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理暗示 集体心理 班风 建设
摘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对其成员进行强有力的感化、影响和强制作用,所以必须重视班级建设。而中学生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老师的说教常常劳而无功;相反,由于青春期的学生感情细腻,心理暗示常常会被他们接受。运用心理暗示,引导班级建设,树立良好榜样,带动良好风气,是一种不错的班级建设方法。
正文:
我们都知道,几十名学生编在一个班里,并不等于就是一个班集体,充其量这算是一个群体。如果要想使之成为一个集体,还需要不断的对它进行建设,使它具备一个集体应具备的特征。例如,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荣誉感和为达到共同目标而组织的共同活动;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核心;具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具有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我作为一名新班主任,经验不足,很多时候都是凭着感觉、摸索着去做,碰壁的时候多,即使成功了,往往也不知道为什么能成功,缺乏理论上的总结。暑假期间,我有机会阅读了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结合自己以前一些成功的做法或者失败的反例,对班级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论认识。今天写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大家都明白,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对其成员进行强有力的感化、影响和强制作用。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呢?中学时我们曾经学习过布朗运动,也就是一个悬浮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那么,布朗运动是怎么产生的呢?在显微镜下,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液体,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分子组成的。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悬浮的微粒足够小时,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间,微粒在另一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强,致使微粒又向其它方向运动。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布朗运动。也许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这个实验中看到的是分子的运动,但是作为一个具有文科思维习惯的老师,我看到的是这个实验中的寓意,其实每个人都是一粒非常微小的花粉,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也就是其他颗粒的影响,也不停的改变自己的方向。也许花粉受到的力是十分微小的,但是足可以改变花粉的运动方向,一个人受周围人的影响可能也是微小的,但是不容忽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无意的暗示。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和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中学生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老师的说教常常劳而无功;相反,由于青春期的学生感情细腻,心理暗示常常会被他们接受。在班级建设中我们可能都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应用了心理学中的这一方法。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点滴体会和认识:
(一)在赞许中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向往和激情。
一个新的班级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班级,老师在班级建设之初的引导、暗示是非常重要的。新任班主任时,心理压力不大,对学生表扬赞许居多,而这种做法误打误撞的给了学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他们自认为自己所在的班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班集体,所以在整个初一阶段学生们很听话,在教育学生时,如果提及他的做法会影响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的话,效果往往非常好。而这种做法在初二新转入的同学身上的作用更是十分明显。在和几名新同学的家长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几名学生一开始入班时,都反映压力比较大,和家长说的都是听同学们说这个班如何好,自己要如何表现,因而他们的进步十分明显的。总之,利用这种人际影响中的暗示方法为开端,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向往和激情,不失为班级建设的一个良好开端。
(二)帮助有正气的班委树立威信,培养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导向。
人类自古而今都有着强烈地从众心理,集体对一个人的影响远比想象得深远。因此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良好的“班风”非常重要。而在几十个人的班级中,每个人都会对班风的方向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有些人对班级的方向作用要明显一些,那就是在班内有一定“权力”的班干部。班主任要重视班干部的挑选与培养。对班委会的管理的关键是:树有正气的人。在班级建设之初,学生之间不了解,使得学生的认同更多的受班主任的影响,这是人际关系中“服从”理念的自然结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从众的心理会比较明显。在班级建设中,起初我用的老教师教给的方法。根据学生的资料选出一部分班委会成员,但是随着工作的开展,有几个人是我在班级工作中比较倚重的,最后在班级测评中,这三四个人的票数明显高过其他人选,可见在老师无意的暗示之下,学生们也自觉的选择了服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班内管纪律管得比较多,不怕得罪人,愿意为班里出力、工作热情比较高的人,由于缺乏方法上的问题造成了在班内不被认同,而平时管事少,不说话的人,因为得罪人少反倒受大家的欢迎。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上追求平等和心理上的舒适的倾向,无可厚非。但是这对班级建设是一种不良的干扰。如果我们把受大家欢迎但作用较小的人放在重要位置,而对班级十分用心、一身正气的人搁置在一边是绝对错误的。在我的班级中也出现了这种现象,现在的班长就是一个热心班级、一身正气的学生,由我任命的他以多数票成为班长之后,可过了一段时间,学生们对他的“管理”颇有微词,在其后的班委会的评选中,他的票数明显下降。不能让一个有正气的学生受打击,否则班内的正气如何树起来?于是我做了一些工作,来扭转这个局面。首先是教会这个班长如何去管理班级,如何做到管纪律而让大家知道是为班里好,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正好有件事让我有了教育的机会,那就是班长因为受伤在家休息了几天。在这几天里,我经常批评班里的纪律有问题。我没有在同学们面前公开说,为什么班里纪律会出问题,而是反复强调的问“这几天”他们怎么了。同时在开班委会的时候很“无意”的说其他的班委,班长不在,你们应该顶起事来。这种对班长重要性的暗示最后是成功的。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在我和一些同学聊天时,他们不约而同的向我说起:如果班长不在,班里就会乱得不成样子。在年终进行班委评选时,班长以最高的选票,获得最佳班委的荣誉。而这一结果给其他班委一个良好的暗示,那就是管班里纪律,同学们会认可。班委会也就形成了一种威信,一个班委说纪律大家都应和,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导向。
班级管理的工作千头万绪,道可道,非常道,教育工作的方法有何止万千?作为一个“上路新手”,所知的方法如同冰山一角。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学习和工作过程需要我不断的探索,以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