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教育科研】让生本课堂更精彩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9-07-01 17:40:00

        郭思乐教授提出:“学生就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我们要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给他们一片自由探索的天空,学生就会积极、健康、快乐、高质高效地学习”,正是这先进的理念深深吸引着我,让我走进生本课堂,我常常被学生那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激情深深感动和吸引,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自信、敢说、勇于表现。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分享生本带来的快乐与精彩。

        一、生本试验初期对学生课堂上的培训

        1、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这是生本课堂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在刚刚生本时,课堂上的纪律较乱,教师叫小组回答问题时,有的同学只想着自己的问题,或有的同学不等别人说完,就跃跃欲试的举手,不听别人的回答,可以说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倾听,导致课堂效果较差。因此我召开了“学会倾听”的主题班会,建立了“4人小组课堂活动记录表”,及时记录学生上课活动情况,有效的规范了课堂,并在教室张贴了五个学会“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培养学生令行禁止的习惯。这是组织课堂不可缺少的培训。从一开始,就是让学生知道,每次小组活动开始,都要听到老师“小组活动开始”的命令,才能进行小组活动,先活动完的小组,只要全组成员一起坐姿端正,或举起本小组的牌子,示意老师本组活动结束,同时,老师可继续给这些小组进行第二次活动,不允许做无关的事情;老师认为小组活动的时间到了,喊一声,“一,二,三”,学生必须马上回应口令“做端正”并停止活动。以上常规在每次活动时都要进行严格训练,一直训练到学生已经非常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为止,今后,只要老师发出命令,学生就会条件反射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3、要培养学生敢想,敢做,敢说,敢质疑的习惯。

        敢说:一开始生本时,我的理念就是生本课堂没有对错,只要敢说就是好样的。由于学生已经接受了多年的师本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就行了,被动的接受知识,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让学生们张口说话是生本课堂初期培训的必修课,在实际操作中我初期采用的方法是(1)降低前置作业的难度,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说。如在学习单项式这一节时,我留的前置作业就是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概念给大家做一介绍;(2)适当扩大前置作业的范围,让学生有所选择。如在探究一元一次解法时,我留的前置作业为自己选一道适合自己的题,从方程的解法、每一步的依据、每一步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展示,有的学生只会解法,有的学生会两项,有的会三项,会什么就写什么。(3)教师的角色一开始应定位为倾听者,不要过多打断学生,或评论学生,更不能指责学生,你只要很认真地去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态度,就足够了,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鼓舞,会让学生很轻松的投入到课堂。(4)有目的提问个人或小组,给不爱回答问题或学习较差的学生时刻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课堂上自身价值的体现,营造“我参与,我快乐”的课堂氛围。

        敢质疑:首先必须会质疑,会发现问题。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了上课如何倾听的培训,课堂的纪律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我发现学生课堂上仅仅停留在“听”上,四人小组展示时,明明有很多的问题,但学生听不出来,也看不出来,更不会提出问题。如在探究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时,举例

                由学生展示时,方程两边都乘以24,得6(x-1)-1=4(x+1),就这一步,应该有一大部分同学提出质疑,但事与愿违,提出问题的人特少,这个现象让我困惑了一天,心想要想让学生敢提问题,就得首先教会学生怎么提问题,于是,首先我对学生怎么提问题进行培训,学生的质疑能力果然有了较大的提高,如在探究方程组解法时,举例 ,①②,由一位学生讲②×2得:4x-2y=4③,学生们提出了八九个问题: ②为什么乘以2,不乘以3?,为什么不用①乘以2?得③的根据是什么?消y可以吗?怎么消y?消x简单还是消y简单?代入法解行不行?两种方法哪个更简单?看到孩子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着实让我惊叹啊,感觉这节课太有成就感了.其次我把问题分为三类:第一类自己在前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类课上发言的同学出现的问题,包括语言表述,站姿,教态等,第三类自己会,想考考发言同学的问题.最后建立了一个“问题火花本”,在学生展示以前,先给1分钟写出自己的问题,在同学展示时,随时记录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同时又有新的问题产生,这样学生不光是单纯的听了,还得带着脑子听,还得动笔记,课堂的质量就慢慢的提高了.学生会提问题了,想展示自己的人也就多了,一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肤浅,没深度,但随着老师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问题的层次会越来越高,学生的发言会越来越积极。

