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常规教学,促进素质教育
——参观威海实验中学有感
数学组 倪辉
2005年12月9日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去山东省威海市实验中学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当到达威海时,雪仍然下得很大,本想着周一能赶上听课,不凑巧的是由于下雪的原因,学生停课,只好到学校与老师们座谈了。
威海实验中学座落于市区的东北角,面海背山,环境幽静,历来被视为教书育人的理想圣地。当来到威海市实验中学时,雪中的实验中学依然很美,右手很醒目的地方有国家总理李岚清来威海视察时为实验中学题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贡献。” 紧接着,观看了学校的教育片,又与同学科老师进行了交流,收获颇大,特总结如下:
创新常规教学为契机,实施优化教学的策略。
威海中学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常规进行改进,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1、严把备课关。每个教研组设置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开展新课改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实践研究。提倡资源共享备课法:将全册教材分为几部分,由教研组每个教师分别承担其中一部分的备课任务,在独立深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相关资料(课件)的搜集与综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在全组进行交流,讨论之后负责改进、整理,与组内共享成果。其目标是让每一节课都打造成精品,让每一位教师都不断地完善提升。集体备课的同时,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实际针对性地取舍集备成果,而不能对事先设计的教学流程进行简单的复制和粘贴。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提交一份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
2、分层次留作业。作业分技能类作业和实践类作业,其中技能类作业分A类、B类、C类,由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每学期举行两次学生作业评定,其中一次必须是实践类、活动类、探究类的作业;对于作业量,学校定期举行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使作业量保持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以特色活动为外延,实施"学科渗透"特色策略。
威海中学以 “科技领航、人文立校”为办学特色,因此在更新教育观,改革课堂评价标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如航模班、美术班、足球协会等,每天下午4:30分----5:30分学生自主选择课外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同时科学合理安排双休日活动。80%以上的学生每周都有半天时间到校参加音、体、美、计算机、英文打字、电视节目制作和群团协会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学生乐于参加,促进了课堂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不补课,威海中学的升学率仍然很高。
改进教学模式,以“理解教育”作为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在教学中,威海的老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情感的投入,否则那么早放学,又不补课,成绩怎么还会那么好呢?这是一大批有着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有基本特征之一。他们的宽容的心态,以关爱的心理,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分析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不使每一个学生落后,使每一个学生天天有进步,他们通过耐心而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各种积极地手段,在教学中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这种教师是在尊重、关心、牵挂、用“心”施教的基础上实施的教学过程,必然是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会越来越积极,信心越来越强,从而使学生爱学、会学。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学科知识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转变观念,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借鉴威海中学好的做法,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由创造性地去做好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努力向科研型教师发展。
2005/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