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让素质教育进入信息技术课堂初探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1-15 10:09:00

让素质教育进入信息技术课堂初探
   信息技术组  王亚伟
    内容摘要:培养和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年轻一代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战线的历史使命。中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普及教育,是教育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发挥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并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字:素质教育  自主学习  探究
    正文: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有人说,不会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人,将是新的文盲。因此,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在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教法,说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儿。
    一、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现在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大部分在这之前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都是在游戏中认识了计算机甚至迷上了计算机。他们对计算机产生了神秘感并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具有这样的心理状态是我们搞好教学的最佳条件。
    心理学告诉我们:求知欲、兴趣和好奇心是智力开发的心理基础。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和好奇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产生动机的重要主观原因。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我的体会是:在教学中应避免枯燥无味的灌输和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而应采用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灵活方式。如:直观形象的方式、寓教于乐的方式、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等等。让学生在娱乐中接受知识。
    画图软件是WINDOWS 98中所带的一个应用软件。一般情况下,画图不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喜欢,因此,通过让学生画图而学习新的知识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对训练鼠标、单击、拖动和键盘的正确使用非常有用。比如:当一幢楼房有了一扇窗户,需要画更多的同样的窗户时,学生们会想:如何画这么多同样的窗户呢?如果这时老师教他们如何“复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让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会了复制、剪切、粘贴这些重要的操作。通过计算机画图这些有趣味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窗口,菜单等有了基本了解,对常用文件操作(新建、保存、页面设置等) 和编辑操作(如复制、剪切、粘贴、撤销、恢复等)基本学会应用。这些在传统打字排版中要花很大精力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在这种游戏般的计算机画图中很容易得到解决,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个创造性的人应该是善于多向思维,善于发现问题,探奇引索。教学过程中,在注重聚合思维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其他事物,这样即扩展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在 WORD 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前面所学过的画图知识与WORD图形处理功能对比。因为学生在此前已经掌握了画图的基本操作,这样学生们就会体会到在图片处理方面,画图软件比WORD优越的多。能使学生们对两种图形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一种软件的功能都不是面面俱到的,虽然画图软件在图形处理方面优于WORD,但是WORD在文字处理方面要比画图软件优越的多。所以,在WORD的教学中,重点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字处理方面的知识,发挥计算机的文字处理优势,这样,学生在掌握文字处理知识的同时也能使他们得到指法练习,为将来正确操作计算机打下良好基础。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多向思维,相互比较,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WORD中的一些图片复制到画图中进行处理后再复制回来,或者将自己在画图中的画复制到WORD中使用,在一篇文章中嵌入自己加工处理的图画,真正做到图文并茂。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另外,还有其他方法,如:
    1、打比方
 在讲述计算机工作过程时,可将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人脑能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电脑的主机。人脑中的信息要由口、笔输出,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较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2、竞赛法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些中英文输入赛、排版比赛、计算机画图赛等,并及时奖励。让学生有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3、因材施教法
 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计算机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教师要介绍各种有用的书籍给他们,并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实践提高。而对那些“吃不了”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及时巩固。
    4、游戏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型软件,如“打飞机”(中英文打字)、“电脑博士”等。有条件的学校,还自己开发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型课件。使学生在玩中掌握本领,提高自己。
    三、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考试的几点思考
    虽然,现在的初中计算机教学还没有列为统考的科目,而只是一般的考查。但是,我认为应必须对考试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考试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可以缺少的。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难点,重点的掌握情况。通过考试也能使教师发现自己在备课,授课等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完善,改进教学方法。
    在考试方式上,我认为应采取“模块化”的方法,就是每学完一个“模块”,就进行一次考核。比如:画图,图文混排,制表格等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根据所学的相应模块知识,进行综合的考核。命题形式应灵活多样,以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每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后,就让学生完成一项独立的任务并且在设计任务时都注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创新空间,让学生独立的去完成。比如制作一张“贺卡”,设计一张“课程表”,都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任务,让学生来完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应以学生为主题,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学生作品”方式进行考核,“学生作品”可以一人完成,也可以几人共同完成;考试时可采用开卷方式,可以查询图书资料、学生间相互交流,也可以请教老师;日常教学或考试、考核时要对有特点的作品予以及时的关注和表扬;考试分数可以由同学自评、互评、老师评等等。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提高了他们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完成任务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不再将考试视为一种压力和负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无定法,总之,要教好计算机学科,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返回

上一篇:2006年第一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