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8-10-06 01:59:00

         
做了20年的知心姐姐,卢勤与很多素不相识的人结成了莫逆之交。孩子的秘密,家长的困惑,无奈与绝望,成长与快乐,都能毫不犹豫毫无保留的向这位充满爱心,可以信任,值得托付的人尽情倾诉。
卢勤在四年级的时候给知心姐姐写过一封信,当她接到知心姐姐回信时,便立下志向,尽己所能,成为一位知心姐姐。在她34岁那年她终于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探索孩子成长的规律,成长的学问,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受益;她与他们同喜同悲,她期待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能通过知心姐姐团队而更加健康!
从中我更明白了“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
许多父母,成天逼着孩子学习,缺少的正是对孩子的信任;整天推着,骂着,嚷着孩子的父母,恰恰也是缺少对孩子的信心。仔细想想自己的教学,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孩子学得不如自己预想的那样好时,我自己就首先对他们失去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抑,认为自己天生不是这块料!
仔细回想,当我对学生们表达“有进步”,“不简单”,“还可以更好”,“我真为你骄傲”等积极的言语暗示时,孩子们就会更加兴高采烈,喜不胜收,努力做的更好;但每当我沉不住气脱口而出“这题不是讲过好几遍了吗?”,“算啦,这道题你暂时放放,先掌握基础题再说”——言语中的不耐,孩子的心最敏感。对于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地表示不满和埋怨;对孩子的错误加以求全责备,品头论足时,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暗示。
孩子小时候并没有对自己的评价,正是从家长和老师的口中,话中,所作所为中慢慢寻找自己的位置。但是当我们把沮丧写在孩子脸上时,我们却很难深思这些负面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造成了怎样的心理负担?是否会让孩子丧失自信?一旦大人的理念被小孩子接收,不管正面还是负面,就成为孩子自己的思想。
对孩子来说,有无天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与自信。看到班级里出现了厌学的孩子,不自信的孩子,作为班主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是否更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是不是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下教学的艺术,向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由消极变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重塑自信,体验成功!
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一. 尊重孩子的人格。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当自己有缺点和错误时,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对孩子亦如此。孩子不光在取得成绩时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在出现问题时,教师更需要尊重孩子,不能对学生任意褒贬,伤害自尊。所以,尊重孩子的人格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更不管孩子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
二.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好的心态受益终生,特别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除了给予鼓励时,还应该教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我能行”,“我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当父母和老师首先用微笑的眼神看待孩子的成长时,孩子才会把“我能行”当作一种信念,沉淀心底,从而真正成长起来。
三.给孩子爱的机会,播种爱。
孩子的正确思想是需要灌输的,爱是种子,这是需要培育的。无情无义,患上了“爱的麻痹症”的孩子是家长过渡溺爱的结果。卢勤的儿子曾在15岁时给妈妈送上一份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妈妈,儿子15年来永远铭记您的艰辛,以后会更好。做妈妈的很感动,在日后的一次演讲中,卢勤说起了这个例子,说起儿子的爱;这个演讲又让儿子感动于妈妈的感动。于是儿子在日后每年妈妈的生日中都会送出自己“爱的礼物”。而另一类家长却对贺卡三天都未打开而是放进了床头柜,日后每年的生日只能收到女儿淡淡的一句生日快乐。老师亦如此,当我把生病时获得全班学生关心的感受写成文字发表在校刊上时,全班孩子从传阅中的亮晶晶的眼神中告诉我:他们也很幸福。
别把自己总当高山,把学生当小草,让他们靠着你,仰视你!
别把自己当大伞,无所畏惧,让学生弱不禁风。
换个位置,让孩子体会被依靠,被需要的那种感觉吧。
返回

上一篇:2007年第四期

下一篇:2008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