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15 08:48:00

    2004年石家庄市生物学科青年教师评优课一等奖教案
第十八章  疾病与免疫
第二节 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
综理组  孙秋菊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措施。
    举例说出我国发病率高的癌症和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
    技能目标:尝试从阅读材料中提取所需信息,培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做好自身疾病的预防,使用正确方法帮助患者。
    情感目标:关注生命的价值,培养互救互助的意识。逐步确立关爱他人的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与小组合作,体验成功和自豪感。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言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探究1
 
 
 
 
 
 
 
 
 
 
 
探究2
 
 
 
 
 
 
 
 
 
 
 
 
 
 
 
 
 
 
 
 
 
 
 
 
 
 
 
总结
 
 
应用
 
知识迁移
 
 
 
 
评价
上节课我们学了哪方面的知识?
人们所患疾病都是传染病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近些年来,有些疾病的危害超过传染病,威胁人类的健康。
 
小资料1: 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  
    其中,冠心病(冠状动脉粥状硬化性心脏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迅速上升趋势,每年死亡高达60万,号称“人类第一杀 手”。
    课前让各小组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同学进行汇报。
课前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不相关的课题留给学生课下探讨。
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对各别组进行个别指导。
 
 
    然后分小组汇报。
一:1、什么是冠状动脉?它的作用?
2、什么是冠心病?症状?
3、怎样治疗?怎样自救?
4、导致冠心病的原因?
5、怎样预防?
6、冠心病人的需注意什么?
  你知道那些癌症?
我国常见的癌症按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分别是胃癌、肝癌、食道癌、乳腺癌、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在城市中,排第一位的恶性肿瘤的是肺癌。在农村,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胃癌。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
请同学们阅读“生命20小时”
在重要的文字下面做记号。讨论关于白血病你还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1.什么是白血病?
2. 白血病为什么称为"血癌"?
3、白血病怎样治疗?目前较好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弊端?
4、你知道环境中有哪些致癌因子?怎样预防癌症?
5、你对这名台胞拯救江苏姑娘的事件有什么感想?
如果与某白血病患者组织配型相符合的人是你,你愿意捐赠你的骨髓吗?为什么?
 
今天你学到些什么?
1、为心脏肌肉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
2、环境中哪种不是致癌因子?
1、你生活的环境周围有没有致癌因子
2、在你生活中有哪些对待疾病的做法是错误的。每人调查20个家庭,患病时采取的看病方式。
 
 
教师进行整体评价。
 
传染病。
 
学生回答。
 
 
 
 
 
 
 
 
 
 
 
汇报。通过同学们的调查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冠心病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学生提出问题
可能有:什么是心血管疾病?为什么冠心病呈上升趋势?(什么原因导致冠心病?)什么是冠心病?症状是什么?怎样治疗?怎样预防?
 
 
 
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起讨论。组间竞争,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分组汇报。
 
 
 
 
回答。
 
 
 
 
 
 
 
 
 
 
 
学生第二次采用分组学习讨论的方法
 
 
学生回答。
 
 
 
 
 
 
 
 
 
 
回答
 
 
 
回答
 
 
 
 
 
 
各小组组内评价自我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其处于“认知困惑”状态,从而提出问题。
 
 
 
 
通过亲身体验,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非主要课题留给学生课余探讨,延伸他们的兴趣。
 
利用查阅报纸、杂志、书籍和上网查阅文章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整理材料的能力,掌握从材料中查找所需信息的技能。使学生学会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哪些学习资源。突破重难点(5)
 
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落实知识目标。
 
 
 
 
通过进一步训练,搜索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通过“生命20小时”材料的感染,学会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培养起对他人关爱、乐于帮助他人的美好情操。
 
 
面向全体学生
情感迁移
 
学生理解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以继续保持生物学习的学习动机。
 
鼓励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