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培养学习习惯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17 16:11:00

培养学习习惯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特别注重以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预习习惯
    无论哪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有先认真预习的习惯,并要做到:
    1、有认真看书的习惯。不是完成任务式地将老师布置的内容浏览一下,应付一下预习题,而是“用心”地读书,特别是语文、英语更要大声朗读。
    2、有圈点勾画的习惯。古语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既要圈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这一习惯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也要画出疑难之处。
    3、有设问好问的习惯。预习时要仔细思索,脑海里不断出现问号,又不断自己去消灭问号。也就是说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可先与同学讨论,也可请教老师,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一个问号。这样积极地思索,预习时充满了解决矛盾的乐趣。
    二、上课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上课习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1、有入神听讲的习惯。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课”,自然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都懂的问题老师自然一带而过,而重点讲解学生的疑难之处,这样一个释疑的过程,学生也更能集中注意力。
    2、有积极发言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紧跟老师的讲解,积极开动脑筋、踊跃举手发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不会出现“一言堂”的沉闷的课堂气氛;也不会出现老师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听得恹恹欲睡的难堪局面。“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也就不再是一句口号。
    3、有认真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课堂上大家都能听得懂,但重要的内容,关键的地方一定要有作笔记的习惯,只要注意训练,学生就能主动明白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作好课堂笔记更有利于今后的复习巩固。
    三、复习习惯
    1、有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后应及时复习,这是知识的消化、吸收过程。有些学生仅满足于课堂上能听懂,而不注意及时复习,一学一丢,所获甚微。
    2、有“追根溯源”的习惯。要注意不是去死记结果,而是弄清楚怎么会得到这个结果的。即“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比如数学、物理的题目是根据什么原理或公式解的。对于语文、英语中需背诵、默写的部分也该在理解层次、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去记忆、背诵。
    四、作业习惯
    1、有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在及时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作业(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杜绝抄袭现象),这又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并能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2、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习惯包括姿势(坐的姿势和握笔姿势)、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书写速度。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既可养成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又能使他们训练出一手漂亮的字。
    五、考试习惯
    1、有认真审题的习惯。“粗心”是学生考试时的大敌。考试能不看错题、不漏题,对考试经常失误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样能减少考试失误,把不该丢的分全拿到手。
    2、有慎重答题的习惯。在读懂题目的基础上慎重答题,即可提高准确率,对容易的题目不掉以轻心,对难题也不望而生畏、胡乱应付。答题时也能紧扣题目。
    3、有细心检查的习惯。答完题要细心检查,尽量减少失误。考试时更要有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的好习惯,坚持独立思考,自己答题,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远不止这些,但只要注重学生的好习惯的培养,定能收益非浅。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三天五天就可以养成的,必须长期训练,持之以恒。尤其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启发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并在坚持不懈的习惯训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有效地从书本中汲取营养,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摘抄自《班主任之友》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