新组织过的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某些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原文。也可以根据需要来创造性的复述。
    要点:写天地开辟后没有人类而荒凉寂寞 →写女娲出现,感到孤独,想加些东西(造人动机)→决定创造“自己” →女娲揉黄土“造人”→女娲夜以继日的工作 →改变创造人类的方法,提高了速度 →想出让人类长期繁衍的好办法。
    四、研讨课文内容
    1.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展示幻灯片)
    ·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如第2自然段叙述她“神通广大”,“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团人放到地上立刻活了起来,挥鞭甩泥造人,安排男女婚配)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会笑,会假装生气,她有人的喜怒之情。
    ·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孩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想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
    ·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她想到立刻去做。“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 “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第二天,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她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想办法让她所创造的人类能够生存繁衍下去。
    小结:神话中的主人公女娲是神,她有着无与伦比的“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象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乎人情事理。在作者笔下,女娲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活生生的人,
    2.作者为什么把女娲塑造的更像一个“人”?
    作者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这正是这篇童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广阔的天地,莽莽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水中的映像诱发了她的“灵机”,想象巧妙而富于人类的经验;“妈妈”的呼喊,是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人”这正是这篇童话真实而感人的地方。
    五、想象及联想的应用
    (一)1.对比方法,分析文章想象及联想的运用。(展示幻灯片)
     明确:文章增加了
    ⑴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动机——2、3、4自然段。过程——5、13、14、15自然段描写了女娲造人的动作,“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动作描写。“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环境的描写渲染了女娲辛勤劳作的品质。改变造人方法时“拉”“伸”“搅”“挥洒”等动词的运用,写出女娲有力舒展的造人过程,准确生动。)
    ⑵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6、7、8、9、11、12自然段“兴高采烈”“聪明美丽”“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跳跃欢呼”这些褒义词语的运用,不但突出了女的勤劳与智慧,也使整篇文章洋溢着人类诞生后的欢心与愉悦)
    ⑶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2、3、4自然段。心理描写准确细腻,笑、生气等的描写刻画了女娲的动作神态,活灵活现。9、12自然段中“满心欢喜”“眉开眼笑”“高兴和欣慰”然我们感受到女娲作为母亲的自豪与兴奋。 “赶紧”一词写出了女娲勤劳的特点
    ⑷作者的评述(1自然段中“这世间,”一句,11自然段、18自然段中“这样”一句。起到了引领文章内容发展及总结全文的作用)
    2.下面请同学们再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作另一种推测,进行想象,看谁想象的有创意。
    3.同学之间交流
    (二)想象练习
    1. 给出材料《盘古开天辟地》,想象盘古死后的情景。
    2.同学交流
    六、总结
    正因为有了作者大胆新奇想象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溢着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人类感念造人神女娲,感念她带到人世间的爱与温情,愿这欢欣与愉悦如不断流淌的小溪,伴随人类,一路欢歌前行。
   (注:裕华区初一新课标研讨观摩课。地点:市第25中学。参加人员:裕华区初一语文教师。)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