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正确的行驶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 能力目标: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3、 知识目标: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增强权利义务观念的目的就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但如何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既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又需要策略上的指点。如,如何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别人侵权怎么办等等。总之,真正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化为现实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初一学生法律知识较为贫乏,对宪法、基本权利、基本义务等概念较为生疏,接受起来较为困难;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对于受教育与个人、国家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把握起来也有较大的难度。教学中,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利用通俗生动的事例材料,深入浅出,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本课内容采用分析讨论法、自主探讨学习法以及讲授法等。
四、课堂实录:
教师(导入):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很多学校被毁,学生们上学上课受到了影响。6月5日,地震灾区来的尹琴来到了40中,开始了崭新的初中生活。下面是她写来的一封信,我们听一听。(播放FLASH)
师问:尹琴曾经是我的学生。听了他的这封信,感觉就像是她在身边一样。你有什么感受?
生答:通过刚才这个短片和尹琴同学这封信,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她对学习对受教育的渴望
教师总结:我们感受到了她对受教育的渴望,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和受教育有关。(多媒体出示课题: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过渡:为了更好的完成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法律知识。环节:法律名词点播。(播放录音)
学生活动:学生听权利、义务以及受教育权的概念。
教师过渡:有了上述法律知识的铺垫,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我们今天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感悟篇、行动篇、寄语篇。首先进入感悟篇。尹琴在信中提到,要认真学习,通过受教育实现自己的理想。说明受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请大家畅所欲言:只有接受教育,才能——
学生活动:从对个人、对国家两个角度谈受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知识激增。我们只有享受教育,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获得好的职业,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享受现代文明。所以,从对公民个人的角度来讲,受教育是我们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样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决定国家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我们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教师活动:对于受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的父母有着深刻的认识。(环节:我的父亲、母亲)
学生活动:(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采访父母,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受教育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受教育后对国家的贡献,目的:强化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突破并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受教育很重要,所以,国家用宪法——这部根本大法把它确认下来。
投影出示: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义务。
教师活动:尹琴的信中提到为了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国家和学校开绿灯。同样,国家和地方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录像。
师问:我市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你知道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吗?
生答:如九中高中的厚朴希望班等
教师过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市的一些学校的具体做法。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目的: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师过渡:国家和地方都很重视我们的受教育权,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并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呢?共同走进“行动篇”。第一幕:我是主持人。
(现场招募主持人,主持人根据小品提问。问题教师可以课堂上适当培训,如对人物的言行进行评价,如果他想重返校园,他应该怎样做?)
(小品梗概:家境贫寒的七年级学生张明经常逃学去网吧,后来父亲生气让其辍学。)
学生活动:学生表演小品。现场招募的主持人根据小品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同时,我们青少年也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接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接下来我们走进第二幕:假如张明如果重回校园,他该怎么做?
生答:好好学习、遵守法律、不去网吧、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师问:是不是只要学习好就行了?
生答:不是,社会需要全面的人才,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教师过渡:跟随张明,我们走进第三幕:张明中考后,面临就业、升学两种抉择,请你帮忙选择,并说出理由。
学生活动:陈述自己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皆可。
教师引导并总结:升学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是在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就业,为了更好的生存,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专业的技能,成为优秀的劳动者。我们希望张明能够继续接受教育。但是无论张明选择什么,社会的发展都是需要较高素质的人才。所以,他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终身学习。
过渡并回顾所学知识:来自灾区的尹琴让我们感悟到受教育既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又是我们的基本义务;淘气的张明让我们懂得要积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后共同走进我们的“寄语篇”
学生活动:(学生寄语篇)学生结合本节课的所学知识,给尹琴或张明同学写一封信。
教师活动:(教师寄语篇)在最后的寄语篇老师也有几句话送给每位同学。(配乐诗朗诵)生活像一首歌,只有学习才会识谱哼唱;人生像一本书,只有学习才会写就辉煌。让我们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愿知识让我们的人生更亮丽!
五、课后反思:
1、本节课涉及到的是法律常识,内容比较枯燥、难懂。于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力求创新。所以选取了尹琴和张明两位同学的实例贯穿始终,分成三个篇章:感悟篇、行动篇、寄语篇。这样整个教学结构非常简单,也非常连贯。并且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2、 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让整节课生动有趣,争取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了课
本知识生活化,课本知识活动化,通过活动让学生参与,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如活动我的父亲母亲,让学生感悟到教育的重要性,体会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活动我当主持人,通过观看小品,让学生了解到要努力使自己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而且要掌握维权的一些途径。
3、 设计的过程中,遵循新课标的要求,重视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让
学生去归纳、让学生去总结。通过活动和三个篇章的设计,很好的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能力目标。对书本知识进行了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如国家维护受教育权采取的措施;维护受教育权的途径等。最后的寄语篇分成学生寄语,实现了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目的。教师寄语达到了升华的效果。
不足:
1、授课的过程中对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讲解的不是很充分。所以,感觉知识目标上这一方面落实的不是很到位,教学难点没有得到很好的突破。
2、今后要更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教师的语言要更富有激情