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网络阅读新课型——推荐阅读课
语文组 谷志坚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要充分利用广泛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不断开拓视野。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积极开展网络阅读教学,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尝试。网络阅读教学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展开的阅读教学。多媒体海量资源、超文本非线性链接、智能交互技术和通讯手段的引进,带动了阅读教学的全面变革。我们依托网上论坛为教学平台,利用论坛强大便捷的对话和管理功能,营造虚拟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掌握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信息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建构主义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坚实的理论依据,大力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深刻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精读、略读和浏览”三种方式并举;强调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还特别指出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简而言之,就是重参与、重体验、重感悟、重创新、重语感,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务实开放,自主创新的阅读教学。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网上论坛程序进行了改造。论坛程序是网上实时交流系统,具有浏览、发表、回复、投票、通讯、搜索等功能。改造后的论坛程序能够集约、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和师生交互,我们既可以轻松实现班级全员的同步网上教学,又可以进行异步的网上交流,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也成为可能,从而满足我们开展协作式、探究式阅读教学的要求。
经过不断摸索,我们在网络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阅读课型——推荐阅读课。即由学生推荐课前发现的精彩文章并写出至少150字的推荐理由,然后一起发表在论坛上。文章来源可以是网上,也可是纸质的书报刊。推荐到论坛上来的文章大都是学生们自己喜闻乐见的,而在题材、体裁和风格上又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从出处上看,学生广泛涉猎热门杂志、畅销书报、经典名著。从题材上看,学生特别关注亲情友爱、处世交际、环保科技。从作者来看,有名流大家,也有文坛新锐,更有学生习作。从样式上看,喜欢文学作品的居多,短小隽永的时文精品是学生的最爱。推荐者不仅要写出推荐理由,还要对文章有足够的了解和思考,以备交流时能够应对同学们的提问。
交流首先在小组内展开。论坛为各个学习小组开辟专门的单元版块,小组成员登录进入相应的版块,在组长组织下对组员推荐的文章认真阅读,交换看法。小组在讨论基础上再推荐出公认的优秀文章一至二篇,由组长将名单发布在论坛置顶贴中。下一步开展自由阅读,阅读者可以参考置顶贴中各小组推荐的名单进行重点阅读,也可自主选择其他的文章。要求每人至少选择两篇文章发表回复,写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再下一步进行重点讨论,每个人负责主持自己推荐文章的讨论,同时参加刚刚回复的文章的讨论。最后由教师根据小组推荐名单、阅读点击数和回贴数的排名筛选出十篇文章提升为精华贴,并在置顶贴中发起投票。票数最多的前三名学生获得加分奖励,相应的贴子被标记为“特别推荐”。
从教学实践看,“推荐-讨论-评选”模式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学生阅读兴趣高涨,自主意识强烈。学生渴望找到最优秀的文章推荐给同学,并期待得到尽可能多的认可,成为论坛特别推荐的文章。学生对看到的文章有强烈的表达欲。大家争相发表独到见解。学生对名家名著并无顾忌,大胆指摘。不过他们更喜欢对同学的文章品头论足,还特别爱探讨同学在写作上的得失。这些都充分表现出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同学们在交流讨论时发现了知音,找到了对手。很多时候交流讨论都是欲罢不能。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在作出评论时就能面面俱到,头头是道,显示出较强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学生们普遍承认在论坛的阅读让他们受益匪浅,那是传统阅读根本无法达到的。
由学生推荐文章,拓宽了阅读信息来源的渠道,丰富了阅读资源。推荐阅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读过的多篇文章中精选出一至两篇佳作并附上推荐理由。这实际上又是对大量阅读信息的一次过滤。阅读资源的集约化让学生拥有充分的阅读自主性,而又不是盲目的。加上小组和班级的评选推荐,保证了对优秀文章的重点阅读,也便于交流讨论和组织教学。
网络推荐阅读课较好地实现了精读和略读的结合。同时贴在网上的文章阅读量是很大的,学生不仅要有所选择,而且要学会略读。但是要推荐一篇自己喜欢又大家认可的文章,课前没有一番认真的精读是不行的。参加重点文章的讨论,也需要精读人家的作品,才有发言权。当然无论是浏览、略读,还是精读都需要一定的阅读速度。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评价也只要求“会意”,“不求甚解”。教师的介入也点到为止,重点在于设法激励学生投入的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趣味加以适当的引导。大量的快速的积累式阅读是增进语感形成的有效途径。
网络推荐阅读课成为展示学生个人阅读趣味的园地,同时也是分享个人阅读体验的中介。学生的阅读品位和欣赏标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差异。因而学生能够在交流讨论中迅速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共鸣,即使受到同学们的批评,也会深化他对阅读的认识,修正自己的阅读价值观。论坛的实时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别人,突破狭隘自闭的阅读视野。学生在交流中往往会得到别人的启发和帮助,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价值的甄别。交流促使学生甚至迫使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章,并把自己的理解认识表达出来。阅读究其本质而言,就是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论坛的交流构建了这种对话。而这种对话是实时的,群发的、非线性的,摆脱了现实中交流的时空限制。在讨论切磋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受到激发和挑战,从而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感悟。
推荐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论坛的信息流量大,更新快,对学生阅读和反应的速度与质量要求高,但部分学生阅读速度和打字速度跟不上。由于阅读和讨论的自由性相对较大,容易偏离主题,甚至聊些无关内容。学生讨论的信息是多点群发分布的,教学主持人或管理人员跟踪调控上有些困难。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或争执不下。
解决论坛遇到的阻碍要靠平时。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阅读和打字速度。网络阅读教学要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主持人还要因势利导,把学生对文章片面的、肤浅的体会和认识引向整体的、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网络和网络资源的引进带动了阅读教学的全面变革,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依托网上论坛这个平台我们成功地开展了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推动了我们的课程改革和课程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资料
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3);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4、商亚:《构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初探》,《中小学电教》,2001.2;
5、陈珊、陈妙姬:《网络环境下协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3.12;
6、孙碧云:《语文阅读的对话模式》,《语文建设》2003.3;
7、余红:《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中国电化教育》,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