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班级管理中的“木桶原理”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8-10-06 01:56:00

 

内容提要: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这一理论,对于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很有启迪作用。

关键词:班级管理   木桶原理

正文:

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因此,要建立优秀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

首先,要善于认识“长短”。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对每个学生要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及性格爱好等也不一样。如有的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有的则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有的则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事怕苦畏难;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良,有的则懒于学习,虚度光阴;有的性情开朗,兴趣广泛,有的则沉默寡言,很少活动,等等,认识了学生中的“长”与“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其次,要善于“短中见长”。
  在几个人的班级中,免不了会有少数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不能仅看到“短”处而见不到“长”处,从而形成“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有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高,但能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的文化成绩不够理想,但文体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外表沉默寡言,却能独立思考,对有些问题常有独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上游、争荣誉的欲望、等等。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记得我们班新转了一个男生,自打他来,班内屡次丢东西,尤其是在他周围的同学,屡次丢。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引起了我的重视,遇到这样的事我以往的做法是单独谈话,了解情况,写事情经过,了解错误原因,这次事件的处理,依据以往的经验,我用了一个小时很顺利的处理了这件事,但当我看到他的检查时,不禁心里又沉重起来,他之所以偷别人的东西,并不是因为那个东西如何吸引人而是为了报复同学,他看不顺眼某位同学的行为可能拿走同学的笔记本,有位同学无意中得罪了他,他可能拿走人家的钥匙。这么小小的年纪报复心理就这么重是出乎我意料的。之后,我从人际关系入手与他聊如何与他人交往,又安排他多做一些接触同学、为人服务、受人好凭的工作,例如:检查同学英语单词,送水等等,每当我和他谈心时,明显感觉到他不再老抱怨别人如何错怪他之类的语言,他已经融入了这个新集体,丢东西的事件没有再发生。当然,这期间我信守承诺为他保密,保护一颗脆弱而又善变的心。经过这件事,我更加明白在工作中要重过程轻结果,要善于把 “短中见长”。
  再次,要善于弥补“短”处。
  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常常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对文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多做个别辅导;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对暂时落后,尚有进取欲望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对有“短”处的学生,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即爱的效应),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
  孙同学是我们班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他总是交不上作业,有时上课走思,学习成绩急速下滑,多次与他谈心,效果并不显著,发展到后来,交不上作业,上午半天请假,或老喊头疼。因为到期末复习任务较重,他的心理压力大,如果不问实际情况对他实行惩罚只能是对问题雪上加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的问题。于是,放假的最后一天,我送给他一个精美的日记本,让他把每天的计划写在上面,过几天检查一次。

 暑假到来,见不着他我心里还想,万事开头难,不能期望一个本子就能解决他所有的问题。果不其然,没过几天他就带着本子来找我,看者他愁眉苦脸的表情,我心里明白几分,再看看日记本前几页的记录,没有完成,心情烦躁,效率低下概括了放假头几天他的生活,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他自我加压,想一下子就赶上来,订的目标高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且一上午学数学、英语这两项弱势的学科,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经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帮助他制定了自己合适的目标,从而制定了新的计划。又过了几天,情况有所好转,计划他能完成2/3,我又先从强势项目,理解难度低的科目入手,再次降低了他的目标,并且提示他在日记中写下一些心理暗示的语句。过了几天,他第三次兴高采烈地找到我,并告诉我所有计划全部完成,看到他自信的表情,看到他自己发明的效率星级指数多是4星,至少3星,甚至早晨为5星,听到他告诉我体育成绩又提高了,拿满分没问题,英语优点入门了,天天仿佛听小学的英语带子,我切切实实地为他而高兴。通过这件事,我认为学生行为上的偏差不能用“品德差”一言概之,同样不交作业、逃课,我们要分析背后的原因,实施切实有效的办法。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很多,现代社会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内涵,克服从纯德育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并能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潜能,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恰当疏导和干预。

最后,要善于创设“取长补短”的环境。
  班级是一个学生群体,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在班级这个群体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先进的学生容易踌躇满志,看不起后进的学生;后进的学生一方面常有自卑感,不愿同先进的学生接近,另一方面,对先进的学生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隔阂。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善于在他们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要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向先进的学生看齐。在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和谐一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氛围,从而形成群体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综上可知,只要我们正确地对待学生中的“长”和“短”,切实做好补“短”工作,班级这个“木桶”就会增大容量,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标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如何当好班主任》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民教育》        2004   15-16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四期

下一篇:2008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