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体验+思考+行动=无限可能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8-10-05 23:34:00

 
2007年8月18日的上午9点,我踏上了我的新教师培训之旅。
培训之前,也许,我也如别人一样,面对四十中的成绩,只会感叹严格必然出高分,我们只关注这严格的“外形”,却不能思索这严格背后的“内在”。当我真正坐在了四十中的教室里,聆听诸位校长阐释四十中的精神,我才明白,原来对教书育人秉承着最朴素的坚持与执著正是这严格的“内在”,正是四十中的精神。
为了让我们尽快进入到教师的角色中来,校领导为我们准备了这次暑期培训。正是这次培训,揭开了我们体验四十中的序幕。在开幕式上,王书记向我们讲述了四十中的历史,讲述了学校发展壮大的过程。33年间,四十中一直在稳健的前进,终于有了今日的辉煌,但是,就是这样一间有着如此成就的学校,却鲜少对外宣传自己的优势。莫校长对我们说,四十中就是这样的一间学校,尽心尽责地做好应该做的事,积极进取的同时,保持朴素简单的作风。就如同我们见过的四十中的学生,每个孩子都那么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一身朴素的校服,清澈的眼睛里闪着求知的光芒。这是学校教育的成功,返璞归真,深入到了学生的内心。
学校的教育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在专题报告中莫校长解读了一封家长的来信。我们通过家长的眼睛,看到了学校对于细节管理的用心。从学生的发型到代步工具,每一项规定都看似严苛,但是却让学生从小培养出了好习惯,让学生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在学习上。教师对学生倾注了爱,但是爱而不溺,爱得其法。莫校长向我们阐释了对教育的理解: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是为了社会培养新生一代。教育的手段重在启发,而非一味灌输。“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发挥才能。学生是教师价值的体现,是教师生命的延续、智力与情感的延伸。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其形成身心健康的素质,目的就是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四十中严格的教育、具体到细节的管理、以及长久的坚持,都是为了让学生的知识转变为智慧,让教育积淀为人格。
这时我已经领会了该如何去寻找教育的大门,但是该如何打开这扇门呢?我如何能将自己的所学准确地传达给学生?我又困惑了。此时冯校长真诚的话语,拨开了我眼前的迷雾:“教师应引导学生倾听,学会思考,倾听别人的意见。采取“引导、点拨、提高”的模式,将“资助”与“引导”合二为一。我们不但要注重传授,也要注重学生的吸收。我们要注重讲课的艺术、提问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有效的预设问题,观察学生的反应,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时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教师首先是学生的援助者、指导者,而教育则是一种唤醒和引出。
当我的头脑中已经记下了这些堪称经典的话语,我在心中已决定将其付诸于行动。可能一开始我的脚步还有些跌跌撞撞,还一时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但是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因为我已经看见了先于我们一步到来的教师的鼓励,看见了我们的指导老师眼中的期待。他们已经遥遥领先了,向我招手,鼓舞我前行。我要努力追赶,用这年轻的步伐。培训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将进入自己的舞台。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能成为四十中的一名教师,我深感荣幸。这份荣幸不仅仅是因为,以严谨治学、严格管理著称的四十中学向我打开了一扇大门,给了我一个机会——在三尺讲台上,描绘自己的未来,更是因为,这里是无数优秀教师倾注心血,播撒希望的沃土,而我,将沿着他们的足迹,耕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你看那一颗颗种子,将是在黎明绽放的花朵。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我要把明天的可能,通过今天来实现。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四期

下一篇:2008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