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一次宝贵的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其实要说起来从去年的11月份到现在开展生本教育时间并不长,我的很多观点并不一定正确。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老师们多多的包涵。接下来就我这一段时间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和老师做一汇报。
1、谋求思想上的统一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嘛——态度决定一切。
首先,从广州回来后,我和我们班级的几位老师如数学段丽珍老师、英语李丽娜老师、语文夏玉肖老师、物理王萌老师分别说起了这一次的广州之行我的所见所闻。首先大家都对生本教育产生的浓厚的兴趣,虽然这几位老师并没有去广州,但领悟力很强。对于生本教育的核心“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理解得很到位。与此同时,我也将自己对于生本教育的一些理解比如如何去上一节生本课,生本课与现有课堂的区别与联系等等自己的一些看法告诉了老师们。为了进一步让老师们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我将从广州带回来的书本和录像给每一个老师考了一份。让他们对生本进一步加深了解。当然,仅仅这些是不够的,于是这些老师自发的每天下午放学之后聚在一起。这里我和李丽娜老师都是班主任,那么另两位老师就一直等我们将班里的事情都处理完了,然后再坐在一起,把自己这一天的学习心得进行相互的交流,大家都开诚布公的将自己对生本教育的疑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一个星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我都有了一个明显的认识上的提高。为后面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也有担心,怕老师嫌烦,本来咱们学校的各项要求就很高,老师们已经很辛苦了,怎么还会有耐心听我说呢?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这几位老师用他们的优良的品质打动了我。这里不仅仅是这几位老师,我想所有四十中的老师都会有这种觉悟和责任去做好这件事。在四十中的优良的校风的引导下、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我想我们的生本教育一定能够走出一片新天地。
其次,家长的思想工作。很快我和李丽娜老师就行动起来去做家长们的工作。由我起草了一封信“给家长的一封信”,信中对生本教育作了介绍,告诉家长什么是生本?生本教育的优势在哪里?进行生本教育之后会有哪些作业上的变化?家长应该如何进行配合?从家长们的反馈中我们更多的收获了对我们生本教育的支持之心,当然有那么一部分的家长对生本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担心,怕孩子在进行生本教育之后心会更散,对这一部分的家长我们也作了回复。首先,任何教育都不是万能的,都会有它的弱势的部分;其次,这一部分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地关心和关注。用一句现在时髦的话就是不能让他跑偏了,本来就是跑偏的人,再穿跑偏了,那就不好玩了。
最后,就是学生工作了。学生的工作最好在做,也最难做。好做的是他们热情高涨。当我从广州回来之后,我没有回家直接就到了班里,将我的所见所想告诉他们,尤其是说道将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自己留作业,减少教师留作业的次数和数量。让他们自己小组内自己进行测评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他们兴奋的表情、明亮的眼神、欢呼的声音。不好做也就在这,造成这种现象的背后的心理活动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即将得到施展而激动;而有的就是为不用考试了、不用写作业了而欢呼、将来可以名正言顺的上网而欢呼。但是为了更好地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这些问题可以一点一点地去解决的。哪怕现在要付出一些代价!
2、艰难的跋涉!
准备工作结束了,接下来要正式的进入生本教育了。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这一段走下来,个中的酸甜苦辣比预期的要多得多。
1、教师方面:
为了更好的上好生本课,我们这些进行生本课程的教师自发的组织在一起听课、评课;尤其是段丽珍老师基本上很多时间都在听我的生物课,每一次听完课以后都认真的向我提出他的建议。经常邀请我听他的生本课,并耐心的听取我的建议。同时我也主动的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听得比较多的有夏玉肖老师和李丽娜老师。在这里面我们经常是要准备更多的教案---生本教案和非生本班的教案。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前提下,我们努力的摸索。最初的时候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我相信现在很多老师可能依然会有这样的或那样的疑问,那么接下来我就这些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汇总,让老师们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
误区一:生本必须要留前置作业。现在我的理解“生本教育”就是一种理念,形式并不重要。只要你的课堂中时时刻刻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去研究、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就可以了。并不是说一定要让学生做好幻灯片,分好小组依次得来展示,将所有的知识都来自学。这样其实效果并不好。那我们班来举例,在我讲“蘑菇”这一节课程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去做课件,结果就是参差不齐。好同学做的非常好,知识查找得很全面,课件做的也很棒。再一问花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投入和产出比不合适嘛!何况他们还不能很全面的掌握这一节课的重点。这是好同学。差生就更是别提,课件就是将从网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的贴在幻灯片里,根本没有效果。但在1班和2班上的时候我改变了方式我将问题就放在课堂上,当堂提问,现场让同学根据书本上所给出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效果非常好。学生不累,教师轻松,效果很好。一举三得。当然有一些课程就需要学生提前思考,进行准备。比如我和李丽娜老师一起准备的一节课我们让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模拟招聘的全过程。让学生提前用英语写好自己的应聘书、公司的招聘广告、招聘的环节。在授课中将学生的展示和老师的引导结合起来效果很好。如果这一节课不让学生进行准备当堂来做时间上肯定不够用。让学生做课件的这种形式也非常好,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但一定要做好前期的铺垫。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对老师的掌控课堂的能力要求也很高。所以建议可以再
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实施。
