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输得起
李 芝
一位家长忧心忡忡地对我说:“我的孩子处处都很优秀,很要强,可最近却总是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简直跟平时判若两人。”这名学生在班级确实十分优秀,是学习委员,样样功课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从一年级起就是班级总分第一名,经过多方查询,我终于找到了这位学生不快乐的答案:上次期末考试时,总分滑到班级的第二名。
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让我们看得好心痛。古人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这就要培养孩子有耐挫折的心理素质,遇到失败,做到不惊慌、不自卑、不气馁,在失败中奋起,在挫折中前进。一般来说,孩子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不足或压根儿毫无准备,因此家长就应注意预防、诱导,着力提高其耐挫折力,使孩子从小就有接收挫折的心理准备。为人父母切忌把孩子当成“小太阳”,把自己当成保姆、奴仆,惟恐孩子受到委屈和挫折,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培养出具有较强耐挫能力的孩子。
老师或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方法巧妙地引导孩子处理挫折,如:改变情绪法,即通过改变孩子受挫的情绪来改变孩子的心态和心情;注意转移法,就是孩子遭到挫折时,为了减轻其心理压力,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使孩子减轻或消除挫折感;成功体验法,如果孩子长期在学习等方面屡遭失败,家长就应该设法创造机会,让孩子获得成功,改变其受挫心理和自卑感,产生成功感和胜利感;精神释放法,就是容许孩子自由地表达情感,抒发抱怨,甚至在老师或父母的爱抚下痛哭一场,从而冷静下来,恢复理智。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挫折,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挫折。人生旅途中,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追求,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令人不快的程度及其转化情况却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应使各种挫折成为锻炼自己的摇篮。
(选自《世界教育信息》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