        二、生本课堂教学设计的安排

        要对教材有一个整合的过程。

        学生只有站得高,才能想得远。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在讲七年级下第七章和第九章时,没有按着课本的章节安排,而是本着“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的生本教育方法,对两章进行整合,我先把方程、方程组的解法放在一起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能感悟到等式的性质、方程的解、方程的概念等,然后探究方程(组)的应用,最后才是概念类知识的归纳。学生在解方程(组)的过程中遇到什么不明白得就特渴望把它弄明白,体现了生本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教师就给什么”,因此对知识的整合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一点我体会特深,在上三角形再认识这节研讨课时,本节课设计的主题思想就是想让学生站在三角形这一图形的所有性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学生提到的重心、内心可能当时根本不理解,但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有要知道这一知识点的欲望,因此在讲到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时,告诉学生这就是第一节课提到的重心和内心,学生们当时特兴奋,原来是这样啊!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教学设计要依托有效的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提升思想。

        生本的一个理念就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思考,从中领悟到知识、提升思想。因此课堂还应该是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主阵地,是学生感悟、提升的过程,避免把课堂变为前置作业的展示课。小组活动不要流于形式,要从活动设计上、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吸引学生。如在数学的生本研讨课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发现,然后在小组交流,共同探究通过折纸得到的矩形性质,把4人小组的发现在全班展示,这个过程给的时间较充分,探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入,然后把学生的发现又从理论上给予严格的证明,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再配予相应练习,让学生能感受到用自己探究出的性质去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再比如一节英语研讨课,活动设计由浅入深,先是模仿造句再有情景接龙再到知识归纳及应用,挑战性越来越强,始终吊着学生求知的胃口,可以说让生本课堂充满着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效果显著。

        随着生本试验的深入,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生本试验的初期,每一位学生都大胆发言,课堂气氛空前高涨,但一段时间过后,新鲜劲儿过去了,课堂气氛趋于平静,因为一部分好学生认为其他学生讲得不够透彻,语言也不够简练,上课收获小,就不屑于参加课堂小组活动,这一部分人懈怠下来后,导致课堂内容很肤浅,不深入,于是我就想一定要抓住这部分好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给课堂注入新的血液。正在我迷茫的时候,学校给我创造了教育契机,在三角形再认识这一研讨课中,我惊讶于学生的精彩发言,感叹学生的聪明才智,第二天上数学课我让学生们交流这节课的感受,有的说:李世昊的方法太独特了,听得我都如迷了,有的说:杜晓彤和李奥梦的口舌之战太经典了,一个设问一个反问,学生们提到最多的就是班内的好学生,正是由于他们的发言,才使课堂充满了挑战性,增强了吸引力。就此我对一部分好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带领组员进行深入地讨论,课堂的效率、实效性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所以要让这一部分好学生先富起来,课上积极带头,课下主动先修,跑在学生的前面,跑在老师的前面,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前置作业、后置作业与课堂的关系及作用。

(1)前置作业的类型与特点。前置作业的类型。就数学而言:可分为:研究报告型、多选一型,动手操作型(折纸、自做教具)、课外拓展型等。前置作业的设置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为新课的引入服务,具有“入口宽,可持续研究性强”的特点,为课堂研究的深入起一个引领的作用,调动积极性的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作为老师,不能简单认为靠完成前置作业就等于完成了课堂,把课堂作为前置作业的展示是不可取的,前置作业只是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提前感受知识,课堂还应是对前置作业的深入研究、拓展和升华。如在探究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时,我布置的前置作业为同桌两人合作,男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女生要画一个与男生一样的三角形,记录画法,再有两人合作,把两个三角形叠放在一起看是否全等,这个作业入口宽,方法很多,探究的味道很浓,学生很感兴趣,在上课展示时,那真是激情四射、精彩无限!不仅探究出了全等的判定方法,还学会了三角形的尺规作图,(这是三角形一章的最后一节),还节省了课时,一举多得。

(2)后置作业,我个人的理解后置作业应具有“总结性强、重复性少” 的特点,应是对本节课思维、知识的提炼过程的梳理,并落实到笔头上。如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后置作业为:选一道你喜欢的方程作例题,写出解法、每一步的根据、每一步的注意事项,形成一份方程解法成果展示。看似题很少,但包揽了方程解法的所有内容,对于学生是把课堂上的探究进行提升、梳理的过程。后置作业要学生自己起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一元一次方程成果展示时,学生们起的题目就很有创意:快乐方程式;五步在手,题题不错;神圣的火花--数学课题研究;我的例题我来说等等。如果能把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好,那么生本课堂就是最成功的,学生就是最受益的。

以上就是我做生本的点滴体会,生本是一种先进的理念,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施中伴随着很多疑惑,但同时又收获着很多惊喜和快乐,总之,生本实验让我喜让我忧,最后让我们投入更多的激情,享受生本带来的快乐吧!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返回

上一篇:2008年第三期

下一篇:2008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