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学会欣赏,给学生以成功愉悦的体验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7-05-25 09:10:00

学会欣赏,给学生以成功愉悦的体验
数学组   孟勇惠
    我班的余宙同学,身高1.5米的小男生,在我们班和班主任办公室可是大名鼎鼎。
    过硬的心理素质造就他人小心不小:经常忘带东西;聪明的他可以毫无顾忌的扔掉班长发给她的10分的扣分条;如果老师不亲自要他犯错误写的说明书他也就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权当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等等事情可以把你气不止是怒发冲冠,简直就想干出丢掉饭碗的举动。他一个人的家长一学期来学校的次数等于我们全班学生家长来学校的和。在每次开完三人会议以后,我心情如释重负,等第二天回到教室依旧还是昨天的余宙,对他说了等于没说、做了工作等于零,面对如此教育效果我快急疯了。人家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我怎么进了死胡同呢?痛定思痛,当你不能改变他人的时候就必须要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在他的心理缺少的不是老师的批评,他更需要得到认可和表扬。
    此后我每天进教室后,先想法设法发现他的优点——桌面干净;早读检查背诵古诗背得特别的流利;课外书看的多,知识面广;对生物及感兴趣,每周五参加生物小组从来不迟到,并收到老师的表扬等等,在发现这些优点后,我开始在班里进行表扬他,在我们临近期末考试时,我们班开展加分条和扣分条透明曝光并和小组评比结合起来,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周实行这个制度,他一张扣分条未领,并非常得意地说第五组的扣分条贴的快没地方了,他在老师的表扬中度过了期末考前的三周,他给了我两重惊喜:语文成绩91分,名列班里第二名;总成绩也一举上升到了班里中等水平。
今年8月12日,我去余宙家家访,老远就看见我班的小不点在他家小区门口等我,暑假见到他更多了几分亲切和想念,把他气我的事也在那一刻统统给忘掉了。接待我的是经常去学校讨论问题的他的爸爸,他爸爸非常自豪的拿出他的假期体育训练表,一天一天的如实地填写,并说孩子假期体育锻炼的非常好;假期作业按天完成,尤其是他的物理已经预习完了;随后他爸爸还告诉我余宙还订出了自己初二阶段追赶的两个目标——马丁、张翔宇,这次家访让我吃惊的看到:现在的余宙学习有目标、生活有规律,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余宙。这是我家访后宇宙写的总结:
我认为我是个聪明的孩子,别人也这么说,可说的更多的却是我的不用功。
    我聪明却不用功,聪明也没什么用了,于是我懒懒散散地过了大半个学期,没什么好的表现,更没什么进步,相反的,大错小错说明书却令我应接不暇——直到期末考试前夕。
    在老师和家长不断的教导和加压下,我终于是有了进步,也想通了:学好了将来对自己有好处,我为什么不学呢?那不是害了自己!即如此,我便要学了。老师常说:“有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好成绩。”于是我就从习惯入手,养成良好的学习、纪律、卫生习惯。主要是学习态度——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十分自信,只要我认真了,下一番功夫,就一定能学好。
    因此,临近期末考试的一段时间,我有了进步:首先是日常行为方面,班上的“黑名单”和“最高通缉”均没有将我记录在案,我也没有再写“说明书”。就是这些进步,使老师对我表扬不断,我更加有信心了,于是再接再励,不断进步,在卫生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
    然后就是学习方面了:我不再松松垮垮、懒懒散散,不再马马虎虎、丢三落四,也不再过目即忘、什么都不记。我要好好表现,平时勤勤奋奋、刻苦努力,学习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做事牢记在心,认真落实,所以在学习方面也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在数学等我的拿手科目上,成绩每回都十分优秀。
    但更主要的进步是却是在历史、地理等我不怎么感兴趣的学科,这些都是要靠背的,我以前学不好便是因为懒散怕费力气不肯背,而现在不同了,我既然下决心好好学,就得好好地背,其实我的记性不错的,背东西很快的,只要留心不想忘,也能做到很久不忘的。于是我就认真背起东西来了,历史什么的也就进步不在话下。
    就是在老师家长加倍关注下我有了这些比较好的表现,在成绩上取得了不小进步,虽然这还不能让我满足,可对比我之前的成绩,也是有很大进步的,如果照这样下去,在下个学期,甚至下下学期里,取得的进步一定会让我满意。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回我的语文成绩却令我十分意外——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计,91分。说实话考试前我也有点自信,因为这之前我对最差科下的功夫最深。这说明,只要功夫深,就一定能学好。
    反思宇宙的进步,关键在于老师的赏识和鼓励,让他在自信中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的转变。体验到老师的赏识后,他又体会到同学的赏识,在最近一次的课代表竞选中,他又荣幸地当选为初二年级的物理课代表。可见,我们老师要学会欣赏学生,要真正认识到:“只有当你说他好时,他才会好起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学会欣赏学生,多肯定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愉悦中体验成功。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二期

下一篇: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