误区二:现行的素质教育和生本教育等同。我认为这一观点并不全对,生本教育对学生的主体强调的更加深刻。并将其上升到生命本质的高度,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每一个步入学堂的莘莘学子都能够在尊重生命的课堂中自在的遨游。那是何等的畅快啊。而素质教育的的宗旨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素质的培养。这里教师依然是主体,而学生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的工具而已。当然这两种教育之间的共性还是很多的,比如强调小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等等。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误区三:生本教育不过是形式主义。最早的时候我也抱有这种想法。在广州听课的时候,心里就想这不过是像我以前听过的许许多多“做”的课当中的一节,没什么实际价值。其实现在有时也会这种疑问(尤其是当学生的成绩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这时我听完了第一节后就走了出来,我就想看看他们是不是其它班级的课都是这么上。但当我在各个班级穿梭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地方吸引了我。基本上每一个班级的活跃让我意识到这绝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环节。事实上生本教育既不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绝对不是简单化、肤浅的花拳绣腿、形式主义。总而言之把生本教育当作“时髦”、“流行歌曲”来对待,是做不好生本的;实实在在、甘下苦功的人,才会“做生本”,才能做好“生本”。
误区四:生本教育中教师就是袖手旁观者。在这一点上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掌握知识的程度有着非常清醒的人,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到知识掌握的方面、小到声音小、讲题的时候身子的位置等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的进行纠正。当需要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时候,尤其是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的时候,这时就需要教师即使的出现将问题解决掉。所以有人说在生本教育中教师是“牧者”,是导航灯,是有道理的。生本教育理念里教师的“讲”,更确切地说,应理解为“导”,是引导、诱导之意。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指导学生应用所学,避开悬崖、绝崖,安全到达目的地。为此,教师要时时留心学生学习动态,刻刻在意其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引导,在学生最需要时,或暗示、启发,或传递有益信息,或扶一把、推一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误区五:生本教育就没有考试了。其实不然,在最初的生本教育的实施中,我们也都取消了考试,让学生小组内进行测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生本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没有这样的素质和觉悟,所以之后一考试学生的问题非常多。好同学找不到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差同学找到了偷懒和耍滑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在期末考试中我们的成绩才会有所下滑,我认为这是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这一学期我们就改变了策略:课堂上快快乐乐搞生本、课下扎扎实实抓基础。我认为只有这样结合起来才不会让生本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的自我测评可以穿插使用,这一点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是很有效果的。
关于教师的误区可能还有很多,但因为篇幅有限我就不再逐一的进行描述了。这些只是我的一点认识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还要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2、学生的培训与习惯的养成:
听完上一周的生本课之后,很多老师都在问我说你们班的孩子怎么那么好?你是怎么培养的。其实说实话,他们并没有多好,可能因为听课嘛,所以他们就显得比较听话而已。至于说我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点一点的进行培养,但这么说领导和老师们肯定又不满意。所以,还是请大家不要嫌烦,听一下我的做法。我记得海尔公司的总裁曾经说过“一个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三点,第一是细节、第二是细节、第三还是细节”。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把大家经常做的坚定不移的做下去,日积月累就能见到成效。就这一段时间而言,我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从以下几点进行培训:
首先,进行小组的划分。从开始做生本我们班级的座位进行了两次调整。第一次是和班委一起将班内的学生按照好、中、差三个层次进行了排定。每一个小组四人。由同学们自己进行讨论,选出组长,并将各科的负责人由组内的成员分别担任。这样保证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在最初的时候,小组内总会有不发言的同学,这时就需要组长的协调。小组的发言总是要求发言最不积极的那个同学先说,给他创造机会。渐渐的就会有所改变。组长的作用还体现在当组内出现偏离话题的论调的时候,组长要注意及时将偏离的话题转移回来。控制整个小组的讨论效率。当然最初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说闲话的同学,其实我的感觉是不要太过敏感,我相信经过几次锻炼他们会逐渐找到互相交流的最佳状态的。第二次是在素质教育归来之后,我又将班内的座位完全按照大小个重新进行了排列,目的就是想要告诉每一位同学,相信他们经过了素质教育基地的洗礼应该又成熟了。进一步加深了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感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这里就不再赘述。就目前来说,我认为还是按照好、中、差的顺序排列较好。这样不但方便于老师的管理关键在于能够让小组的活动更加的有效果。
其次,学生的思想的转变。做到这一点可以通过班会和平时课堂的要求来实现。先说班会,在生本教育的初期,我们根据生本教育中所暴露的问题,曾经给同学们做过相关的培训。经过班会的培训学生们的生本意识有了较大的改变,能力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只有班会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不断的提醒和锻炼。在心理学中说一件事情重复最少要21次以上才会成为习惯。这就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断的去做这一方面的工作。你比如说课堂的讨论效率问题,给一定的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中要求将问题讨论清楚,这就是培养他们对时间的概念。逼得他们没有时间去说闲话。小组的发言和讨论也是如此,这绝不是一次两次就能看到效果的。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才会略有小成。
再次,学生的问题其实也不是只是进行生本教育才开始的。这应该一入学开始就常抓不懈才行。
以上是我在生本教育中一点点体会,我要感谢老师们和领导们对我工作支持和肯定。如果发言中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最后,让我们再一起重温生本教育的核心:教育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充分地依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儿童的学习天性。我相信四十中的生本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