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12 09:18:00

2004年石家庄市政治学科青年教师评优课一等奖教案
 
课题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综文组  韩静
    教学目标
    1、面对网络,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网络上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做对人对己有意的事情。
    2、通过身边学生的遭遇,激发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
    1、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2、通过身边学生的遭遇,激发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教学难点:通过身边学生的遭遇,激发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与自我保护的强烈愿望,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本课教学重点分析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是本课的重点。谈及网络,一般人很容易联想到它的负面影响,影响学生学习,对学生身心造成损害。其实,这正说明了很多学生并不真正了解网络的多种功能与用途。这正需要我们对网络有全面完整的认识。因此,第2课时借助课前较大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们如何利用网络或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从预防网络交往中的问题出发,提醒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与遵守网络规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中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是非分辨能力不高,抗诱惑能力不强,将可能的危险和陷阱提示给他们十分重要。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引导,使学生们既不因害怕而回避现代科技,也不因无知而上当受骗。保持必要的警惕,增强自制力,将网络作为工具,为我所用,我们就能享受健康而愉快的网络交往了。
    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与合作
    教学用具CAI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合作与探究
网络是人类技术进步的产物,它在提高人们社会活动质量的同时,可能对部分网络使用者造成伤害。请学生讲一讲因网络使用不当而导致身心受害的案例。过渡语: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写板书)
多媒体展示“网络沉浮”的活动界面。请学生点击进入,观看教师设计的题目要求并做出相应的回答。由此得出网络交往对生活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网络交往的问题。为什么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中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怎样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教师总结)教师展示信息数据,证明中学生确实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过渡语: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同时还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写板书)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网上你享有无限的自由”与“网络交往要受限制”)。(教师总结)网络交往中的时间、空间可以没有限度,但网络交往中使用的言论、态度是有限度的,它们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有很多相近之处,如尊重对方、诚实守信、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设计情景:网络情景1、聊天室中的对话。对此对话是否赞同?网络情景2、收发e-mail。
教师展示一反面回复的资料,正反对比,得出结论。(教师归纳)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共负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责任。
 
通过网络诈骗、网上泄露国家机密、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例,如:录相“打击色情网站”(关于17岁的中学生王博建立的“色雀论坛”的案例),说明要依法行事。教师引领学生分析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决定的。
遇到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怎样做?(教师归纳)上网更要遵守法律,这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在本课结束时,教师请学生思考: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韧剑,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教师归纳:1、网络是先进的,网络改变了我们生活的速度、节奏、方式。网络使我们过上了古人无法想象的幸福生活。2、网络是危险的,网络上随时有陷阱,到处有诱惑。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网络吞噬。3、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
 
“网络总动员”包括:1、网络交往典故2、网络文明倡议书3、Email——网络特快4、健康网站推荐。
学生讲一讲因网络使用不当而导致身心受害的案例,学生发言。
 
 
 
 
 
 
 
课上围绕网络交往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思考、回答问题。(问题包括:1、P72梅平的故事;2、P73小齐的故事;3、Flash因沉迷网络而违法犯罪的故事;4、制造病毒的黑客。)
 
 
 
 
 
 
 
 
 
 
 
学生进行辩论。
 
 
 
 
 
 
 
 
 
情景1、学生针对对话发表自己的见解。情景2、学生如何回复这封e-mail。学生总结结论。
 
 
 
 
 
学生回答在网络交往中应怎样做。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任选其一来完成。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引领学生学习新课。
 
 
 
 
 
 
 
设计意图:1、界面上呈波浪状排列的图标,高低起伏不同。以显示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韧剑。2、学生点击进入问题板块,能够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体现学习的主体性。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自己动手去搜集资料,提高查阅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思考的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大榕树聊天室的背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真实效果。学生更以接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能做侵害他人、国家、社会的事或不能有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言语、行为。使学生知道自己不仅要自觉遵守网络规则,而且要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来维护网络交往的环境。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课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学完这一课,能够真的有所收获,以实际行动去享受并维护健康的网络交往环境。
    板书设计
    二、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1、学会自我保护
    2、遵守网络规则
    教学反思:
    1、本课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设置“你来点击”,“辩论”,观看资料,“网络聊天室”,“网络总动员”等生动、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在能力上、情感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体验学习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我遵循了学生在认知和心理方面的规律,是一节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等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课。在教学中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些具体例子并切实感受到净化网络环境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通过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探究、思考,不断地获取成功的体验,也学会掌握、运用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已基本达成三维目标。
    2、就这堂课而言,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呈现出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融洽。但是,我也面临着学生的挑战,学生对问题回答的切入点、准确性有时需要教师的引导,这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这就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地培养自己抓住契机、利用资源、适时引导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