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教学体会点滴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18 15:10:00

教学体会点滴
   数学组   于曼
    6月19号伴随着最后一次班会《一路顺风》的旋律,我送走了我的58个孩子,心头突然感觉到一丝从未有过的轻松。回过头来,审视自己三年来工作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万千。三年的工作历程,苦乐相伴,但收获颇丰。经过三年的工作历练,才真正体会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关系,老师教的再好,学生不喜欢也于事无补,教固然重要,但如何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去学也不可忽视。下面要谈的,只是三年来工作的一些体会,愿与向各位老师学习交流。
    一、虚心求教,认真钻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现在回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记忆还很深刻。第一次教毕业班,刚一开始的踌躇满志很快就被焦虑的心情所替代。初三的知识综合性强,教学目标要求更高,每一节课都要直面中考,而且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是我们每一名教师最紧迫的任务。我作为一名新进入初三的数学教师,心理压力大是自然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每一节课。好的心理状态,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效率更高,才能让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教学。其次,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真正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充实自己。1)接触中考,从做中考题开始。初一初二时也经常做一些中考题,但那时更多的是就题论题,思考不是很深入。现在能够站的更高,把握中考的考点,清楚中考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以及考查的形式,直接指导自己的备课环节。2)虚心求教,多听老教师的课。听初三的课,第一要听讲课内容,这是最基本的。老教师对知识的前后贯穿性,可能在讲课过程中有很多即兴的发挥,这是很有价值的。第二要听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第三要注意老教师对知识的一些总结;第四要思考整节课的教学安排以及他的立意。3)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听完课后,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以调整。4)注重课下落实。课下落实是课堂效果的延续,学生接受一个新事物需要时间和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课下落实要求要非常明确。
    二、提高课堂效率
    1、分散难点,化整为零,还要化零为整。1)要想方设法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把大难点分散成小难点,层层递进,解决问题。2)在选编例题时也要做到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逐步提高。3)经常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的运用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条件创设知识点运用的条件,做到让学生一看到条件,就有大概的思路和方向,而且目标明确,有“法”可依。4)在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时,还要做到经常强化知识的运用条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想。
    2、重视课本例题,发散思维,挖掘内涵。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能力,启迪分行性思维的有力手段。例题可以把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从点到面展开。如果在例题的基础上,注意灵活多变,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对诱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和思维的拓展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在选编例题的时候,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的覆盖面、侧重点和学过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注意难易搭配。
    三、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每一位教师都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但是光做好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情感教育也不能忽视。中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的时期,争强好胜是他们的特点。他们受到激发或鼓励时,会更加努力的对待学习。当然对孩子的激励并不是对孩子的同情,而是对每个孩子都平等相待,为每一个人创造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享受成就感,这样他们才会追求成功,进而取得成功。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过多的批评容易使孩子自卑,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当他们发现自己总在别人后头,奖励、表扬都属于别人时,他们会失落,甚至放弃。事实上每个孩子都会有闪光点,只要及时发掘出来,适时给予肯定、鼓励,就能成为他们进步的原动力。初三1班的孩子们数学成绩在初一初二时并不出色,但我宁愿费尽心思寻找一些他们值得肯定的地方,不断的来强化,甚至有时刻意的夸大,孩子们突然从中找到了成功的感觉,觉得自己原来可以更好。后来他们开始和我比赛做题,我的课外书每天一拿进教室就会不翼而飞,那肯定被他们拿去,比较谁做的多呢。如果进度超过了我,他们就高兴的眉开眼笑,如果做的比我慢,肯定会利用当天课余时间超过我,班里开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学习数学的热情,不断进步的成绩证明了我的工作效果。成绩越好,同学们越有信心,学习劲头越足,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所以对于孩子来讲“成功是成功之母”。
    当然用这种方法要掌握一个度,初三1班的学生一直对自己的数学缺乏信心,所以我用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提高自身的能力。
    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下,课堂上也不可忽视。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有时在课堂上,交流的过程只是个表达的过程,缺少的是倾听的过程,有些同学忙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根本就没有去认真听别人怎么说,怎么想,有的同学认为别人讲题只是在给老师讲,跟自己没关系,这样,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了解其他的学生是怎么想的,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理解一个新的问题,同时对自己的思路也是一个归纳整理的过程。同时在课下,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每一名同学来提高自己的成绩。到了初三,没有了每天的答疑自习课,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要想避免问题的堆积,就必须做到与同学合作,经常交流,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单枪匹马是绝对不行的。不但效率低,学习效果也不好,容易造成思维单一,知识运用不灵活。
    五、关注中等生,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我们一般总说,要想提高成绩,应该“抓两头,促中间”。而实质上,往往是只抓了两头,而忽略了中间。其实这部分学生才是我们的中坚力量,这部分学生成绩好了,一个班的整体成绩才能上去。中等生无论是在思想表现、学习成绩还是在其它各方面,虽居中间状态,但他们很有塑造的潜能,新课标倡导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初三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很重要的,如何利用这段时间,提高他们的成绩呢?
    要给他们体会成功的机会,培养学习热情。在初三的数学专题复习中,初中三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已经全部告一段落,专题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中等生一般基础还不错,但综合运用能力不强,知识系统不完善,在课堂上经常是被动的接受优等生和老师灌输给他们的思维方式。我们老师都有这样一种体会,课堂上时间很紧张,回答问题时,喜欢让优等生发言,他们大部分能条条是道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老师只需作简单的补充或总结,既节省时间,又能扩大课堂容量。但这样做,对优等生是很有利的,而对于中下等生而言,他们的收获就很小了。优等生条条是道的阐述,已经是大脑经过复杂的处理后的结果,他们不能体现信息的处理过程,而中下等生缺乏的恰恰是这些。所以我在课堂上经常设法暴露每一道题的思维过程,我采取的方式是,让中等生回答问题。但中等生一般不能全面的进行分析,一开始,我要求学生读题,读一句,分析一句,能分析几句是几句,有时一道题需要四五个学生才能分析完整。我仔细地把每一个学生的分析结果记在黑板上,然后要求他们从这些信息中寻找联系,确定问题的切入点。渐渐的,这些学生能够对问题理解得更多,分析得更完善,明显的提高了分析的能力。
    实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样做好处颇多。1)中等生一般很少回答问题,所以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现在回答问题不管你想不想发言,都有可能被老师点名,所以他不得不积极思考,灭掉了吃“大锅饭”的念头。2)在发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思路越来越宽,分析问题越来越严密,不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了,也变得更加自信了。3)通过课堂学习,能力提高了,对后进生也有帮助。以前有同学向自己请教,由于缺乏自信,或能力不够,不能对同学提供帮助,现在也能露上一手,好高兴啊。4)最主要的是,再也不害怕考试时,大题部分交白卷了。以前考试时,与好学生的差距总是在综合题上,现在不但能够缩小这个差距,还经常能给自己一个惊喜。有了成绩这个“硬件”的鼓励,渐渐发现自己原来也挺聪明的,照样能学好数学,数学这么难的学科都能学好,哪科还能学不好呢?全面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5)从整个班级来看,由于中等生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给后进生做出了榜样,带动了后进生,同时又动摇了优等生的优势地位,给他们带来了压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既有竞争又互助合作的学习气氛。
    总之,教学是双方面的,通过三年不懈的努力,我所任教的两个班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其实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和组里各位老师的帮助,还请各位老师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2004.12.8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