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刊

校刊

【刊首语】师德第一

作者:admin来源:四十中学更新时间:2009-07-05 21:31:00

        师德,是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

        师德,就是每一位教师以及一切直接或间接做教育工作的人都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与其他行业不同,由于教师的工作职责不仅是教书,还包括育人,所以对教师道德的要求更加丰富和具体,既涉及教师的职业特点——尊重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了解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则,热爱和理解学生,关心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拥有与学生、家长和相关社会人士沟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形成健全体魄和独立人格,为其未来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重要的基础;又涉及对教师的专业(或学术)要求——尊重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了解学科学习的科学与适宜的方法,能够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在丰富学生学科知识、提升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使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当然,以上二者是不可偏废,而应当相辅相成。

        强调师德问题,并不是无限制地拔高对教师的要求。自古以来,行业标准都是有等级、有底线的。对于所有教师而言,底线是不能突破的,否则,即使不违法,也会为行业内外所不齿,甚至应该被清除出教师队伍。但是,只守住底线是行业的最低要求,不仅自身不会发展,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为“敬业”对任何行业来说都是最低的、不言而喻的要求。育人的行业如果标准降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会有希望吗?

        一次,我到一所学校参观,看到他们为英年早逝的北京有名的数学教师孙维刚立了一座汉白玉雕像,这令我非常感动。孙维刚虽不是官方认可的所谓“著名教育家”,但在学校教育领域,有关他教书育人的佳话频频流传。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只为名人立像的时候,这所学校却在为一位令人尊敬的普通教师立像,其做法是颇有深意的。对于学校的学生和教师而言,看到这座雕像就会想到:榜样就在身边,榜样就在自己的群体中,做一位优秀的教师并不难;学生、家长和社会也知道不必用“圣人”的标准品评教师,给教师的发展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珍惜自己所从事的神圣事业,有起码的职业道德。在这方面,我建议应该学一学医生和护士的入职宣誓,起码使每一位从事教师工作的人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有了这种使命感,道德意识会增强,群体意识会优化,以往认为教师是“自由职业”的思想也会由此逐渐得到调整和净化。

        纵观所有教师的问题,师德问题应该是第一位的。每位教师都有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中国的教育才会真有希望,中国的教师才会真正受到尊重,由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孩子才会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希望担当更多。

        (选自《班主任》2009年第一期,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返回

上一篇:2008年第三期

下一篇:2008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