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教育:国外学校的做法及启示
河北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院 韩振峰
[摘 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培养全体国民的节约意识。节约教育应当从学校教育抓起。国外学校比较注重运用教材、形象故事等,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国外学校开展节约教育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 节约教育 方法 经验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政府反复强调要重视节约型社会建设。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要求教育部门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人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在全社会培养节约意识,增强人们的节约观念。培养节约意识、增强节约观念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这方面,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国外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开展节约(节俭)教育,他们的不少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将节约教育内容列入教育培养目标。国外许多国家都把节约教育明确列入学校的培养目标。如新加坡《中小学公民课程及训练纲要》对小学德育目标的八条规定中,就有“明确认识勤劳节俭,努力生产,可以促进生活的改善和国家的繁荣”等条文。新加坡各学校都订有严格的校规,许多校规中都有“食物和饮料必须在餐厅内用完”、“严禁浪费水电”等规定。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说过:“如果我们想继续繁荣昌盛,就决不能抛弃勤劳、节俭和献身的本色。”泰国也把节约教育列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如泰国《第六个国家教育发展规划》(1987—1991年)中,就把培养学生“自我约束”、“毅力和俭朴”、“俭朴和刻苦耐劳精神”等作为学校德育培养的重要目标。泰国教育部颁布的德育教学计划也把“节约”、“节省、压缩多余的费用”、“适当开支”等列为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把节约教育的内容引入教材。不少国家都把节约教育体现在学生的教材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教材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节约教育。比如新加坡小学阶段开设的“生活与成长”和“好公民”等课程,都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勤奋质朴等作为重要内容向学生灌输。印度尼西亚小学教材强调必须培养学生“确立的价值观和优秀品质”,其中一项就是强调培养学生“具有节俭及热爱劳动精神”。马来西亚一年级教材上有这样一篇课文:“晚上,弟弟上床睡觉。房外的灯还亮着。他想,灯是我开的,我应该把它关掉。爸爸知道了这件事,说弟弟是个好孩子。”短短50多个字,就把“注意节约用电”和“要有责任心”等良好品德习惯贯穿其中了。国外这种利用形象化故事形式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节约教育。国外开展节约教育非常强调针对性,避免千篇一律。他们针对儿童、少年和青年等不同群体,选择各具特色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比如英国制定的《公立学校德育大纲》,就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节约教育”内容做了明确规定。对小学五年级要求开展三方面的“节约教育”:一是科学使用金钱,不得浪费;二是任何物品都必须经济性使用;三是必须懂得节约性消费,避免奢侈浪费。对小学六年级要求开展两种“节约教育”:一是养成储蓄习惯,学会正确储蓄的方法;二是懂得饮酒的危害和它所造成的浪费。到了中学一年级则要求开展三种“节约教育”:一是生活要简朴;二是不轻易借贷;三是懂得赌博这种不劳而获坏习惯的危害。其他年级也都有类似的规定和要求。由此可以看出,英国政府非常重视节约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循序渐进地开展节约教育。日本在开展节约教育方面也很有特色,他们非常重视节约教育的循序渐进性,强调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节约教育。如日本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在节约教育方面,对一、二年级学生要注重“爱惜钱与物”、“爱护公物”的教育,对三、四年级学生要注重“有节制地生活”的教育,对中学生则要重点培养他们自觉的节约理念,养成节约的习惯。这种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内容节约教育的做法,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节约习惯。国外除了运用教材、课堂等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外,还非常注重在行为习惯上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节约习惯。西方国家的一些学校里,每年暑假都要举行校服交换会,家长们拿来自己孩子穿不得的校服,换取那些适合自己孩 子穿的校服。这种“以衣换衣”的活动既节省了开支,又避免了物资的浪费,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
国外不少国家还非常重视课本的循环使用,特别是中小学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在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都早已成为一种常规做法。以美国为例,中小学教材实行无偿借用制度,一本教材至少有8个学生使用,有的数学课本甚至被10个以上的学生使用。每本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再看我国,教材的使用寿命一般仅为一学期。正如有的学者计算的那样: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平均使用10册课本计算,我国目前在校学生共有2.2亿人,一年就需要使用课本20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需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亿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若以中小学人均课本费180元算,扣除平均成本,全国每年至少可节约书费316.8亿元;如继续使用5年,可节约1584亿元。课本的循环使用,不但能节省社会资源,减轻家长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在于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习惯,改掉在课本上乱涂乱画的坏习惯,自觉培养起节俭、诚信和责任意识。
国外学校开展节约教育的做法和经验,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节约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首先,节约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的重要时期。现在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缺乏艰苦生活的锻炼,不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在这个阶段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奢侈浪费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是很难纠正的。
其次,节约教育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各有其特点。学校节约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节约教育,防止教育内容和形式简单化和教条化。
第三,节约教育重在行为养成。我们开展节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通过教材中的理论道理、典型事例等让学生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通过学校平时开展的一些活动,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耳闻目睹中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节约习惯。
最后,在开展节约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反对奢侈浪费现象。节约和浪费是对立的,不彻底杜绝浪费现象,节约习惯就不可能自觉养成。为此,各校必须经常性地在全校开展“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教育活动,使学校形成一种人人崇尚节约的良好风气。
参考资料
1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2朱永康《中外德育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3苏崇德《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
(本文摘自《世界教育信息》2005.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