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尊重和真诚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点滴体会
语文组 石晓宇
关键字:尊重 真诚 心与心的沟通 交流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越来越被现代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促进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形成,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交流并尊重他们,让他们感觉到你的真诚。
正文: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是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实践证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从培养健康心态的角度说,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反之则会促使学生以不良的心态看世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违背教育的初衷。鉴于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积极处理好师生关系,尽可能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而思想上不成熟,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没有什么经验可言,只想谈一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循尊重的原则,用心揣摩学生。
每一个人都渴望与他人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孩子们更如此。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阶段。他们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上与成年人有非常大的差异。我们在教育学生或处理问题时应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静下心来,耐心倾听他们心里的想法。
我们班的小A同学是老师眼中的差生,成绩班里最后一名。刚上初一时经常给班里扣分,是一个很让人头痛的角色。在我严词批评过他几次后发现他不但没什么进步,反而对我有了逆反心理。有一次,他又犯错误了,但我没有批评他,我想换个方式。我把他喊到办公室,先给他拿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他对我的举动很吃惊。我心平气和的对他说:“今天我不是老师,你可以把我当成你的朋友,我们可以谈谈吗?”他点了点头。我们先聊了聊近期的学习,后来谈到理想,他说:“老师,我其实特想当国家主席一类的人物,让中国人的素质提高,再也没有随地吐痰的现象,再也没有白色垃圾,不让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听到这里,我想每一个人都会笑,一个大家眼中的后进生居然相当国家主席?在最初的那一刻我心里也笑了,但瞬间我看到了他的眼神,那是一种透明的、真诚的眼神,我被震惊了,耐心的、很认真的听下去。他说完了,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我对他说:“老师很佩服你,你能有这样的目标。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首先你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严谨的人,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你会做好!”
从那以后,他进步多了,开始关心班集体,扣分的情况越来越少,在学习上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尤其对语文的学习。上次期中考试语文及格了,班上的及格率也因此成了百分之百。成绩下来的第二天,他的妈妈打来电话告诉我,小A把一张得了100分的古诗默写的“卷子”(一张32开的纸)贴到了家里的墙上,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听到这儿,我的心里一颤,一张不起眼的纸,一次默写,我的一个微不足道的100分竟能带给孩子那么大影响。于是我又在他的期中考试卷上工工整整的写上:小A,你真棒!这次有进步,尤其在书写和阅读上。加油,再努力,我相信你会有更大进步。
通过这件事,我更深刻的感触到每一位学生。哪怕是你眼中最不听话的,他也有一颗求上进的心,而这颗心很容易在我们不经意的训斥中被击碎。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细心聆听,用心揣摩学生的心灵。
二、遵循真诚的原则,用情感染学生。
沟通是相互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把自己对班级的规划、处理班集事务的原则,甚至是自己的感受告诉学生。一个健康的班集体需要班内每一个成员去营造。新课标指导下的师生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师道尊严”了。学生们喜欢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教师。所以当教师,首先要当回你自己。告诉学生:你很高兴,你有一个好消息,你生气了,你很失望,学生们会一起感受你的内心起伏,和你一起融入到班级的建设中去。
记得那是新初一刚开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去参加新教材培训,回来时第九节自习课已经快结束了。这时教育处老师给了我一张扣分条并告诉我第八节自习课我们班很乱。我很生气但没有急于发火,一位老教师曾告诉我:教育学生说一次就要说到痛处,有一次效果。我在教室外走了好几圈,为的是理清自己的思路。走进教室我示意学生停下手中的笔,坐好,开班会。我用很严肃的、略带低沉的口气说:“今天有的同学可能发现了,老师一天没来,我去开会了。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开会的这一天里,心里一直惦记着你们,怕你们违反纪律,上自习课不好好学习。果然不出我的意料,今天的你们很让我失望。”说到这儿,有的同学头低下去了。我又接着说,“接咱们这个班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从我第一次看到你们56张笑脸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自己肩上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同时我也下定决心用我三年的努力换取三年后你们同样的56张笑脸。我的目标是:三年后,让我们班上每一位同学都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都会迈上更高一级的台阶。这个目标需要你们和我,我们一起努力。这个过程是艰苦的,不能有半点松懈,可是今天,刚刚开学没几天就有人松懈了……”这时全班同学的头都低下了,教室的空气似乎也凝结了,大家的情绪基本都集中到了一点。这时正是我强化纪律的时候,我强调了铁的纪律是取得成绩的保证,又很明确的提了自习课的要求。处理这件事我没有和学生发火,但学生们却深刻认识到了自习课纪律的重要性,他们觉得老师是真诚的,老师为了班级建设下这样大的决心,自己没有不努力的理由。同学们很快的改掉了小学的习惯,从那以后我们班的自习课基本没出过问题,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我的那次班会。
与学生沟通交流,增近距离更体现在平常的点滴小事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孩子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前一段时间学校举办合唱节,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们师生都费了一番心思:选歌曲、练歌、编队型、借服装,甚至动用了家长和家长的同事,每天我们都要抽休息时间去音乐教室练习。到比赛前最后一节珍贵的音乐课,班上每一位同学都很珍惜,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争取练习再上一个高度。可是这时候,小B在队伍里却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他边唱歌边乱动,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我气极了,在这个紧要关头他居然这个态度。我一步跨过去,吼了一声:“不想练,出去!”随即一把夺过他手里的书扔出了教室。练习继续着,这时小B按要求站好了,但脸上的表情依然不屑一顾,嘴偶尔张一两下。看得出,他对我很不满意,他在应付,我没有让同学心服口服。下课后,我叫住了他,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今天练歌时,老师很着急,急着想让大家很快练好,看到你没按要求做,我就发火了。对于今天的态度,我向你道歉。”听我这样一说,他脸上漠然的表情消失了,低着头对我说:“老师,我错了,不该在大家都认真练习的时候不听话,这样会影响班上成绩。”那天放学,他是最后一个走的,他帮着我把教室的门、窗、灯都关好,一直是想补偿他自己过失的样子。其实学生们一直是挺懂事的,合唱节前一天因为有些累了,我早晨起晚了,没顾上洗脸就去了学校。晚上放学,我忽然想起这件事,就在班上说:“知道吗,老师今天没洗脸。”学生很吃惊,我说:“老师太累了,所以早晨起晚了。这两天我需要大家的大力支持,如果老师不督促你们,你们能自觉做好吗?”“能!”大家用最响亮的声音回答我。放学后,文艺委员走过来对我说:“老师,化妆的事……”她的话还没说完,旁边的同学急忙拉走了她,几个人在教室门口商量:“老师很累了,咱们自己解决吧!”声音很小,但我听到了。学生们能做到这一点,我已经很感动、很知足了。
一个健康的班集体,必然有一种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要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相融,教师就必须放下架子,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沟通的渠道有许多种,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情去感染,用尊重与真诚架起心与心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